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网友对完账,两边全疯了…

财富   2025-01-24 14:30   广东  

1月20日早上醒来,手机里的app不约而同弹出新闻——

Tiktok恢复在美国的服务运营。

就在前一天,总统岗位已加载99%的懂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

将于下周一(1月20日)发布一项行政命令,延长Tiktok禁令法定生效前的时限。

并声称,在行政命令下达前,任何协助Tiktok避免关停的公司都无需承担责任。

懂王之所以这么做,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希望美方能在未来的合资企业中拥有50%的所有权”

几天前,当我看到周受资出现在懂王的就职典礼名单时,就已经猜到:

Tiktok的事儿,大概率还有个缓。

果不其然!

Tiktok的美国之路究竟走向何方,目前依旧扑朔迷离,我们拭目以待就好。

今天我想聊的,是另外一件事——中美人民大对账。

Tiktok遭遇的“不卖即关停”风波,让美区铁子连夜逃到另一款爆火的中国app:

小红书。

谁也不曾想到,这件事在中美两国互联网上掀起过惊涛骇浪。

据不完全统计,仅仅一天时间,小红书的新增用户就高达20万;

关于Tiktok难民的讨论,也在短短数小时从6.3万蹿升到385万。

现在打开小红书,主页画风全是这样婶儿的,大伙儿自己看——

没人通知,我还寻思一觉醒来,我这遥遥领先的手机骑墙头上把梯子踹了呢。

关于这一现象级事件的起点,下面这段文言文解释得相当清晰——

公元二千二十五年,白宫有欲禁TikTok者,众民怨愤,怒而相争。

偶闻东方有一诶普名曰瑞德侬特(red note),风尚清和,实乃赛博净土。

众民相率而趋之,以表对国禁之不满,是事寰宇喧然。

于是乎,中美两国网友通过小红书app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开展了各式各样亲切友好会谈。

一开始还只是“Hello,my friends”、“You’re welcome”;

进阶版就成了老中教老美说:“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

再后来,双方就共同关心的话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特别是对工资收入、出勤作息、日常开销、买房置业、医疗教育、育儿养老…分分钟对齐了颗粒度!

然后,太平洋两边的网友全疯了:

中国网友发现,美国人的生活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儿,对传说中的美国梦瞬间祛魅了。

美国网友发现,中国人的生活似乎没有宣传中的那么落后,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国了。

以下,咱们挑几个核心指标,展开讲讲。

收入、物价和储蓄。

美国铁子现身说法:其实大多数人税后月收入就3000-5000美元;

扣除保险、纳税、租房等必要开支后,美国普通人每月通常有1500-2000美元可自由支配。

而美国的物价开销,平均为中国的2-3倍之间…

咱们老说美国人民不攒钱,看来不是不攒钱,而是攒不下钱。

美国当然有高收入群体!

有美国网友分享,自己每月到手收入5500美元,但自己同时拥有几个高等学历;

还有美国的护士分享,自己税前月入10000美元,实际到手5400美元,个税几乎对半。

他们的生活会轻松一些吗?接着往下看…

比如住房。

租房开支平均要花去税后月收入的30%左右;

如果是买房还按揭,住房开销比例轻轻松松干到40%朝上。

除此之外,美国人还需要支付月月有、年年交的房产税。

当美国人得知中国人买了产权70年的房子,70年内就不需要为这套房子交税后十分震惊。

他们纷纷表示:这才是真的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常年有一半左右的美国人选择租房,而非买房,核心原因就仨:

靠自己攒不下钱、父母鲜少给帮衬、房屋持有成本高。

比如医疗教育。

免费的公立医院是真的,免费的公立学校也是有的。

关于这些,咱们之前探讨的太多了,全世界的免费医疗、免费教育都一个样。

这里仅举一例:

当美国人知道中国大学学费只有700-800美元/年,在校期间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补贴,毕业后利率仅有5年期LPR-60个基点的时候,彻底惊掉了下巴。

听到这儿,我打赌一定会有大殖子阴阳怪气,稍稍通点人气儿的大殖子,备不住还得问一句——“全麻还是半麻?”

