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再一次树立起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遵循和正确方向。
作为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运输通道,朔黄铁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能源集团“一三六”发展战略,紧扣“能源运输保供”和“重载科技领军”两大核心使命任务,坚持改革引领,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3年2月,朔黄铁路成功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成为全国200家入选企业中唯一一家铁路企业。2024年7月,成功入选国资委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基层企业直接联系点。“朔黄铁路”品牌价值获评253.11亿元,位列国内交通运输行业第二位。
战略改革
驱动企业深化改革的核心引擎
朔黄铁路“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形成了“一干两支、多通道集疏运”运输网络布局,成为西部辐射东部沿线路径最短、最优、最经济的运输线路之一。但从2022年开始,朔黄铁路运量出现拐点,且从长远来看,不可能再出现像前20年一样仅仅依靠煤炭就能实现每年千万吨级的增长,朔黄铁路的发展进入到瓶颈期。如何实现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朔黄人面前的一项重大问题。
“朔黄铁路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只有正确回答出这三个问题,才能确定深化改革的发展蓝图。
朔黄铁路牢记“企之要者”,迅速组织召开党委专题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读书班,组建“轻骑兵宣讲团”深入14个小站小点,宣讲改革精神,拜群众为师,向一线问计,汇聚群众广博改革智慧,系统分析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内外部形势,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逐项对标国家能源集团“一三六”发展战略、“1331”科技创新战略等决策部署,经过不断丰富发展,确定了“121”发展战略。
“121”发展战略,即以创建高质量党建引领下的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为目标、聚焦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转型、升级“朔黄模式”,同时制定了“12121”新质生产力实施路径,全面构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标和路线图,打响了朔黄铁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枪。2024年运输总量预计完成37225万吨,同比增加383万吨,在国家能源安全保供中有力彰显朔黄担当。
转型改革
引领重载铁路产业链的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煤炭时代的“过去”未去,化石能源时代的“现在”仍在,新能源时代的“未来”已来。国务院国资委强调要大力推动“两端发力、两轮驱动”。朔黄铁路紧扣国家能源发展格局由以化石能源为主向多元化、综合性转变的发展趋势,推动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转型,为重载铁路行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由重载向智慧重载战略转型。
“成功抵达!”2024年4月20日11时39分,我国铁路目前编组最长、载重最大的3万吨级重载组合列车安全抵达黄骅港站,翻开了交通强国能源领域新篇章。
自此,朔黄铁路完全自主掌握了长大编组重载列车开行这一大国重器,带动了重载铁路产业上下游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硬件、软件方面创新提升,推动重载列车向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谱系化方向发展。
2024年5月9日,由朔黄铁路主导研制的国内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顺利下线,该机车是目前全球最大功率永磁直驱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单台最大牵引功率可达10400千瓦,相比于同轴数的传统电力机车,单台机车单趟运量可提升近1200吨、综合年运量可提升近28万吨。
2024年9月26日,我国无人驾驶重载列车在朔黄铁路首试成功,该无人驾驶技术批量推广应用后,将有力提升朔黄铁路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预计列车平均运行速度提升1.7千米每小时,平均牵引能耗降低2.9%,每年节省人力成本约1200万元。
“数据要素驱动的智慧重载铁路4.0建设”项目获批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数据局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朔黄铁路黄骅港智能调车系统装备研制与示范应用中研发的电电混合动力调车机”和“重载铁路移动闭塞技术”入选工信部首(台)套,“基于先进感知技术的能源运输大通道安全保障技术研究”项目入选集团十大重点科研项目。
高铁在中国,重载看朔黄。在第12届国际重载运输大会2030年全球重载运输愿景的背景下,朔黄铁路提出了“2028智慧重载4.0愿景”目标,形成了提前2年在智能运营、智能装备、智能运维、智能安全、智能管理五个领域实现世界重载领域领跑的战略部署,重载向智慧重载战略成功转型。
——由单一煤运通道向综合多元业态战略转型。
朔黄铁路注重因地制宜,务求对症开方,构建起“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综合物流的大构架,形成链条完整、功能齐备、管理现代、服务战略多元的“物流+”现代综合物流体系。
“要由国企思维向国家思维转变!”
