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发,特效药可以马上安排? 毓璜顶医院专家提醒:一定要分清普通感冒和流感,不可盲目用药

时事   2025-01-03 16:31   山东  

每年10月底至次年3月是北方地区流感高发季节。以烟台为例,今年高发期来得较晚,12月才开始逐渐进入流行季节。监测结果显示,本次流行的主要毒株为甲型流感H1N1型。记者调查发现,流感特效药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药物又火了,不少市民为了预防,自行购买服用,这样做科学吗?

  记者昨日采访了烟台毓璜顶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赵茂茂,她提醒市民,一定要分清普通感冒和流感,切记不可盲目用药。

  注意这三点,可区分普通感冒与流感

  流感与普通感冒都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较容易被混淆。如果不能正确区分,可能会导致治疗不当或延误就医,从而影响病情恢复。赵茂茂说,市民可以从病因、症状、流行特征等方面识别流感和普通感冒,并对症治疗。

  赵茂茂介绍说,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常见的有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普通感冒通常由多种病毒引起,如鼻病毒、腺病毒等,传染性相对较弱。“症状也不同。”她告诉记者,“普通感冒的症状相对较轻,无发热或轻微发热,伴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及喉咙不适等症状,一般持续5——7天。流感症状较重,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全身酸痛、极度乏力,并伴随头痛、喉咙痛和干咳等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持续1——2周。少部分流感患者可能会引发病毒性肺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如果出现寒战、高热、乏力等流感全身症状,且持续不改善或出现加重迹象,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就是要关注“流行性”。她表示,普通感冒的传播性弱,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流感传播性强,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秋冬季节流行。“如果在流感高发季节或接触流感患者后出现典型的流感症状,且症状持续加重,可以考虑使用甲乙流抗原检测试剂盒,帮助患者快速检测病原类型。这不仅有助于及时治疗,还能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但流感病毒抗原检测会有假阴性结果,要予以重视。”

  如果是流感,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最好

  记者了解到,流感发病后,往往会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虽然症状在体感上较其他呼吸道感染更重,但流感是自限性疾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大部分可以自愈。”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基础病患者、肥胖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是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说:“脆弱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引发肺炎,或发生相关合并症,也可能引起原有基础病病情波动,增加住院治疗可能。”

  赵茂茂表示,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在出现症状后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降低发生重症和传染给周围人的风险。对于流感,注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议接触过流感样症状者后出现流感样症状的人群及重症高风险人群,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专家提醒,当重症高风险人群与流感病例进行未加防护的密切接触后,可用奥司他韦进行预防。市民家中也可常备解热镇痛类药物。但不要重复用药。用药时务必仔细看说明书,遵医嘱。一旦患者高烧不退,或出现剧烈咳嗽、憋气、精神萎靡等症状,以及发病5天后仍没有好转,可能出现合并症、继发感染等,都需要及时就医。

  “因甲流病毒抗原检测需要等待,且有部分病例会出现假阴性,有时临床医生在部分高风险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时,会及时安排抗病毒治疗,请大家理解医生建议,积极配合治疗。”赵茂茂说。

  不建议将奥司他韦作为常规预防药

  记者发现,身边很多人还没有症状,就已经开始自行服用奥司他韦等流感特效药预防,对于这类做法,赵茂茂表示,“奥司他韦预防主要用于重症高风险人群流感的预防,对于健康人群,是不建议服用奥司他韦进行预防的。”

  她告诉记者,“奥司他韦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还会对少数患者产生神经毒性。对于没有感染流感的健康人群来说,不规范服用还会产生耐药性问题,所以不建议大家将奥司他韦作为常规预防用药。”

  赵茂茂表示,对于流感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或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减低它的危害,“这样做,可降低老年人确诊流感后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住院治疗概率。如果确有需要用奥司他韦进行预防,它的服用方法和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预防是一天一片,至少连吃七天。”

  同时,她还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建议首先就医明确病原。确诊是流感后,再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此外,服用抗流感药物可能会影响到接种疫苗的效果,大家要留心时间间隔,服药48小时内不要接种。”

烟台传媒网
烟台传媒网功能介绍:大数据时代,公立媒体创办的提供手机屏、平板屏、电脑屏等多屏阅读传播的文图、音视频多维智能新媒体平台。传播真情,追寻真相,打造责任媒体,是我们一以贯之的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