大殖子要是靠阴阳怪气就能找着工作、买上房子、娶上媳妇;

扫清生活的一地鸡毛,抚平对境遇的各种不满…

那就多阴阳怪气吧!反正也穷不了你,富不了我的。

在笔者看来,讨论中国打工人和美国牛马到底谁比谁过得好,根本没意义。

更何况,关于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育儿等等一系列民生科目…

我们也有一大把需要解决的问题。

客观来讲,看完了中美两国老百姓的“世纪大对账”之后,我只想说两句话——

万恶的中间商,专业扭曲真实信息数十年。

普通牛马在哪块田里拉磨耕地,都不容易。

下面来说说我理解的真相。

当我们对比中美两国人民的实际收入时,不能简单地按照汇率1:7来计算。

要计算各国不同价格水平之下地货币等值系数,需要引用“购买力平价”概念。

2023年,中国的购买力平价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1.23万亿国际元,美国约为24.98万亿国际元,中国经济体量约为美国的1.25倍。

若以美元计算,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7.8万亿美元,美国约为27.72万亿美元,中国经济体量只有美国的约64.21%。

也就是说,美元汇率比购买力汇率高了近50%!

那么,1000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并不能等同于7300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而是等同于7300/2,即3650元人民币。

如果你在美国每月到手3000美元,其购买力大致与中国月到手11000元大致持平;在美国每月到手5000美元,其购买力大致相当于在中国月收入18250元。

美方公开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23年底,全美月收入中位数3402美元。

其中,单身男性约3658美元、单身女性约2737美元,已婚男性约4127美元、已婚女性约3088美元。

若以家庭来计算,夫妻双方均拿着中位数工资,其家庭税后月收入约为7215美元,约合52885.95元人民币。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其实际购买力大致相当于国内家庭月入26400元的水准。

在这儿多插一嘴,美国这个表现,在主要西方国家中已经是大哥级的存在了。

以下数据结合了当地有关部门官网统计,为笔者手动统计,需要请自取——

加拿大,最常见的税后月入是3500-5000加元/月;
澳大利亚,最常见的税后月入是5500-6500澳元/月;
新西兰,最常见的税后月入是4500-6000纽币/月
英国,最常见的税后月入是1800-2400英镑/月;
德国,最常见的税后月入是2500-4000欧元/月;
法国,最常见的税后月入是1800-3000欧元/月;
意大利,最常见的税后月入是1500-2000欧元/月;
日本,最常见的税后月入是20万-40万日元/月;

韩国,最常见的税后月入是280万-500万韩元/月。

以上国家的总体生活开销,大约是国内的2倍,首都或最大城市为2-2.5倍。

其真实购买力水平,大伙儿可以自行计算。

虽然不十分严谨,但基本概括出了主要发达国家在收入方面的真实样貌。

我相信:这些数字一定会让不少中国人对美西方的滤镜瞬间碎一地,也一定会有不少老铁拿“有六亿人收入不到1000元”说事儿。

两种声音说得都没错!

夫妻俩每人月薪13200元,其购买力大致看齐美国中位数水准。

这事儿相信不少生活在一线城市与强二线城市的老铁可以冲一冲。

目前,我们国家的个税起征点是5000元。

2023年末统计:实际缴纳个税的人口为6800万,在全国7.78亿的劳动人口中只是个零头。

当你明白了这件事之后,就会发现一件事:

无脑美吹不可理喻,沾沾自喜同样要不得!

最近这些年,无论是东方老百姓还是西方老百姓,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挣钱,比2020年以前更难、也更辛苦了。

大家之所以各有各的难,是因为各有各的问题啊!

