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政法机关紧紧锚定中心工作,全力服务发展大局,通过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稳步提升执法司法的质量与效率,持续拓宽涉企服务领域,致力于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且可预期的良好法治环境。
强化制度根基,做企业坚实“支持者”
政法机关精心谋划,重磅出台服务企业的43条务实举措,用高品质的法治服务为企业的健康成长筑牢根基。不仅明确了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重点任务,还精心部署6个专项行动与2项机制建设,凝聚各方力量,精准打击侵企犯罪行为,直击民营企业“融资难”痛点,助力民营企业合规前行。同时,积极开展“高质效检察管理年”与“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聚焦民营经济司法保障,详细梳理78项年度工作要点、26项重点攻坚任务以及15项核心工作,为“创优脱薄”工程立下清晰量化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法治保障落地见效。
秉持公正司法,当企业可靠“保护者”
持续深化服务型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全方位推广涉企柔性执法理念,在知识产权前沿阵地,大胆探索行政调解“四个融入”创新制度。不断优化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强化督导检查,严格审查重大行政处罚案件,为行政执法规范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商业贿赂、串通投标、制假售假、金融诈骗、合同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市场秩序的经济违法犯罪行为予以雷霆打击,全力为企业追赃挽损。在涉企案件处理流程中,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每份案件附上贴心《提醒单》,督促法官巧用多元手段,全面提升审理、执行及流转效率。
促进协同监督,成企业有力“捍卫者”
着力完善执法司法权力制约监督网络,大力促进执法监督与法律监督、人大监督、纪检监督深度融合、同频共振。针对70余起执法监督案件开展联合审查,成效斐然。深入开展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清查、涉法涉诉信访难题专项攻坚,深挖顽瘴痼疾与执法司法漏洞,推动全面整改提升。推行“诉讼监督事项存查评审”与“诉判不一”备案审查双制度,巧用大数据监督模型,精细审查线索,广开监督源头,切实提升法律监督效能。
优化社会治理,筑企业安心“守护者”
延伸司法服务,扮企业贴心“护航者”
巧用司法大数据对企业涉法涉诉案件“把脉问诊”,精准查找涉诉企业法律风险点,细分个性与共性风险,主动出击,分类施策,提供个案精准建议与类案专业普法。搭建案件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平台,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敏感涉企案件,汇聚各方智慧,协同化解难题。踊跃开展司法服务增值行动,在“济商家园”举办法治化营商环境联系点、监测员授牌授聘仪式,超1000家“联系点”落地生根,超1000名“监测员”就位履职,“法院联企微信群”“公安经侦管家服务群”实时在线,线上线下齐发力,全方位受理、化解企业诉求。同时,在“济商家园”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创客法律服务中心”,在示范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辟创客服务综合窗口,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创客群体送上律师、法律援助、公证、仲裁、人民调解等全周期、一站式法律服务 “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