朔黄铁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等国家重大战略,以高质量服务周边企业大宗原材料需求运输为核心,整合敬业集团、天皓水泥等钢铁、水泥大宗建材企业产运销链条,结合接轨国铁及地方铁路的基础设施资源,形成了西柏坡、定州西、蠡县、太师庄、河间等多站点枢纽建设方案。打通黄骅港至雄安新区运输通道,黄骅港至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集装箱运输业务,成功将国家能源集团路港航板块纳入“一带一路”经济带物流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开通37项非煤业务品类,形成内陆—沿海集疏运体系,以陆海联运为纽带、串联华北及西北地区的物流大通道初现规模。依托“国能e商”大物流平台,顺利完成滴流磴站至河间站集装箱矿渣运输首单平台业务,大物流平台实现“0”到“1”的新突破。2024年非煤预计完成2275万吨,超计划420万吨,同比增加215万吨。
——由能源消费者向能源生产者和制造者战略转型。
2024年6月,肃宁北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试运行,朔黄铁路首个发电新能源项目成功投产,预计每年将提供清洁电能1745.36兆瓦时。据估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3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07吨、二氧化硫排放约8.79吨、氮氧化物排放约8.3吨。同时,积极推进“绿电”消费,制定“绿电+绿证”跨省交易方案,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e交易”平台顺利完成首笔绿电交易。
以此为契机,朔黄铁路坚定走能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持续改进管内的储能发电设备,逐步将重车势能转换为电力能源,推动朔黄铁路实现由能源消费者向能源生产者和制造者转型。
——由传统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战略转型。
朔黄铁路西起晋北神池,东达渤海黄骅,南下山东半岛,北上天津滨海,900公里线路中集山区、平原、沿海、单线、双线、电气、内燃,多种地形地貌、各类环境要素、各型运输生产装备,可以称之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载铁路运营的全要素、全场景荟萃,加之多年来公司在重载运输组织、设备养护、日常管理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基础运营数据,已经形成了一笔不可估量的宝贵数据资产。目前已经建立具有行业属性的数据治理体系,并正在积极开展各专业、各领域的数据治理工作。
2024年8月,随着“重载列车平稳操纵辅助驾驶系统”市场成果转化“推广服务”发票开出,朔黄铁路第一笔科技创新收益入账,科技成果创造价值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在实施“产、学、研、用、创”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公司与合作企业签订成果转化与推广协议,推动“车载式重载铁路隧道基底大探深检测装备”市场运作,加快实现由科技投入向科技收益的再次突破。
机制改革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管理样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
“朔黄铁路作为重资产企业,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设备依赖型企业,各项生产业务主要依赖设备去实施和完成,其生命特征反映在设备状态上,设备质量、运转效率、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命力和生产健康状态。”朔黄铁路党委书记、董事长兰力多次强调。因此,立足于朔黄铁路是一家铁路运输企业的最基本行业属性,打出了一套机制变革、模式升级、精益管理的“组合拳”。
坚持问题导向,以体制机制性变革赋能传统铁路产业。总量做减法,功能做加法。为整合管理职能和资源,成立生产运营、综合计划、科技创新、精益管理、安全环保五大委员会以及共享中心。为解决重载铁路山区地段机械人员进场难度大、施工效能低等问题,推行联合运维模式,将同一区段工程由过去的分标段、分专业、分承包商的零散修、分割修整合为分区段综合性维修。为破除过去基层单位只管列支成本,不考虑投入产出、成本控制的粗放管理方式,推行成本利润中心运营模式改革,成立朔黄铁路财务共享中心。为解决现阶段工务、车务等铁路专业条线管理的壁垒问题,全面实行中心站一体化管理......,朔黄铁路用一个个鲜活管用的变革手段,彻底打破了转型发展的体制僵局,随之带来的是管理一新、格局一新、气象一新。
坚持先立后破,以数智化改革赋能传统铁路产业。朔黄铁路探索构建“两横一纵、多业务协同”数智化精益管理体系。通过综合计划系统,有机关联财务、采购、物资业务,实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多态协同、有机融合、高效运行的管理模式。通过生产运营系统,形成业务高度统一、资源精准匹配、步调高度协同的运营模式。通过精益管理体系,将以清单制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体系化的工作思维通过信息系统贯穿到所有的管理层级和业务流程。目前正式发布朔黄铁路精益管理系统2.0,正在积极探索以高质量发展为引擎的数智时代下企业治理新范式,通过组织的变革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面对新的发展起点,朔黄铁路将坚定不移,守正创新,系统推进,勇当国家能源集团改革实践“示范田”,以钉钉子精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张蓝图绘到底。
来源:朔黄铁路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