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小调钢琴四重奏》
散发的无拘无束青春气息
想必打动过歌德
也会打动你和我
莫里茨·丹尼尔·奥本海姆1864年的画作《门德尔松为歌德演奏,1830年》
门德尔松是可以和莫扎特相媲美的音乐神童。翻开世界音乐史,几乎没有一个音乐天才在少年时代就展现过如此惊人的天赋,作品数量如此之多而作曲技巧又是如此娴熟。门德尔松的手稿大部分现存于东柏林的德意志国家图书馆,浏览之余你会惊叹于各种创意层出不穷,已完成的作品与因新创意而放弃的草稿相映成趣。
年少的门德尔松
在他11岁到15岁(1820-1824年)这短短四年里,他创作了13首弦乐交响曲、5部协奏曲、4部歌唱剧以及一系列室内乐、钢琴和管风琴作品、歌曲和宗教音乐。据他的姐姐范妮·门德尔松(1805-47)说,他在13岁那年创作了诗篇第66号、A小调钢琴协奏曲、两部交响曲、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荣耀颂、赋格曲、歌剧《两个侄子》(Die beiden Neffen) 的一部分(他的第四部歌剧!)以及此次 11 月 3 日林肯中心室内乐团音乐会上即将呈现的——F小调钢琴四重奏。
CMS艺术家过往在林肯中心演出的片段
F小调四重奏,
为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所作,作品 2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Quartet in F minor for Piano, Violin, Viola, and Cello, Op. 2
Felix Mendelssohn
♬..♩~ ♫. ♪..
曲目详解 Program Notes
- 1809 年 2 月 3 日生于汉堡
- 1847年11月4日卒于莱比锡
- 作于 1823 年
- 时长:28 分钟
1821 年 11 月,12岁的门德尔松在大诗人歌德家中暂住数周,歌德考察了他在钢琴表演、视奏和即兴演奏方面的能力,还组织了一次针对这位小作曲家的新作《D 小调钢琴四重奏》(MWV Q10)的读谱活动。诗人对莫扎特 7 岁时的演奏记忆犹新,他宣称:“音乐神童可能不再罕见,但门德尔松即兴演奏和视奏依然神乎其技,他如此年轻却能做到行云流水,超乎我的想象。”
钢琴四重奏是门德尔松早期多次采用的重要体裁。1822年,他发表了一首C小调四重奏(作品 1);次年他写下第二首F小调四重奏(作品 2),献给作曲启蒙老师弗里德里希·策尔特(Friedrich Zelter)——也正是策尔特促成了爱徒与歌德的会面。到了1825年,门德尔松又将自己创作的第三首钢琴四重奏,即B小调作品3,献给了歌德。他的这些早期的四重奏让人联想到莫扎特:同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于1785年创作了G小调钢琴四重奏(K. 478),跌宕起伏令人高山仰止,成为这一体裁的丰碑,而包括歌德在内的许多人士都将门德尔松誉为19世纪的莫扎特。
F小调四重奏第一乐章的开头略显保守。门德尔松采用简洁的奏鸣曲式,交替使用小调上的第一主题和明亮大调上的第二主题,并在整个乐章中用一个摇摆不定的半音阶音型加以贯穿。直到尾声中音乐才得以放飞,弦乐紧紧追赶钢琴上跑动的琶音和八度音阶,而钢琴则向前飞驰,直至终点。
之后的柔板乐章在非常特殊的降 D 大调上出现,除了大提琴和中提琴上隆隆作响的低音 C 之外,其他弦乐声部都按兵不动。由于没有乐器加以烘托,演奏者必须为每个音符灌注足够的生命力,并让乐句体现出歌唱与呼吸。在这里我们听到门德尔松的旋律天赋:他创作的曲调利用了调性中的内敛特质,钢琴固有的明亮音色与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形成了富有效果的对比。
简短的间奏曲乐章充满了飘忽不定的半音阶转折,显示出门德尔松对复调旋律的高超驾驭,而这种技巧也是门德尔松后来诸多交响乐中脍炙人口乐章的风格标志。不过真正展现他非凡能力的当属最后的快板。这是一段节奏明快的民间舞蹈,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出跳跃的音符,大提琴和中提琴演奏出富有感染力的节奏。他知道如何让音乐收放自如。此外,门德尔松还在乐曲中加入了如同舒伯特一般的欢快弦乐曲调,让乐章变得喧闹欢快。虽然乐章最后又回到了狂风暴雨般的 F 小调,还有贝多芬一般突如其来的终止,但当四重奏结束时,我们依然感到欢欣鼓舞。我们甚至可以想象,这首音乐中无拘无束的青春气息一定会让歌德露出赞许的笑容。
作者尼基·斯威特(Nicky Swett)是大提琴家、作家和音乐研究学者,是剑桥大学的博士生和盖茨学者。
翻译、撰稿:郑超
在11月3日的这场林肯中心室内乐团的音乐会上,观众将先后欣赏到弦乐三重奏、钢琴四重奏和钢琴五重奏三种不同的组合,带来截然不同的听觉感官。在聆听完贝多芬的 D大调三重奏后,钢琴将加入对话。在上面这首门德尔松早期的 F 小调四重奏中,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四位音乐家围坐在一起,音符之间的对话、灵魂的碰撞,交织成一幅丰富的音景。
✦
✦
✦
或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