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十五的传统年俗,你记得多少?

时事   2025-01-29 16:49   山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近千年前的诗句
至今温暖着华夏儿女
春节列入“非遗”项目
需要我们在鲜活的生活中

彰显春节文化的魅力

春节是隆重的传统佳节
而正月里的每一天
都被丰富多彩的习俗填满
它们像璀璨的明珠

串联起浓浓的年味


万象更新迎新年


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万象更新。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寓意辞旧迎新。这一天,晚辈要向长辈拜年,说吉祥话,长辈则会给晚辈发红包,名为“压岁钱”,保佑孩子平安度岁。

初一的早餐很讲究,北方多吃饺子,饺子形如元宝,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南方多吃汤圆,象征团圆美满。

这一天,大家还忌讳扫地倒垃圾,生怕把财运扫走。



回娘家话团圆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娘家准备丰盛的宴席,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回娘家时,女儿女婿要带上礼品,表达对父母的感恩。这一习俗,不仅增进了亲情,也让家族关系更加紧密。




安睡迟起忌拜年





正月初三被称为 “赤狗日”,传说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不祥,所以这一天人们一般安睡迟起,避免外出拜年,以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有些地方还有初三不烧饭的习俗,会提前准备好干粮。




恭迎灶神祈吉祥





正月初四,民间称是灶王爷查户口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恭迎灶神的到来。据说,灶王爷会在这一天回到人间,检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并据此决定下一年的吉凶祸福。

同时,这一天也是吃折罗的日子,即将前几天剩下的饭菜混合在一起做成大杂烩,寓意勤俭节约、珍惜粮食。




迎财开市干劲足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人们黎明即起,打扫卫生,寓意将不吉利的东西赶走,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破五”意味着破除初一到初四的诸多禁忌。按照习俗,这一天还要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寓意着新的一年里能够远离小人、避免口舌是非。




送穷神迎新春





正月初六,是送穷神的日子。人们会进行大扫除,扔掉垃圾和没用的物品,寓意辞旧迎新、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和吉祥。同时,这一天也是店铺开张的日子,商家们会举行隆重的开业仪式,祈求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人日戴胜祈年丰






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俗称“人日”。这一天,人们会戴“人胜”(一种头饰),寓意人寿年丰、吉祥如意。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谷日顺星祭诸星





正月初八,是谷日,又称顺星节。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人们会制小灯燃而祭之,祈求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同时,还会祭拜土地神和磨神等神灵,祈求农业丰收、生活富足。




玉皇天诞祭高真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俗称“玉皇诞”或“天公生”。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典活动,祭拜玉皇大帝等神灵,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时,还会进行斋戒沐浴等仪式,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尊重。




石头生日不动土



正月初十,是石头节,又称“石不动”。这一天,人们不能搬动石头或石制工具,以免惊扰了石头神灵。部分地区还会祭拜石头神灵,祈求新的一年里农业丰收、生活富足。




子婿日宴宾客






子婿日:正月十一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也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之一。在这一天,岳父会准备丰盛的宴席来款待女婿,以示感谢。这也是家庭和睦、亲情交流的一种体现。





搭灯棚迎元宵







正月十二,人们开始搭建灯棚、准备元宵节的花灯。这一天,街头巷尾都会挂起各式各样的灯笼和彩灯,为即将到来的元宵节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还会进行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活动,增添节日的喜庆和欢乐。





点灶灯试花灯







正月十三,人们会点灶灯、试点制好的花灯,为元宵节做准备。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点亮灶灯和花灯,寓意着新的一年里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猜灯谜拜娘娘






正月十四,是猜灯谜的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再次检查灯笼是否完好,体现了人们对节日的重视和对细节的关注。同时,还会进行猜灯谜等传统活动,增添节日的文化氛围。





元宵月圆人团圆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这一天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人们会通过放花灯、舞狮子、猜灯谜、吃元宵等传统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元宵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和祝福。在欢声笑语中,人们迎来新的一年的春天和希望。

这些习俗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现代社会中,虽然有些习俗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但了解它们仍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它们像一根根纽带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让我们在忙碌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分享~~~




来源:晋中日报
编辑:韩敏
审核:裴众
监制:张润平


晋中日报
晋中日报官微。这里有权威的资讯、及时的新闻、贴心的服务。在这里,认识晋中,读懂晋中,爱上晋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