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州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政策落地,着力构建“1(粮食)+4(香料佐料、中药材、高品质肉牛奶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N(水果、烟草、茶叶、特色林、生猪、家禽、乡村旅游等重点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成效显现。截至2024年10月,全州蔬菜种植面积全省第一,肉牛存栏全省第二,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全省第三,为构建文山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夯实了基础,为建设美好文山提供了有力支撑。
因势谋动促发展,拎稳振兴“菜篮子”
依托全州海拔相对高、纬度相对低、降雨相对多的“三个相对”资源和区位优势,以育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为抓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目前,全州蔬菜种植346.89万亩,面积常年稳居全省第1位;全州辣椒州域种植面积全国第2位、全省第1位,砚山县辣椒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域第一,获“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称号;生姜州域种植面积全省第二位。今年前三季度销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18.24万吨。
科学规划,建立“六个一”机制。建立一个产业一个工作组、一个专家组、一个三年行动和配套政策、一批基地、一批龙头企业、一个调度机制。编制并印发《文山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文山州打造100万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规划(2021-2025)》《文山州打造200万亩辣椒基地建设规划(2021-2025年)》《文山州农业现代化重点产业工作组和专家组人员名单及管理细则》,出台《文山州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指导推动蔬菜产业发展。
粮经协同,构建耕地复种典范。蔬菜基地形成冬春种植叶菜类蔬菜,夏秋开展玉米制种、杂交水稻旱作、玉米种植等轮作种植模式,解决了基地夏秋闲置问题,打造粮经协同种植典型示范区。
政策撬动,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出台《文山州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加大招商引资、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和基地建设进行奖补,推动产业发展。2024年新增露天水肥一体化蔬菜基地5150亩,累计建成露天水肥一体化蔬菜基地9.6万亩(其中500亩以上规模基地达7.4万亩),玉米制种基地达6.33万亩。
主体培育,产业发展动力势头走强。共培育蔬菜企业80家,先后引进企业作为“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实施主体,推进丘北县普者黑国际农产品商贸港(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和中国云南小黄姜国际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加速补齐冷库设施和市场交易短板。2023年龙头企业主体销售收入共22.88亿元,利润收入达1.15亿元。
品牌打造,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目前,全州蔬菜(包括食用菌)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认证绿色食品122个,有机食品24个,入选省级“绿色食品牌”产品12个;取得“西畴阳荷”“丘北辣椒”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红甸山药)。
文旅融合,产业文化彰显特色魅力。培育以砚山县维摩乡为中心的辣椒小镇1个,辣椒种植面积11.8万亩;打造“树皮辣椒特色乡”示范代表,实现辣椒种植10.77万亩。同时,立足“中国辣椒之乡”品牌优势,每年11月举办丘北辣椒节,并开展传统民族歌舞表演和摘辣椒把、舂辣椒面、吃油炸干椒鲜椒等系列活动,结合普者黑旅游资源,加强品牌宣传力度。
聚焦全链条推进,肉牛产业再上新台阶
多年来,文山州充分发挥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凉和雨热同季,年温差小,大陆度不到40%,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2-23.1℃,≥10℃积温4500-7500℃)、草料资源丰富(全州有天然有效草场1126.08万亩,人工改良草场面积达22万亩,建成人工饲草基地10.8万亩,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144万吨,年种植青贮玉米6万亩以上)、肉牛品种独特(有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种文山牛)的资源优势,抢抓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的机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产业链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年前三季度,全州肉牛存栏101.28万头、出栏36.53万头,肉产量4.18万吨,年存出栏常年稳居全省第2位。
全力做好政策扶持。出台《文山州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财政衔接资金投入肉牛产业的比例不低于10%,从犊牛饲养、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补助。今年累计兑付奖补资金2749万元,带动全州新增产业投入8.5亿元。
全力夯实养殖基地。大力推进“百万肉牛基地”建设,发展一批适度规模养殖户,建设一批规模养殖场,打造商品化肉牛养殖基地。截至目前,全州共培育肉牛养殖合作社319个,新培育肉牛市场主体18个,累计发展“十头重点户”2.3万户,“百头样板组”1481个、“千头专业村”172个、“万头示范乡”32个,建成规模养殖场194个,在建肉牛产业项目20个。
