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60 - 99A坦克的前途
作者:A马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冷热防务长期招募(兼职)成熟作者、写手,要求熟知军事史和军事知识,在公众号或其他媒体发表过文章者优先。具体事宜请联系小编微信potereio。
这几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主战坦克发展迟缓,大家对于坦克的发展不是非常明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99A坦克生产一度停滞。但是坊间流传的照片推测,目前99A主战坦克可能已经重新投入生产。
中国坦克的发展
▼
中国坦克发展在建国后,从仿制开始起步,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研制生产水平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方阵中的一员。中国坦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苏式坦克发展阶段: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中国装备的坦克都是一些从国民党缴获的坦克,自己并没有研制制造坦克的能力。随着国防事业发展需要,中国开始从苏联引进了一些坦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仿制,逐渐建立自己的坦克工业。
99A
中国从仿制苏联T-54坦克开始,生产出了59式坦克。这一坦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开始正式拥有了坦克的生产能力。59式坦克具有苏式坦克的显著特点:重量轻、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火力、防护能力和机动性能。该坦克重34吨,乘员4人,最大速度每小时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
因为技术薄弱和工艺落后,刚开始生产59式坦克时,出现了较多质量和可靠性问题。到了1971年后,这一问题才逐渐解决,正式开始了59式坦克的大规模生产。59式坦克对于中国陆军来说是一款具有重要意义的坦克。该坦克生产了超过一万辆,是很长一段话时间内的中国主力坦克,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五对轮”。
59式
随后中国开始运用新技术,对59式坦克进行了改进,并发展出了59式的众多改型和69式、79式坦克。59 式坦克的主要改型有59-1式、59-2式和59D式等中型坦克。59-1式改进了坦克的火控系统和射击弹种,提升了射击精度和穿甲能力。59-2式使用了北约标准105毫米线膛炮和自动灭火抑爆装置,改进了车载电台,提升了坦克的作战能力。59D式改用了新型105毫米线膛炮,加装了反应装甲,提升了坦克的火力和防护能力。
中国结合苏联T-62坦克技术,在59坦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69式坦克。该坦克换装了100毫米滑膛炮,可以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提升了坦克的火力。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在59-2和69式坦克的基础上改进发展出79式坦克。该坦克重36.8吨, 最大速度每小时50千米,最大行程430千米。该坦克使用了仿制于英国L7型坦克炮的105毫米线膛炮,共装备给中国陆军300多辆,具有较强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能力。
1984年,中国研制成功了80式坦克。该坦克是中国研制的最后一款苏式坦克。该坦克使用了83式105毫米线膛炮,配备较为出色火控系统。虽然该型坦克没有正式服役,但也在此基础上发展了80-I、80-Ⅱ和85-Ⅱ等多个改型。
80式
可以看出中国在这一阶段的坦克发展主要还是依赖苏式坦克模式,具有明显的小巧外形和铸造炮塔等特征。但是因为技术差距,中国的坦克发展和世界一流水平已经有了较大差距,因此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中国在自主发展坦克的同时,开始接触西方的技术,并将这些技术用于坦克发展。也因为接触到了这些技术,使得中国渐渐意识到了苏式坦克的缺点,开始向西方坦克发展路线靠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向西方坦克发展靠拢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进行了多种坦克发展的尝试。首先发展出了88式主战坦克,这也是中国第一款二代坦克。该坦克使用了105毫米线膛炮,安装了扰动式简易火控系统、火控计算机,具备观瞄、激光测距、微光夜视仪能力的炮长瞄准镜等国产指挥火控系统,并在88B式坦克上使用了下反式稳像火控系统,使得该坦克具备了行进间射击能力。中国装备了大约400辆88式坦克,有效提升了中国陆军的作战能力。
88式坦克的发展为中国未来坦克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一系列新型坦克发展的尝试。其中90式主战坦克就是88式坦克的改进型号,是中国第一款采用模块化装甲的坦克。虽然中国自身并没有装备该坦克,但该坦克的后续发展型号MBT-2000出口到了巴基斯坦,并成为巴基斯坦特许生产的“哈立德”主战坦克。中国在88式坦克的基础上,还研制出了采用焊接炮塔的85式坦克。
