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第七期木材大讲堂在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隆重开讲。本期讲堂特邀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梅建军,做题为“李约瑟与《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研究馆员、木材所荣誉研究员胡宗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钢,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约瑟镜头下的战时中国科学》的作者刘晓,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卢琦,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国家竹产业研究院院长于文吉,木材所研究员姜笑梅、秦特夫,以及木材所班子成员、科研人员、职能部门和研究生代表等130余人共同聆听了报告。大讲堂由木材所所长傅峰主持。
梅建军教授详细介绍了李约瑟及其与中国结缘的过程,系统讲解了李约瑟先生的鸿篇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深入探讨了“李约瑟之问”的时代意义和深远影响,并简要介绍了李约瑟研究所的情况。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解读精辟、脉络清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让全场听众对李约瑟先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李约瑟之问”以及李约瑟研究所都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李约瑟及其与中国的结缘
1942年,经不懈努力,李约瑟终获英国政府派遣前往中国,身份为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1943年初,他抵达重庆,数月后创立了中英科学合作馆,有了运行经费和工作人员,他便制订了详细的考察计划,马不停蹄地在中国后方各地奔走和考察。在中国的3年多时间里,李约瑟出行11次,行程达3万英里,足迹遍及中国西南的云南乃至中缅边界、东南的福建、西北的甘肃。李约瑟详细地记录了走访的每一所大学和每一家研究机构的现状。这其中就包含木材所的前身 — 中央工业试验所木材试验室(乐山)。他还与唐燿、王恺等老一辈木材学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记录了中国木材科学的开拓性工作、早期木材科学机构的图景。1943年,王恺、唐燿在中工所木材试验室(乐山)合影(李约瑟摄)
1943年,中工所木材试验室(乐山)工作场景(李约瑟摄)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科研条件极为艰苦,但我国在科研领域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时,中工所木材试验室(乐山)的工作很具影响力,承接了不少政府各部门委托的任务,也培养和储备了大批木材科学的人才,如成俊卿、王恺、何天相、屠鸿远、喻诚鸿、柯病凡、陈桂陞、何定华、李源哲、汤宜庄、张英伯、张寿和等。李约瑟看到并感受到了中国知识精英在国难当头的境况下所焕发出来的坚韧精神,他也从中领悟到,中国文明不仅源远流长,而且蕴含着不可撼动的巨大的精神内涵和力量!1943年5月,李约瑟草拟了《中国科学与文明》的写作提纲。1948年5月,李约瑟正式向剑桥大学出版社递交了《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写作、出版计划。1954年8月,《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一卷正式出版。截至目前,已出版了25个分册,还有3个分册仍在撰著中。《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是二十世纪影响最深远的学术著作之一,被誉为“史上曾尝试过的最大的有关跨文化交流和历史综合的壮举”;对欧洲文明中心论提出了挑战,强调了非西方文化和文明对世界的贡献,有效地改变了世界理解科学发展的方式或途径;推翻了学界有关中国思想和文明的大量成见,揭示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曾极大地受惠于中国,将中国融入世界历史、对东西方受过教育的公众更好地认识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李约瑟之问”的意义和影响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20世纪50年代,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提出著名的“李约瑟之问”,引发了海内外各界持续的关注与讨论,至今仍是中国文化与科学发展讨论中避不开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和反思李约瑟的思想遗产。“李约瑟之问”从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视角揭示了东西文明演进轨迹的差异,也揭示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制度的巨大塑造作用;有助于我们反思现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土壤是否适合科学原创思想的生长和技术创新的繁荣;体现了李约瑟先生本人对于人类文明“百川归海”发展图景的预测,也提醒着今人应摒弃东西方文明的偏见,为对话和交流付出努力。互动交流环节,讲堂气氛热烈而融洽,在场青年科技人员与梅建军教授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与交流,梅建军教授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最后,傅峰所长为梅建军教授颁发了“木材大讲堂”纪念牌。讲堂结束后,梅建军教授一行还参观了馆藏量居亚洲第一的中国林科院木材标本馆。与会专家互动交流傅峰所长为梅建军教授颁发纪念牌
李约瑟的主要学术贡献是深入揭示了中国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以及中国文明进程与世界的密切联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固有看法或成见;率先对欧洲文明中心论提出了挑战,提醒世界应当公正评价非西方文明的价值和意义,肯定了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文明对现代科学在欧洲兴起的巨大贡献;通过大量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东西文明发展之间的种种联系、各自的特征和相互差异,进而指出不同文明和文化的沟通与融合乃是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必由之路。科研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抗战时期各学术机关被迫迁于更远的西部,和他们的贫困与简陋相比,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科研最好的时代。广大木材科技工作者要全面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明了前人研究的成就及尚待深入研究之内容,从中校准方位;要公而忘私、忠于所事、信而不欺、勤苦奋励、持久不懈;加强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双向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方能做出骄人成绩。全体与会代表合影
摄影:王超、李阜东
“木材大讲堂”是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2018年(中国林科院建院60周年)创建的我国木材科技领域的顶级殿堂,自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7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详见延伸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美国农业部许忠允先生,近现代生物学主要机构和重要人物研究著名学者、中科院庐山植物园胡宗刚先生,大自然家居董事局主席佘学彬,丰林集团董事长刘一川等曾落座讲堂,讲述精彩人生、成长历程、生命感悟、逆境智慧、人生哲学、学科文化,以给予从事木材科学研究的青年及莘莘学子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