全力保障饲草料供应体系。目前,全州推广种植优质牧草12万亩、青贮玉米6.5万亩,新建专业化饲草料收贮中心4个,形成了以“规模养殖场单一收贮+饲草加工企业专业收贮加工”的饲草料供应体系。
全力推进屠宰加工。把肉牛屠宰深加工作为增加附加值、提高养殖效益、推进牛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州建成肉牛屠宰深加工厂4个,年屠宰量达30万头。
全力打造销售体系。抓好线下市场建设,不断完善现有的139个大牲畜交易集转市场,提升市场功能和服务质量。以文山牛为主线,“高峰牛”为突破,打造“高峰牛+”系列产品,现已获得“文山牛”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广南高峰黄牛”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高峰牛”系列商标3个,品牌知名度正快速提升。同时,依托建成的屠宰加工厂,开展牛肉精细化分割,用高品质牛肉开拓北上广深等高端市场。
抓契机种业崛起,杂交玉米制种产业振“芯”
文山州是农业大州,2024年预计全州粮食播种面积677.21万亩,预计总产量179.29万吨。玉米种植面积337.86万亩,占全州粮食播种面积的49.89%,预计玉米产量106.36万吨,占全州粮食产量的59.32%,玉米在文山州粮食生产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玉米种源供给在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山州以杂交玉米制种产业为切入口,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推行“五重五强 三建引领”产业发展措施,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州杂交玉米制种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区块到大面积、从劣势产业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实现了玉米生产种源自主。截至目前,共有40家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在州内备案制种,总面积63570亩,备案品种155个,而杂交玉米制种企业有37家,占总备案企业的92.5%,制种面积63300亩,占总备案面积的99.58%,备案品种153个,占总备案品种的98.7%。与《文山州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前的2021年杂交玉米制种备案面积21130亩相比,至今增长了近300%。今年预计产量1.899万吨,预计实现2.6586亿元产值,按每亩人工成本500元计算,创造农村劳动力务工收入3165万元。文山州杂交玉米制种备案面积和产业规模已经在云南省前列,全省排名第3。
文山州注重挖掘资源优势、政策集成支撑、以种招商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良性发展,强力推动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杂交玉米制种备案企业自2017年的2家至2020年仅为4家,从种业振兴行动实施的2021年13家发展至2024年达到了37家,四年增长了284.6%。目前,全州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共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作物新品种共有106个,其中玉米32个,并育成文山州第一个“国字号”(通过国家审定)杂交玉米新品种“文单895”。2023年种子销售备案登记中,杂交玉米备案品种860个,备案数量591.67万公斤,销售数量563.43万公斤。其中,10万公斤以上备案品种6个。
下一步,文山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定位,落实10月15日至16日省委书记王宁到文山调研工作要求,夯实文山州“1+4+N”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让我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多点开花”,乡村振兴“枝繁叶茂”。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多次受到央媒、省媒关注
央媒:
2024年2月21日,新华网客户端刊文《文山牛,真的牛!》,报道了“十四五”期间,文山州锚定“到2025年,全州牛存栏达250万头,肉牛年出栏达100万头,牛业综合产值达400亿元”的目标,多措并举打造100万头高品质肉牛基地,不断升温“牛经济”,让百姓过上“牛”日子;
2024年6月13日,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报道《助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做精做优”》,关注文山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2024年10月23日,澎湃新闻刊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文山这样做→》,报道近年来,文山州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优质绿色现代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今年前三季度,全州蔬菜种植面积全省第一,肉牛存栏全省第二。
省媒:
2024年1月16日,《云南日报》“奋进文山”版刊发报道文山州把加快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产业升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奋力打造“中国牛都”核心产区;
2024年10月23日,云南发布报道《文山: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其中提到,近年来,文山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政策落地,着力构建“1(粮食)+4(香料佐料、中药材、高品质肉牛奶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N(水果、烟草、茶叶、特色林、生猪、家禽、乡村旅游等重点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越做越优。
编辑:董飞
校对:唐雪娇
制作:陆军
责编:关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