这款坦克最终成为外贸型号,但有了这些经验,最终形成了96式坦克,该型坦克也一度被称为88C坦克。96式坦克使用了125毫米滑膛炮,性能较之前坦克有了较大提升。在1998年投入量产后大规模装备部队。96式主战坦克的改型有96A和96B型两型。96A主战坦克安装了附加装甲和改进的火控系统,提升了坦克的反应时间、打击精度和生存能力。96B坦克则重点改进了防护装甲,使用了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在坦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96式坦克的造价较低、结构紧凑、火力突出、射击精准,总共生产了2500辆左右,是中国陆军目前的主力坦克之一。当然该坦克与世界最先进坦克相比还有差距,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第三代坦克,因此中国军工人继续努力,研发着新型坦克。
96式
逐渐成熟阶段:中国在多年摸索的基础上,决定在1989年开始以西方的M1、“豹-2”坦克为目标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由此推出了99式主战坦克,这也是中国第一款三代坦克。99式坦克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火炮系统、火控系统和复合装甲,增强了车辆的信息化程度。99式原型坦克因为应急等因素,发展不是很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大规模生产。
99式坦克的主要改型有:99一期改型、99二期改型和99A坦克。99一期改型主要加装了楔型附加装甲,提升了防护性能。99二期改型则换装了新型发动机、传动系统、火控系统和附加装甲,整体性能有了较大提升,开始逐渐成熟。而99A主战坦克则代表着中国坦克发展的最高水平,成为世界最先进坦克之一,也是中国陆军的主要陆战装备。
此外中国还根据自身需求发展了15式轻型坦克等装备。
15式坦克
99A主战坦克
▼
99A主战坦克虽然发展于99式,但其技术标准已经远远超过99式坦克。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火力和防护强劲。99A主战坦克使用ZPT98 125毫米滑膛炮作为主炮,可发射各种类型的炮弹和炮射导弹,能够击穿世界现有坦克的主装甲。该坦克安装了复合装甲和主动防护装置,大大加强了防护能力。
二是信息化程度高。99A坦克使用了信息化的指挥系统和火控系统,反应速度快,可实时传达战场信息,并保证了射击精度。
三是动力强劲。该坦克使用1500马力的柴油机动力包。最高时速为每小时70千米,最大行程600 公里,且具有良好的维护能力。
99A
坦克地位的下降
▼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坦克的生存环境大幅恶化,也让外界对于坦克未来的发展和作战地位产生了怀疑。
首先随着FPV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给坦克的作战模式带来挑战。这些无人机的作战纵深一般为4-5公里,有的甚至能达到10公里。这就为坦克发起纵深攻击带来了困扰,甚至在坦克进入攻击位置前就会遭到攻击。这些变化导致坦克原有的作战模式需要改变。
俄乌战争中的的坦克
其次随着作战模式的变化,作战中的地位下降。随着FPV和火炮的大规模使用,俄乌冲突中陆军大集群突击作战变得很少,双方主要采用小规模突击作战为主。采用快速将突击部队运至前线,利用作战小组进行作战的模式。因此俄罗斯甚至大规模使用快速且没有防护能力的突击车或两轮摩托进行人员的快速运送。
最后就是无处不在的FPV,让坦克战场生存能力大大下降。因为坦克的防护设计主要是应对反坦克武器,其顶部的防护本来就很薄弱,再加上缺乏反无人机能力,因此在面对无人机攻击时,损失很大,也造成了坦克地位下降的事实。
通过数据统计,在实际的俄乌冲突中,FPV无人机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因为这些无人机可以实时传输图像,方便这些图像大规模充斥在网络中,让人对FPV无人机对于坦克的杀伤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但在实际作战中,对坦克威胁最大的依旧是火炮、火箭炮和反坦克导弹等武器。
中国坦克开始加蓬
为何又开始生产99A坦克?
▼
在陆军作战中,坦克依旧是威力强大的作战武器,而且随着FPV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步战车、轮式战车等轻装甲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更差。此外FPV无人机的攻击能力依旧有限,在对付重装甲的主战坦克时,需要绕过这些坦克的重装甲攻击才有成效。因此可能在未来作战中,重型主战坦克在陆军作战中的地位还会不降反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继续采购99A坦克的意义也就十分明显了。这代表着中国陆军对于未来作战方式方法的判断,尤其是在综合考量FPV无人机、巡飞弹、反坦克导弹、火炮等威胁的前提下,认为99A主战坦克依旧可以应对未来作战。
当然这些新采购的坦克肯定会在应对FPV无人机、巡飞弹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增强了应对这方面威胁的防护能力。目前,中国东部、西部、北部战区的坦克都开始加装反无人机防护网,也就是开始加蓬,就说明中国陆军紧盯实战目标和战场形势的变化,也在进行着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