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到社区,从司法保护到心理呵护,鞍山全力以赴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晴空,奏响“爱在钢都,守护朝阳”的激昂乐章,展现出这座城市守护希望之苗的坚定决心与不懈行动。
近年来,鞍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从优化机制、价值引领、协同育人、夯实阵地、净化环境五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推动鞍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鞍山市先后被中央文明委等部门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市”。
建立上下联动机制。鞍山市委、市政府每年听取工作汇报,谋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由鞍山市精神文明办制定总体方案,抓好顶层设计。各级文明办牵头组织协调,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同文明城市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进一步细化分工,推进工作具体化、细致化。
健全横向协作机制。摆脱固化分工模式,建立了鞍山市精神文明办、鞍山市教育局等9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协调沟通、信息共享和集中研判工作机制,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完善常态督查机制。每年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鞍山市委、市政府督查内容,全年对各部门进行督办。与此同时,组建市、区两级督导组,采取定期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部门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跟踪推进整改。通过建立纵向横向交叉工作机制,全市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汇聚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合力。
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等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活动,组织开展了“红领巾学四史”“牢记殷殷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寻访红色六地”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两万余场,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全方位推进核心价值观宣传。组织学习《魅力辽宁》等地方教材,开展“学孟泰、弘扬劳模精神”等英模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德育教学之中。利用校园宣传栏、文化墙、广播站、LED屏等多角度、全方位做好宣传普及,组织开展“红领巾话文明”“日行一善”等主题活动,学生知晓率达100%。
引导青少年学雷锋、知雷锋、做雷锋。鞍山市精神文明办深挖“一座钢城 两代雷锋”资源优势,建立《鞍山市未成年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库》,先后推出“学雷锋、做美德少年”等志愿服务项目200多个。鞍山市教育局、鞍山团市委、鞍山市妇联、鞍山市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发力,总结打造“学知做雷锋”等27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典型经验和品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栏目对鞍山市中小学学雷锋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用先进典型引领青少年成长。在全市广泛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建设秀美鞍山”“少年文明说”线上展播等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培育选树市级以上“新时代好少年”335名,让青少年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发挥家庭教育基础作用。鞍山市精神文明办、鞍山市妇联创新建立鞍山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修身齐家”讲师团等队伍,开展“幸福家庭成长课堂”“修身齐家讲堂”“家风故事汇”等系列活动7000余场。其中“讲家史 传家风 颂党恩”活动短视频获省级奖项,“家庭教育百场公益讲座”被评为省妇联创新工作奖。
着力打造文明校园。指导全市中小学积极开展校园文明建设,先后涌现出弘扬“雷锋精神”的标杆新陶小学、传承“孟泰精神”的标杆孟泰小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标杆公益小学等一批校园典型。目前,鞍山市共有全国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校园62所、市级文明校园80所。
突出社会育人平台作用。依托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创新举办“图书馆奇妙夜”“博物馆小小讲解员”“体验火焰蓝我是消防员”、社区科普“嘉年华”“马良杯”少儿书画大赛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未成年人保护行动,在鞍山建立7个辽宁省“白海豚爱心妈妈”联盟示范工作站,开展“六个一”结对关爱3000余次,在全市确定12家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定点机构,救助帮扶残疾儿童1000余人次。
搭建校外教育阵地。在鞍山市博物馆、鞍钢博物馆、鞍山烈士纪念馆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16个,建立“省少年军校示范校”12所,设立“向阳花学堂”试点5处,在岫岩地区建立“红领巾快乐成长站”11个,初步形成未成年人“城乡实践教育地图”。在此基础上,开展少先队结对共建、“希望小学”援建、“暑期云端相伴”“慰问走访”等活动16000余次。
探索新媒体宣传阵地。鞍山市教育局创办“空中家长课堂”“社区公益教育”两个线上品牌活动,推送教育资源800余期,点击量达7000多万,已经成为鞍山教育的一张名片,被省教育厅作为家校社协同共育典型案例。
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按照乡村学校少年宫“五个好”建设标准,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61个,先后总结形成“争做田园小能手”“乡村环保小卫士”等大小品牌活动87个,实现“一校一品牌”“一宫一特色”。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护学。鞍山市关工委发动“五老小红帽”爱心团队21年不间断开展爱心护校活动,该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央文明办命名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由鞍山市精神文明办、鞍山市教育局、鞍山市公安局组织各类志愿服务团队展的“爱心护学 行之有效”护学志愿服务,参与志愿者13000余人,每日上岗5000余人次,实现了城区校园全覆盖,为学生上学、放学期间上了一道“安全锁”。
净化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深入开展“护苗”专项行动,组织公安、市场、文化执法等部门对校园周边店档摊点开展联合行动,查缴违法出版物6900余件。实行24小时网络监控制度,处置包括涉未成年人在内的网络有害信息380余个,取缔关闭网站22个,一件重点案件被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安部等部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并奖励10万元办案补助经费。
强化校园周边治安管理。实行“警校联动”,整合“交、巡、所”警力组建“护学岗”,做到学校门口见警察、重点路口见警车、重点路段见警灯。邀请社区民警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宣传员,开展法治教育宣传838校次,指导开展各类应急演练540校次,排查化解涉校矛盾纠纷7起,排查稳控高危人员1448人。同时,组织对校园周边宾馆、饭店、游戏厅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累计整改隐患171处。
来源:鞍山日报
编辑:冯志红
责编:邹 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