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成长
从“心”开始
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那么,在幼儿时期怎样关注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呢?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
什么是心理健康?
1
心理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2
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异常表现
1
情绪方面
烦躁、郁闷、焦虑、容易生气、爱哭闹等。
2
行为方面
比平常更黏人、发呆不动、沉默少语、精神不集中、吃手、暴力倾向等。
为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可以这样做
1
耐心倾听幼儿,放下“身段
有的家长总喜欢在幼儿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来对待幼儿,这常常让幼儿难以接受。希望家长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幼儿,用温和的语气、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
2
修正对幼儿的期望
不要总是要求幼儿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这样不只是幼儿痛苦,就连大人也会很痛苦。幼儿也是人,当然有他想做的事,因此,和幼儿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3
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
交往与沟通、分享与合作是幼儿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作为家长,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释放消极的情绪,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4
学会接纳自己,释放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不要怪罪孩子软弱、胆小,而要让孩子知道,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类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大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从而鼓励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坏情绪。
5
多多了解孩子,和孩子做协商
家长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父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不过分地关心孩子
过分关心容易导致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变得自私自利。
2
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
4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甚至打骂
打骂会使孩子养成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甚至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5
不要欺骗和无畏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伤害亲子之间的信任。
6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引发骄傲的心理。
7
不当众批评孩子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
不要代替幼儿解决所有困难
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END
初审|邱婷婷
复审|邱丹妮
终审|蔡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