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
周末好!
应广大读者需求,《华尔街科技眼》已开设《科技眼·看世界》栏目。该栏目将以图片形式展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地的商业活动、科技景观、风土人情。该栏目将在每周末与大家见面,让多元化的内容陪各位读者度过每一个周末。
本期我们聚焦2024年中韩经济发展论坛现场,该论坛由《华尔街科技眼》参与协办。
本届论坛于11月15日在韩国知名学府京畿大学水原校区举行。论坛聚集中日韩三国30余名知名学者专家,深度探讨数字化转型、智能技术发展对区域合作的影响,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议题。
2024年11月15日, 2024年中韩经济发展论坛在韩国水原市京畿大学举行。
本届中韩经济论坛由北京大学、京畿大学、CCPIT驻韩国代表处、韩国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驻韩大使馆、韩国金融委员会、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首尔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尔街科技眼等机构协办;韩中经济发展研究所(KCIED)、JDIEG、IEFS、奋韩网 (ICNKR) 承办。
本届论坛以“亚洲经济数字化与可持续增长”为主题,深度探讨在当今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家和地区如何通过数字智能推动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尽管面临全球经贸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仍然维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政策的推动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繁荣为双方合作注入活力。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动荡给发展带来的不稳定的因素正在上升。而如何在当前国际格局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中韩双方合作的关键。此次论坛围绕这一核心主题,探讨如何通过数字智能驱动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合作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论坛在北京时间15日9点开幕。北京大学副校长董志勇,韩国金融委员会副委员长金素英致开幕辞;京畿大学校长李嵛圭,韩国金融研究院院长李恒鏞致欢迎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方坤、CCPIT驻韩国代表处总代表俞海燕、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颜亮、韩国中国商会会长高晨等人致祝贺辞。董志勇表示:数字经济作为最活跃的经济形态,是亚洲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也是全球经济发展方向。近年来,许多亚洲国家都出台了推动数字化进程的新举措,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产业支持、实体经济融合等领域加快了部署,推动了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背景下,亚洲各国的讨论和经验分享十分必要。相信论坛的讨论能帮助亚洲各国共享数字经济的红利。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方坤表示,亚洲各国应秉持亚洲共同价值紧密团结、协调行动,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中国政府正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优化经济结构,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方单方面对韩免签,释放了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积极信号。双方可就各自改革经验加强交流互鉴,深化在数字科技、产业、规则等方面的协作,围绕绿色发展、高端制造、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开展合作,打造中韩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图: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方坤致辞作为发起人之一和主办方代表,京畿大学经营系主任刘子阳表示,中韩经济发展论坛影响力与日俱增,对学界和商界有积极的影响。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教授李根发表主题演讲,指出了当代韩国资本主义的变体,韩国经济的阻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李根教授强调了韩国资本主义的多样性及其在全球资本主义格局中所占据的独特地位。同时他指出,韩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路径将继续受到国内外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塑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跃生就在中韩两国经济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igital Economy Partnership Agreement,DEPA)主题发表演讲。王跃生表示,当下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迅速发展,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全球数字贸易和数字服务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在该领域占据全球前三的优势地位。但全球数字贸易仍然面临诸多限制,例如相关规章制度不成熟、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机制碎片化严重、数字贸易壁垒逐渐加厚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加入DEPA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规范和消除数字贸易壁垒方面意义重大。亚洲经济数字化战略:围绕增长,不受制于增长在圆桌会谈环节,各位学、商两届大咖分享了对亚洲经济数字化的真知灼见。以“亚洲经济数字化战略”为主题的圆桌会谈,由韩国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委员徐禎浩主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大树,京畿大学教授崔成豪,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副院长马旭飞,韩国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委员徐丙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黎新平和京畿大学教授龚驰参与了会谈。参会的七位专家学者就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亚洲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展开此次的主题圆桌讨论,深入探讨了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绿色技术在内的创新趋势如何为亚洲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大树在会谈中建议,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注重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以提升新质生产力,推动社会整体进步。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升级并提高就业率。然而,然而在数字技术尤其是数字智能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免产生不少负面影响。在圆桌讨论中,专家学者们还就数据安全等问题展开讨论。京畿大学教授龚驰指出,人工智能潜在的负面影响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加以缓解。例如,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防止数据泄露(以特斯拉的数据泄露事件为例)、推动数据交流的标准化等措施。未来的数字化发展可以根据区域数字贸易协定的框架,促进数据标准化、加强数据安全保障以及促进数据的自由流动。此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黎新平对于数字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他建议推进数字化的公平性,缩小地域数字化差异以降低数字化对于部分欠发达地区人群的负面影响;第二,在人工智能的运作当中应当警惕“数据幻觉”和“数据撒谎”等现象,避免因人为介入过少产生具有非实际意义的“机器与机器”对话;第三,加强国家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数字化的均衡发展。韩国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委员徐丙昊关注了数据安全等问题。他补充道,随着数据的广泛应用,金融犯罪和电话诈骗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他建议在数据发展过程中加强监管,避免数据滥用。在数据监管,数据共享以及技术应用方面,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副院长马旭飞分享了中国香港的经验,并指出其推广价值。以“亚洲经济增长战略”为主题的圆桌会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章政主持,讨论嘉宾包括京畿大学教授陈昌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秦雪征,岭南大学教授吕泽东,韩国中小企业银行监事全炳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良,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孙频。此次会谈重点讨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探讨亚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机遇与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同时与会专家对于中日韩三国的合作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京畿大学教授陈昌铉提出亚洲国家的优势在于“人”,企业可以培养更多员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此放大人力资源优势。岭南大学教授吕泽东从环境与能源的角度探讨了中日韩的合作潜力,他认为,中日韩在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与光伏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但当前的区域合作却相对较少。韩国的水资源管理经验、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日本的清洁能源技术都可以在区域合作中形成互补。国家之间的合作建立在广阔的市场和充分的需求之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良表示,当前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的问题限制了市场潜力的释放。他建议通过平衡发展来激发新的需求,特别是在落后地区创造增长点。此外,他分析了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阻力,指出制度、技术与市场三方面的障碍需要克服。他呼吁通过创新与制度改革,打破传统约束,推动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市场需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秦雪征认为,“零工经济”趋势正在加速发展,人们可能会同时承担多份工作,人与任务之间的绑定性增强。这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同时,日渐加剧的老龄化也将与数字化转型密切关联。国家与社会应从微观和社区层面保护老年人,并从知识普及、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好应对准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章政与其他嘉宾对亚洲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方法进行深入讨论。经济的原点是生产与生活,经济增长应回归这一基本逻辑。对于外需,应以制度、协议与框架为支撑;对于内需,则需要深刻理解生活方式的变化。经济增长不仅依赖生产的扩大,还需关注生活方式的改善;不仅依靠技术创新,还需制度建设的完善。在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化的当下,数字智能将逐渐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桥梁。本届论坛汇聚了中日韩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企业家以及其他相关方,深入探讨了数字智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发展潜力。此次论坛的开展,将为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推动亚洲经济共同体发展做出贡献。图:《华尔街科技眼》团队被中韩经济论坛组委会授予特别贡献奖作为关注中韩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体,《华尔街科技眼》全程参与论坛的议题探讨。在此期间,重点对中韩两国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未来《华尔街科技眼》将在论坛嘉宾的学术成果支持下,对相关领域进行持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