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雨山区坚持把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引性抓手,着力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优质企业引育、新兴产业集聚、创新能力提升、传统产业提质、绿色节能减碳等具体行动,促进智能装备制造和功能性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构筑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树林变森林”、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中钢天源关键电子材料、安徽宝信新兴软件及服务等重大专项通过验收;集聚智能装备制造企业32家,功能性材料上下游企业45家,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超180亿元。
数字化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众多制造业企业迎来数字化转型新机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雨山区今年重点推进的工作。
今年2月,雨山区制定《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支持企业聚焦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企业在成本、质量、效益、绿色、安全等方面转型发展,做到主动担当作为、密切协同联动。组织人员赴宁波市、杭州市实地察看企业数字化改造实施进度,了解学习企业数据采集、数据应用等情况。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举办雨山区“数智马鞍山”见行动数字化转型现场会活动,提高数转政策覆盖面、知晓度,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扶持,用好用活上级政策和各项资金。组织44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诊断验收工作,113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完成机器换人61台,推动184家企业“触网登云”,新增瑞泰马钢、新康达2个国家5G工厂,马钢气体、马钢化工、泉峰汽车3个市智能工厂和青岛啤酒数字化生产线,宝武特冶、瑞泰马钢、新康达3个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康达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瑞泰马钢和甬兴模塑获批2024年制造强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
打好主导产业发展“攻坚战”
雨山区坚持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产业赛道,优化产业生态,强化项目支撑,加快构建主导产业明晰、高质量项目集聚的产业集群。中钢天源等功能性材料和安工大智能装备研究院等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首位产业”创新平台不断做大做强。
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积极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新增长引擎,鼓励企业研发行业共性核心技术、重大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攻关,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新增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7家,音飞、埃斯科特钢、金奥博获批省企业技术中心,马钢设备检修获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中钢智能装备获批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推动装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马钢化工能源获批省绿色工厂,新增奥瑟亚、音飞2个市绿色工厂,征集安徽省绿色低碳产品技术及供应商目录项目7个。
在功能性材料上,继续加快建设磁性材料特色产业园,经过近三年发展,一批综合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磁性材料上下游项目落户园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磁性材料产业链体系,中钢天源、新康达磁业、鑫洋永磁、中马磁能等一批龙头企业,特色优势发挥明显,其中中钢天源是国内磁性产品最全的上市公司,获得了一系列“国字号”“省字号”的创新平台和研发平台,四氧化三锰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新康达大规格软磁铁氧体磁芯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牵头制定2项国际标准和3项国家标准。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积极谋划中钢天源新材料产业整合优化、中马磁能二期、超高灵敏度磁传感器应用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产业链项目。编制《雨山区磁性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定期组织磁性材料产业发展论坛,促进磁材企业交流发展。
科技创新激活重点产业链
雨山区不断强化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聚焦主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奥瑟亚、马钢气体、科兰建筑、奇峰金属等16家企业新获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推动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专项,近年来,宝信软件等企业获省科技攻关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10余项,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备案145家,新增市级创新平台5个。以狠抓省、市上市主体倍增金融支持政策落实为契机,推动新康达磁业3月份成功挂牌新三板并于安徽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成为今年马鞍山首家、安徽省第2家通过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直联机制完成新三板挂牌的企业。
与此同时,下好人才引育“先手棋”。雨山区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的核心支撑,组织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利用“益企”畅聊会等活动,深入企业“把症号脉”,了解企业需求、技术短板和发展困境等。持续强化“招才引智”工作,坚持以“总部+基地”“研发+制造”为抓手,支持中钢天源南京新材料研究院、新康达南京研发中心等飞地研发中心建设,加大与沪苏浙地区科研院所合作力度,累计成功引进新能源电池材料、磁性材料、高温耐火材料等行业内博士6名,硕士研究生16名。深化产学研用协作,鼓励园区规上企业加大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区 20多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所、暨南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长期开展合作,成立河海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皖工雨山分中心。注重培育孵化各类专业人才,组织开展人才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和人才工作者精品短班,深入企业、人才队伍走访调研30余次,产业链与人才链匹配度、紧密度持续提升。
内容来源:马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