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
悦 读 第520期
一起享受阅读生活
输入
时而让人悲从中来
时而又让人忍俊不禁
内 容 简 介
这部小说的场景设置在巴黎十七区西蒙-克鲁贝利埃街十一号的一幢十层公寓楼,讲述了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和故事。
这幢公寓楼被作者纵向剖开,将房间、楼道、电梯、地下室划分成一个横竖各10格的国际象棋棋盘,除左下角的格子之外,其余99个格子分别对应书中的一章。作者从四楼楼道开始,依次描绘每个格子中的物品、人物、故事,描写的顺序按照国际象棋中马步的走法,绝不重复,故事最终在四楼最左侧的房间结束。整部小说按照严密的数学结构,有条不紊地描绘了1468个人物包罗万象的生活。
可视为小说主人公的有三位:亿万富翁巴特尔布思决心用50年时间完成一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拼图板计划,手工艺天才温克勒持续20年负责为他制作拼图板,画家瓦莱纳则要把公寓楼的百年故事呈现在一幅巨型画作上。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楼房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光怪陆离的遭遇缓缓呈现出来,充满了人生的真实和谎言、幸福和忧愁。总之,它涉及到了当代社会生活里人们所关注的一切题材,从而形成了一部集各类小说体裁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巨著,被人们誉为堪与《人间喜剧》《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比肩的杰作。
生与死融为一体,没有进化,也没有命运,只有存在。
图源来自网络
作 者 简 介
乔治·佩雷克,1936年3月7日出生在法国巴黎第20区维兰街24号,父母都是刚到法国不久的波兰犹太人移民。1940年6月父亲战死。1943年2月,30岁的母亲被关进集中营,从此杳无音讯。20岁时,他自信必将成为小说家,1965年29岁时出版第一部小说《物》,随即斩获勒诺多文学奖,从此以大约每年出版一部作品的速度写作,直至1982年去世。
在人生最后的十五年中,他是奇特文学团体“乌力波”(Oulipo)的核心成员,这个“潜在文学工场”向作家们提出了各种挑战:S-7写作法、漏字文、离合诗、回文、置换、异位构词法及其它大量“限制性写作”。佩雷克曾写过一本没有使用字母“e”的小说,接着又写了一本元音字母只使用“e”的小说与之对应。这类文字能力似乎是他的天性。他的悲剧性家史使得他在以个人化的方式表达着某种难以表达,甚至是不可表达的情感。佩雷克从不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好的文学,他的任务仅仅是表现这种现实,然后静静等待另一个人超越时空来探究他未完成的棋局。
1982年3月3日,佩雷克因肺癌去世,此时距他的46周岁生日仅有4天。他也许是唯一一位由于绝顶天才、异常决绝,而一再推迟被公众认知的当代文学大师,命运般地“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与其同为“法兰西三星”的勒克莱齐奥、莫迪亚诺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获得诺奖,而他自己则英年早逝。
原 文 语 录
“排除其表面现象,拼图游戏不是一个单人玩的游戏;拼图者的每一个手势,制作者在他之前就已经完成过;拼图者拿取和重取、检查、抚摩的每一块拼图板块,他试验的每一种组合,每一次摸索,每一次灵感,每一个希望,每一次失望,这一切都是由制作者决定、设计和研究出来的。”
“在巴特尔布思躲避瓦莱纳的目光中,有一种比茫然若失更强烈的感情,不仅是骄做或是仇恨,而近乎是一种恐惧,一种失去理智的希望,如同呼唤救命,如同遇难时发出的求救信号。”
“瓦莱纳有时感到时间因某种无法解释的期待而停滞着,悬挂着,一动也不动。随时缠绕着他的思绪,魂牵梦萦,不绝如缕,种种往事,纷注心头。他想象着把这座公寓解剖,把它过去的裂缝和现在的坍塌都赤裸裸地表现出来。那一大堆没有结局的伟大或渺小的、可笑或可悲的故事,使他感到这座公寓像是一座奇怪的陵墓,为了纪念,里面竖着一些小人物的石像,不管他们最后的姿态是高尚还是卑微,都一样地毫无意义。他似乎想预言或推迟他们或缓慢或突然的死亡,而死亡却似乎想一层一层地侵占整座公寓。”
图源来自网络
读 者 书 评
黄金五星,“年鉴博物式”小说,线索互文交错,恋物、收藏癖的珍宝,最奢侈的收藏莫过于收藏人生,来来往往的房客们,跨过生与死,在拼图中相遇、在时光中消失。传说、半传说式的故事躲在角落中预备着冲出瞬间,到达永恒。
——懋(来自豆瓣)
实验文学,爱的特爱,不爱的难以理解。看完整本书,它所有的物件,所有的房间,所有的人物,所有的人生,像放映了好几天的幻灯片,终于在附件的年表里落下帷幕,二十世纪一年年刷过,笔下人物纷繁的命运让人感觉过了好几辈子,一种震撼感让人生理性流泪。最后故事提示给我以灵感。村上说他写作的素材早藏在脑海抽屉里,需要时取出备用。乔治佩雷克若是有这么个抽屉,容量可以说远远超过村上。
——little five(来自豆瓣)
编辑 | 燕君
审核 | 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