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对进一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为进一步激发市青联各界别委员、各会员团体成员着眼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投身“科技强国”建设,市青联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挑战,于11月19日下午,在上海模速空间举办青联大讲堂,邀请全国青联常委、科技界别主任委员,中青科协副会长,中国电信CTO、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学龙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连接与交互》作专题授课。市、区青联相关界别委员,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市新兴产业青年创业人才协会等会员团体成员100余人出席。市青联常委、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何卿主持。
李学龙教授从连接与交互的角度重新回溯AI科技演进历程,分享AI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实践与未来展望。他认为连接与交互是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连接与交互不仅仅涵盖了人类之间通过智能设备和平台实现的信息共享,还包含了人与机器间日益紧密和自然的互动。随着AI的日益普及,连接效率在提升、交互界面在变革,也面临了隐私、伦理、黑盒、安全等挑战。他结合自己归国经历,深入剖析了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新时代的创新需求,国家与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中的重要作用,呼吁人才报国正当时。
金句集锦
人工智能它不可能永远只是停留在一个信息世界里。
我们能看到的好像人工智能就是一个计算机里面的事情、服务器里面的事情,其实不完全是。
人工智能如果离开了它的周围环境,如果离开了它的光电,离开了它的前面的摄像头或者后面硬件的体现,其实是不行的。
数据的获取就像一个雕刻的过程,增加噪声会让信号比原来更好。
音响、汽车……未来他们每一个都会是一个像人一样的智能体,我们要学会与他们相处。
授课结束后,委员们前往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垂直硅谷”西岸智塔、模速空间展厅等参观交流,分享学习体会。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
臧熹
市青联常委、新闻出版和新媒体界别副主任,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首席主持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媒体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产品形态不断丰富,但是也带来了如何确保信息真实等问题。作为传媒工作者,需要更加强调智能向善,在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内容生产的同时,以更大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当代青年的担当,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新闻宣传事业服务。
“
孙吉
市青联委员、上海豪锦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通过这次专题学习,不仅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连接与交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从企业参观调研中感受到新兴产业的强大潜力。以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为代表的科研创新机构,李学龙教授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驱动生产力变革,从算力到数据,再到新兴场景进行布局。
在通信测试领域,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更精准的数据分析、更智能的设备互联和更高效的测试流程。这次调研让我认识到,射频技术的升级需依托跨学科融合和AI行业协作,以满足日益复杂的5G、6G通信需求,通感一体化、天地互联、毫米波通信等都是未来通信大有可为的前沿方向。作为从业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探索将人工智能与通信测试深度结合,乘势而上,青力向“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挺膺担当!
“
皮常明
市新兴产业青年创业人才协会会员、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设计技术部副部长
李院长从人类科技发展趋势和脉络引出人工智能的发展,结合个人学习和职业发展经历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引发人工智能是否受控的思考。讲座从三个纬度介绍了人工智能,分别是连接、数据和交互。并对多光谱、红外、紫外等图像传感以及图像处理进行深入讲解,在临地空间、涉水视觉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同时解决散射等应用难题。最后讲解了利用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包括光动无人机、导盲犬等,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李院长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有趣,通过例子提升大家对人工智能的理解。
“
杨帆
市青科协会员、联影智能高级算法科学家
今日有幸聆听了李学龙教授关于人工智能的前沿分享,并实地走访了模速空间、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及智塔45楼等,深受启发。通过实地考察,我直观感受到这些机构在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中的卓越成就,它们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力支持。政府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为AI产业的蓬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我们对行业动态的认识,更为我们在医疗AI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动力。感谢组织单位的周到安排,使我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并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这对推动医疗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戴文韬
市青科协会员、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通过李学龙院长的讲座,让我对人工智能的理论历史、技术趋势和场景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启发了我的思考。拥抱AI发展大势,从数据到算法及智联应用前景,是全链条全周期,事关重大,既要只争朝夕,更需久久为功。模速空间、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智塔45楼等地的走访活动,让我从理论到体感,沉浸式地感受到了科技所带来的新质生产力变革,并激发自己在生物医药行业,以场景导向借助数智化新技术,发展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新质生产力。
“
陈庆华
市青企协会员、上海天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科技创新,只有打造新型“科创生态”才能够有效的推动科技创新,这需要政府、企业、高校以及金融机构等各方主体的鼎力合作。我们目前正在与各大科研机构合作打造首个全链条科技创新产业链,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到产业化投资落地平台,下一步将利用目前所投资的上下流产业计划在上海落地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千亿产业科创街区。
“
武拥珍
市青企协会员、图聪人工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OO
我从2011年开始创业做AI语义产品,那时人工智能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市场对AI产品接受度不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AI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今天看到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在AI大模型创新上的卓越成就,让我对国产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李学龙院长提出的“除却AI不是云”这一观点,我深表赞同,未来的云是提供智能算力和AI服务的云,没有AI就没有云的未来,这也是我们目前项目主攻的方向。我坚信,人工智能和云的结合将继续为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进步,它不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将推动社会的整体智慧化进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揭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