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 | 你没见过的老照片!看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旅行   2024-07-28 10:08   北京  


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出品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条中轴线,百年紫禁城,感谢有了摄影术,这项技术发明问世20年后(1860年),便被应用到了北京中轴线的拍摄,北京城第一次被一个叫“像匣子”的玩意儿,用影像的方式给记录下来。从此,这座神秘的东方都城,还有这座都城7.8公里长的雄伟壮阔的城市中轴线,开始被世界认知。

本篇,我们为您呈现中外摄影师拍摄的珍贵照片,带您一观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 左右滑动图片,看古今对比 ▶







左图:站在景山之巅,前景中的景山寿皇殿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是2017年修缮竣工的,中景位置的地安门已在1954年被拆除,周边多了仿古新建筑。远处是鼓楼,其周边已广厦林立,还可看到“奥林匹克塔”,那里是京城中轴线的新延伸。


右图上世纪20年代,同样的位置往北俯看,前景是景山寿皇殿,中景是地安门,远景的楼阁就是鼓楼,周边簇拥着平房四合院,体现着中国人“以中为尊”的传统理念。











永定门








左图:现今的永定门是2004年复建的,没有了瓮城,护城河从门前广场下穿过,广场上经常举行活动。

右图:摄于民国时期的永定门,可见当时永定门由箭楼和瓮城组成,城外是护城河。(fotoe)











天坛








左图:是天坛公园圜丘坛的景色,如今探幽访古,游人络绎不绝。


右图:目前发现的拍摄最早(1860年)的圜丘坛图片,地面斑驳,空无一人。作者是一位英国随军记者。








左图:今日的天坛,是最受民众欢迎的休闲公园,祈年殿依旧巍峨,四季游人不断。


右图:清末天坛丹陛桥,看上去杂草丛生(fotoe)











先农坛








左图:如今的地祗坛坛址已无存,仅保留了先农坛地祗坛的石龛,原来是供奉山岳江海的神龛。


右图早年间的先农坛内的地祗坛石龛,拍摄年代不详,但见荒草萋萋,坛台凋敝。










天桥






左图:现今天桥的这座桥和一条“御道”都是后来仿建的,早已没了各类曲艺杂耍卖艺的叫喊声。

右图:清末明初时的天桥,被定义为“北京下级民众会合憩息之所”,也曾经是北京最大的市井娱乐中心。









前门正阳桥








左图:如今的前门大街正阳桥,四面八方的游人,穿戴各异的游客,往来穿梭,夜晚更是摩肩接踵,是北京最繁华的旅游地。


右图: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刚改造好的正阳桥的图片,有四轮洋车,也有两轮马车,游人有留长辫的,也有时尚摩登的。










前门大栅栏








左图:2022年初拍摄于大栅栏东口的场景,当时疫情还未过去,游人相对较少,街口设立围栏,进入大栅栏要查验健康码,铁闸上的“大栅栏”三个字也由以往右至左排列变成左至右。


右图:一位日本摄影师于1923年拍摄的大栅栏东口的图片,那时已是繁华的商业街了。










正阳门








左图:现在看到的正阳门箭楼,是1989年修复的,正阳桥下有两辆复古有轨电车,“当啷,当啷”往来于前门大街,仿佛穿越回民国场景。


右图:1905年拍摄的五牌楼和箭楼,有马拉的轿车,过往的路人,还有赶脚的苦力。










天安门









左图:现今看到的天安门,是1969年按最高规格拆旧建新的,2022年的一天下午,广场上戴口罩的游客络绎不绝,正在等待观看降旗仪式。


右图:1901年的天安门,城墙斑驳,历经战火与风雨侵蚀,留存不易。










太庙








左图:2021年,落日西斜,经历多次修葺后的太庙,如今变身为劳动人民文化宫。瑞雪过后,同样静寂无声。


右图:始建于1420年的太庙前殿,殿宇巍峨,静寂无声,不知何人于何时所拍。










社稷坛








左图:今天的社稷坛,已然成为中山公园。依然能够看到坛上由各地纳贡而来的五色土和坛上那块位于正中的“江山石”。


右图:与东面太庙所对应的是西边的社稷坛,“社”是土地,“稷”是五谷,象征国家疆域的意思,是按“左祖右社”的规制而建。










太和殿






左图:经过多次重建与修葺,如今看到的太和殿(金銮殿),气势宏伟,威严大气,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接片,感受到的皇家建筑与气派迥然不同。


右图:这张故宫太和殿的大接片不知何人所拍,殿前广场茅草遍地。这座始建于1420年的中国最高等级的古建筑,屡遭焚毁,多次重建,看上去已年久失修。










神武门








左图:2022年节日期间,适逢亮灯时间,多次修缮后的神武门,被璀璨灯光照射得庄严华丽。


右图:拍摄于1900年的神武门。神武门是皇宫紫禁城的北门,宫内人员出入的地方,那时的神武门城台墙皮剥落,门前萧然。










角楼








左图:如今的故宫西北角楼,一排排的值房已消失,拐角处值房被改造成水榭,偶遇节日灯光照射时,引得众多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


右图: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故宫西北角的角楼,那时宫墙外建有一排排的值房,是侍卫居住的地方。










前海&后海








左图:今天的前海与后海,成了民众冬日“嬉冰”的理想场所,男女老少一齐出动,在结冰的“海”面上滑着冰车撒野。


右图:这是19世纪末拍摄的前海冬日滑冰的场景,看上去滑冰者整齐划一训练有素,原来是训练好给皇帝和太后去表演的,引得老百姓前来看热闹。










什刹海








左图:现今钟鼓楼前的什刹海,已经成为商业气息浓厚的旅游旺地,四季游人不断。


右图:清末时什刹海沿岸的风光,垂杨柳随风飘动,远处的鼓楼和钟楼高耸于低矮的平房之上。










地安门






左图:鼓楼与寿皇殿之间的十字口,就是过去地安门的所在地。现在只剩个地名,地安门内、外大街。


右图:这张地安门的图片,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也称作北京的“后门”,50年代被拆毁后,也没“后门”可走了。(fotoe)










鼓楼








左图:如今的鼓楼大街依然车水马龙,但是,车已不是过去的人力车,马也早已不是过去的马了,旧时中轴线上的有轨电车,也成了老北京人记忆中的风景。


右图:鼓楼在1924年时,被改名为“明耻楼”,在里面举行过展览,陈列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有关国耻的实物。










钟楼








左图:今天的钟楼,从地面看仍显高大,但从鼓楼上看,则被掩映于京城的高楼大厦之中了。


右图:这张钟楼的图片,大概摄于清末民初,周边都是矮小的民房,更显钟楼高耸,使得“暮鼓晨钟”传得更远,也标识出了中轴线的终点。



这条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

串起了北京城的

文化精髓和历史脉络

跨越了7个多世纪

沿着中轴线走一走

可回望历史

感受老北京的古都新韵




北京中轴线示意图


▼▼▼


绘图:钟凯飞



-End-


图文 - 王文明、王一飞

黑白照片 - 除署名外,均由刘阳提供
绘图 - 钟凯飞

编辑 - Sunnie

编选自香港《中国旅游》516、517期

未经许可 严禁擅用



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全媒体矩阵长期征稿/约稿

期待您的图片/视频作品



有奖征稿进行


*【重要提示】有些网友私信说收不到推送,这是因为微信调整了推荐机制。为避免错过推送内容,请动动手指给Uni旅图加上星标!点击本公号右上角弹出菜单栏-点“设为星标”即可设置


喜欢我就点个在看

Uni旅图
有你,摄影更有温度,旅途才更有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