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河南段4处世界文化遗产中,洛阳拥有3处,近年来,当地以规划引领、科学考古、一址一策等方式,加快考古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古丝绸之路上的洛阳“新名片”。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张歌: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旁,刚刚封顶的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正在进行室外施工和室内装饰,开馆后将与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相辅相成,成为全国大遗址沉浸式保护展示基地和文化新地标。
洛阳汉魏隋唐都城遗址保护中心副主任 王阁:博物馆建成之后,这里将成为研究中国早中期都城文明的中心,也是我们汉魏洛阳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科研成果和展示中心。
【安防检测系统演示现场】
大遗址展示利用不仅要建设“硬件”,还要提升“软件”。在汉魏洛阳城遗址的数字化安防检测系统大屏前,能实时看到分布在100平方公里内的遗址情况,让遗址内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尽收眼底。
汉魏洛阳故城物业现场主管经理 李赛丽:我们一共设立了248个监控杆,447个监控探头,还分别设立了环境监测设备和土壤监测设备,这些呢可以实时检测各个遗址区,它的遗址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让我们后续对这些遗址的保护做一个数据支撑。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张歌:如果说汉魏洛阳故城是丝绸之路的东起点,那新安函谷关则是丝路西行第一关。为了将遗址更好的展现在公众面前,函谷关采取了特有的保护措施。
洛阳新安汉函谷关保护所办公室主任 牛春秀:我们采用经济实用,可逆的物理加固措施,对汉函谷关遗址现存的官楼、南北夯土雀台及关墙进行加固维护,然后又采用露名展示,修建保护性建筑的方式,来展示关城东墙遗址,更好地向公众来展示珍贵的历史遗产。
近年来,洛阳在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考古、一址一策的同时,采取“避开老城建新城”“先考古、后建设”等一系列有利举措,让文物遗迹从地下“走”到地上,从静态走向鲜活。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等考古项目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处”案例荣获“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在全国率先打造大遗址保护利用3.0版示范样板。
洛阳市文物局局长 赵晓军:2.0版呢就是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它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让这一处处遗产遗产点变成一处处比较环境优美的地点,3.0版呢就是从保起来,美起来再到活起来,成为老百姓愿意去的地方,喜欢去的地方,从而真正发挥遗产点它的最大的价值,融入我们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助推我们整体的文化事业的发展。
转自:大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