早在去年Q4美联储开启降息模式之前,民间就始终在调侃中美之间是“高血压大战低血糖”

目前,尽管美联储已经开启两轮降息,但中美两国利差依旧肉眼可见。

换言之,美西方国家的过热现象与中国的收缩现象依然存在。

而这种强烈反差,早已从货币金融领域蔓延到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我们这些升斗小民的肩上,就成了沉甸甸的柴米油盐以及各种开支账单。

对于美西方而言,美国产业空心化+小院高墙,最终成为通胀加速器。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占GDP的30%,但到了2024年末,这一比例已降至约11%。

这明显低于全球其它工业化国家20%左右的均值线,更与其全球经济霸主的地位极不匹配。

制造业空心化,使得匹兹堡、克利夫兰、密尔沃基、布法罗、辛辛那提等昔日的工业重镇逐渐退化为铁锈带。

曾几何时,“汽车城底特律破产“、“底特律大house卖1美元一栋”的新闻在全球刷屏,就是工业空心化的写照;

就连号称“全美第三大城市”的芝加哥,在一线城市“纽三洛”面前也显得暗淡了不少,这背后是制造业与科创金融的此消彼长。

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也从巅峰时期的约2000万,削减到了今天的约1200万。

制造业空心化对美国社会而言,造成了三个不可估量的影响:

首先,制造业的缺席,使得美国在许多关键产业和供应链环节过度依赖进口;

其次,制造业空心化,削减了中低端岗位的有效供给,从而加剧了贫富差距。

‌第三,资本市场振幅与财政赤字双双扩大,削弱了政府的调控力与动员能力。

对于美国的升斗小民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收入满意度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所谓good old days(旧日好时光)。

近年来甚嚣尘上的“小院高墙”思维与高关税大棒,打断了一直以来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

这样一来,美国社会的大宗物资及消费品价格必然被推高,并最后由消费者买单。

其它西方国家经产业链、关税、大宗商品价格以及金融领域的一系列传导,也跟着水涨船高。

另一方面,持续已久的强势美元与强势资本市场(如证券市场),也吸引了全球热钱涌入。

这进一步加剧了资本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单边繁荣,但从西方普通百姓的视角看,便是住房成本越来越贵、消费支出越来越高…

站在美国的角度上看,如他所愿的那种制造业再回流并不太现实。

与其费那么大劲去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不如全力以赴让全球贸易与分工秩序回到它应有的样子。

对于中国而言,负债增长与就业承压,致使总需求出现收缩。

关于这个问题以及具体表现,在咱们之前的稿子里说得实在太多太多,今天就不再赘言了。

在此仅说三点笔者的个人看法:

地方部门与居民部门双双积极化债,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工作的核心主旋律;

如何应对并稀释外部环境小院高墙与关税大棒带来的承压,仍是中短期重要任务;

以此契机完善保障体系、分配制度及医疗教育等民生课题,对修复内需意义重大。

就在我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Tiktok的在美处境依然出现了转机。

但“中美人民大对账”却仍然没有要停止的意思。

我相信,只要两国间不断网,这个话题还会持续下去,且一定会越来越深入。

越来越多中国朋友的发达国家滤镜在褪色;

越来越多美国朋友想重新认识真实的中国。

大家发现,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普通老百姓都是一样的——

大家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有份让家人过上体面生活的工作、可以减轻后顾之忧的保障体系、能住上温暖舒适的房子;

孩子少有所学、老人病有所医、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平凡的幸福,还能有点闲钱去满足自己工作之外的那点小爱好…

平心而论,这场中美民间外交,开展得既纯粹又暖心!

唯一不得劲儿的,可能就是那些殖人、二狗子,它们的天确实塌了。

尽管阴阳怪气的言论虽迟但到,可气力上总有些回光返照的意思。

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外网友,再次听到抹黑对方的声音时,能勇敢地反驳说——

我了解的不是那样!

常看咱们号的铁子一定都知道:

我们团队与全世界所有理性的人一样,是全球化的支持者、拥戴者。

我们愿意拥抱一个各国平等合作、互利互惠、互通有无的世界。

我们不但不反感美西方,甚至还主张彼此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

作为普通人,我们完全没必要纠结——

到底是“中国人生活得更好,还是美国人生活得更好”。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啥?

破除信息茧房,破除二极管思维,保持理性客观的全球化视野;

掌握全球核心资产配置,努力让下一代接受全球范围内更加优质的教育…

与其乐此不疲地去把孰优孰劣说得头头是道,不如将选择的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

岭南会旗下新公众号——岭南金融圈。这里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原创投资感悟,并推荐一些回报几十倍的投资标的。关注岭南会的粉丝,务必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关注!

白马财金
岭南会旗下,提供最前沿商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