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藩篱,悠游于中西餐之间,
李展旭用自己的理解描绘融合菜的模样:
“我尝试运用炖煮、腌渍、烧烤、低温
这些法餐的技巧来烹制家乡的味道。”
在北京出生长大的李展旭,
高中毕业后前往法国学习烹饪。
6年的旅法时光,
李展旭被异国饮食文化感染着,
并梦想着有一天能回国开一家自己的餐厅。
回到北京之后,
她成为了一家胡同里的餐厅主厨,
用“进口”的烹饪技巧,
将来自天南海北的食材巧妙地排列组合,
带给食客们不一样的中国味道。
经过几年实践与研发,
她找到了将法餐理念
寓于中餐精髓的融合诀窍:
“我们会用更多中国人熟知的中国食材,
然后搭配用法餐的烹饪形式呈现的酱汁,
但味觉体系还是中式味觉风格的,
这是现阶段我找到的一个平衡点。”
中国味道是什么?
她的答案在春分、夏至、
秋分、冬至这四个节气里。
每年她都会在这些固定的日子
发布全新的菜单。
串红番茄遇上带子,牛肉搭配小银鱼,
东北菜贴饼子、酸菜与酥鱼、
牛尾、凤梨搭配等等,
她在不同的节气选出各地最鲜美的食材,
碰撞出不一样的味觉享受。
“我是以中国元素作为基础,然后向外延伸,
不限于某种食物的固定吃法。”
每一季的每道菜都蕴含了她对节气变化的
观察和对中国文化的独到见解。
“见过世界,方才有了故乡”
是李展旭菜单里的一句话,
也概括了她的烹饪哲学。
在国外的时候,她把思乡之情
化成了对中国味道的思念。
她所处的小镇里没有中餐馆,
她就自己动手做饭,也为同样在异国他乡
想念中国味道的小伙伴
送上一盘盘带有自己巧思的菜肴。
这一道道家常菜在温暖了中国胃的同时,
也给未来的自己种下了美食融合的种子。
在第六届进博会上,
她参加了“对话青年梦想家”活动,
表达了对开放与创新的看法。
秉持着兼容并包的烹饪理念,
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娴熟的烹饪技艺,
不断地探索新式中餐的发展。
策划:刘茜 刘琼
记者:任超 刘琼 刘茜
新华社摄影部 北京分社 联合制作
部分素材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