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一名军人,在部队服役八年回到地方。而今,褪去绿色军装的他,多年坚守在服务退役军人的基层工作岗位上,用一颗真诚的心和一份真挚的情感,感念着他深爱的军旅。他就是董肖春,枞阳县钱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别人路过看上一眼这个光荣牌,你的心里肯定会感受到骄傲和自豪!”11月28日,冒着初冬时节的阵阵寒意,董肖春一大早来到镇上李正信家中,为他家挂上了“光荣之家”的牌子。李正信的儿子如今在部队服役,董肖春也会不定期到他家走访看望:“让孩子安心在部队好好干,争取早日立功。在部队学到的东西,一定会让他受用终身,将来一定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董肖春对于这句话可以说是感同身受。他1998年12月选择参军入伍,在陆军某部队服役期间曾荣获集体三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一次,并多次在各项工作中受嘉奖。“部队是个大学校、大熔炉,在这里,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伙慢慢成长成熟,学到了很多,包括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有提升,也为我后来回到地方工作打下了基础。”董肖春说。多年来,他政治立场坚定,将在部队里锤炼出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作风带入了新的工作岗位,干出了优异成绩。2019年12月,董肖春担任起了钱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服务退役军人,成了这位老兵新的使命。正如他所言:“我是一个老兵,我和我的服务对象们经历相似,情感相通,我要全身心建设好我们的退役军人服务站,让全镇退役军人这个共同的‘大家庭’更温暖,成为他们的避风港。”如今的钱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里,有荣誉陈列室、老兵法律援助工作站、心理疏导室、志愿服务站……点点滴滴都凝聚着董肖春的心血和汗水。为了彰显“军”的特色,营造“家”的氛围,他主动争取、牵头修建了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双拥广场,确保退役军人教育有阵地、活动有场所。他还积极争取资金,对镇内的烈士墓进行修缮维护,将烈士英烈精神传承发扬好。
董肖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全力推进全国示范型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工作,取得很好的示范作用。他深入一线,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建档摸底,对全镇退役军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的同时,建立台账,实行“一人一档”精准管理;他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准确掌握退役军人的诉求,主动把退役军人“需求清单”变成“履责清单”,真情服务也深得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称赞。如今,钱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已经成为全镇退役军人思想交流的阵地、助困帮扶的平台、形象展示的窗口。全镇的11个村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创建全国示范型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已通过省、市县验收。
董肖春扎根基层农村,把退役军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给其他工作人员树立好的榜样。他时刻牢记军人本色,当好退伍士兵的“领头雁”,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加强退役军人教育管理,服务好退役军人。在应急抢险、防灾减灾、疫情防控中冲锋在前,组织“志愿服务队”“模范示范岗”示范带动,彰显了退伍军人的政治本色。他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围,为退役军人悬挂光荣牌,为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上门送喜报,上门服务、采集信息、发放退役军人优待证,组织退役军人参加就业培训及招聘;组织参战老兵及现役义务兵家属进行免费体检、发动公益组织、参加老兵微心愿活动、对残疾老兵进行上门服务、慰问抗美援朝老兵及烈士遗属等。同时,充分发挥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作用,党建+信访+村组网络员全覆盖,主动了解退役军人情况,确保每一个来访退役军人都得到认真及时的接待;建立镇、村干部联系退役军人制度,切实准确掌握退役军人的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让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
正如董肖春所说:“退役军人服务站重点在‘服务’两个字。要做好服务,就得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感受到被重视,有当过兵的荣誉感。”他带领双拥共建单位的志愿者们,通过“爱心送进光荣门”“情暖老兵”等活动平台,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积极向他们宣讲党委政府对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关心关爱。
家住朝阳村的烈属傅祥芝告诉记者:“我身体不好,董站长时不时就要来我家看看我,嘘寒问暖,嘱咐我按时服药,关注我的身体。我遇到困难找到他,他都能第一时间帮我解决好。”前不久,傅祥芝家中房屋破损漏水,董肖春立即着手为她家修缮房屋。在傅祥芝口中,董肖春是个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大好人”。除了傅祥芝 ,董肖春还对全镇家庭困难的退役军人进行摸排,争取到15万元资金,对12户退役军人的房屋进行维修,得到了大家的广泛称赞。
董肖春总说,这辈子,他和“军旅”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份特殊的情感也会伴随他的一生。“退役军人在哪,我的岗位就在哪,退役军人的事就是我的事。”服务站成立以来,董肖春用一言一行,守护好全镇退役军人共同的“家”,先后被评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百名优秀主任(站长)”、铜陵市优秀退役军人工作者。
文/图 邓妍
来源/铜陵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