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网络就像我们身边的空气,看似平常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说“屏幕共享”这个功能,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诈骗分子钻了空子,成为他们骗取钱财的手段,给好多人带来了难以承受的损失。
![]()
下面要给您讲的两个案例,就真实地展现了“屏幕共享”的风险。
案例一中,王某因轻信他人能办理游戏退款而开启屏幕共享,导致钱财被骗。
案例二中,田某因陌生短信的诱导进行屏幕共享操作,最终银行卡里的钱被转走。
这两个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屏幕共享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切勿随意与陌生人屏幕共享,保护好个人财产安全,别让自己在网络中稀里糊涂地遭受财产损失。
![]()
1 月 4 日,东洲区王某因学业紧张欲退掉之前玩的游戏,遂在平台留言咨询游戏退款事宜。不久,有人私聊王某,称可办理蛋仔派对退款,需提供支付记录和游戏账号,退款后收取 5%手续费。之后让王某下载会议软件开启屏幕共享,并声称要将支付宝账号变为活跃账号,要求王某在小程序中购买 500 元购物卡 9 张、200 元购物卡 3 张。因王某钱不够,对方又让其使用支付宝借呗花呗继续购买。王某觉花费过多,欲添加对方微信,遭对方拒绝,对方还以下班为由挂断会议。王某随即查看小程序中购物卡,发现均已消失,方觉受骗报警。![]()
1 月 5 日,望花区田某收到陌生短信,内容为:“田*,您申请会员的租金已支付成功,支付金额 2400 元,请您找工作人员电话 15*********。”
田某拨打该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又提供另一号码。田某再次拨打后,对方提供 QQ 号和密码让其操作。
田某登录后与对方通话并屏幕共享,按对方指示点开银行卡、微信、网页,因田某网络操作不熟练,具体操作记不清,只记得对方主要目的是让其关闭“百万保险”。
直至收到银行卡钱被转走的短信,田某才察觉异样。
在上述王某和田某被骗的案例中,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均与诈骗分子开启了屏幕共享。屏幕共享这一操作看似平常,实则成为了诈骗分子获取受害者重要信息和实施诈骗的关键手段。当受害者与诈骗分子开启屏幕共享时,诈骗分子得以实时窥视受害者的手机或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包括个人的支付密码、银行卡信息、交易验证码等极为敏感和机密的数据。这使得诈骗分子能够在受害者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直接操纵受害者进行一系列不必要且危险的操作,如购买大量购物卡、进行不明转账等。此外,屏幕共享还会干扰受害者的正常判断和思考。在诈骗分子的诱导和指挥下,受害者往往处于高度紧张和迷茫的状态,难以冷静地分析和辨别对方的真实意图,从而更容易听从诈骗分子的指令,陷入更深的骗局。
总之,屏幕共享为诈骗分子提供了直接掌控受害者操作和获取关键信息的便利通道,大大增加了诈骗成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我们应高度警惕,切勿轻易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保护好个人的财产安全和隐私信息。
1. 谨慎对待网络上的陌生人,尤其是涉及钱财交易和个人信息提供的请求。2. 切勿随意下载不明来源的会议软件或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这可能导致您的隐私和财产信息被窃取。3. 对于游戏退款、会员租金等问题,应通过官方正规渠道进行处理,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承诺。4. 任何要求您通过借呗花呗、购买大量购物卡等方式进行操作的,极有可能是诈骗,要立即停止并报警。5. 收到陌生短信或电话提及钱财相关事宜时,务必保持警惕,多方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不要盲目按照对方指示操作。6. 若在网络操作过程中感觉异常或涉及较大金额交易,应立即停止并咨询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