不是没有努力拼命过,
而是被现实扼住了喉咙,动弹不得。
hi,我是大橘。
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错配的时代,年轻人的才华和潜力被消耗在无尽的求职循环中。
很多人带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现实的无奈,选择提前买票回家过年。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返乡,而是对现状的一种无声抗议,也是对未来迷茫的一种逃避。
说实在的,虽然回去没有什么希望,但强行留下也难以存活。
这个世界在飞奔,而绝大多数的人都被迫钉在了原地。
1、结构性就业难题
今天冬至,忙得不可开交。
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才吃上第一口东西,胃病都犯了。
晚上准备赶回家吃个饭,文章都没时间写,这篇文章还是在车上用手机码的字。
本来是想去外面洗个车的,但价格实在是太贵了。
简单清洗一下就要35块钱,要是办卡的话300块钱10次,算下来洗一次也到了30块。
以前还没觉得有什么,现在经济不景气,感觉什么东西都好贵。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结构性的就业难题,大家都处于一种很危险的状态。
你不花钱,我也不花钱。
这种消费心态,直接导致了经济的恶性循环。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24岁青年失业率达到了17.1%。
如果把那些躺平啃老的年轻人也算进去,青年实际失业率可能高达46.5%。
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同时也反映了当前年轻人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马克思曾说:“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消费停滞就是经济的慢性自杀,每个人都在参与这场无声的悲剧。
2、被迫的返乡之路
前两天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聊到他们那儿有个刚毕业的小伙子,本来考公务员笔试是通过了的。
但是后来面试的结果不太理想,没有被录取。
结果第二天下午,小伙子就买票回老家了,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就这么回去了。
因为在这里多耽误一天,就得多花一天的钱,家里条件不允许,实在是耗不起。
这两年,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是拼尽全力跑过了起点,但却都在终点前被绊倒了。
一关不过,全盘皆输。
其实很明显能感觉到,这个时代对普通老百姓家庭的孩子并不友好。
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教育背景和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以及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生活成本压力。
更要命的是,社会阶层几乎已经完全固化了。
很多福利待遇比较好的岗位,实际上都是内部人留给自己亲戚朋友的。
外人想插一脚,难如上青天。
对于那些在底层挣扎的人来说,只有方向和目标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迫切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是一条能够让他们摆脱困境,走出泥潭的明确道路。
而不是在已经绝望的时候,还要求他们保持希望的说教。
尤其是对于那些每天都要为了下一顿饭发愁的人来说,理想在现实面前又能值几个钱?
要知道,就业才是最大的民生。
一年一冬至,一岁一安康。
愿所有付出都不被辜负,所有梦想都如愿以偿。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