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 独秀匠师】孟宪平:从教35年,他奋进在教育强国的大路上

教育   2024-09-12 22:47   广西  

编者按

师以匠心,遍植桃李。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品德的引路人。一直以来,我校秉持着“教职员工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主力军,是学校事业发展最坚实、最可靠的力量”的理念,支持教师发展。一批批优秀教师不断涌现,他们秉承“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和“弘文励教 至臻至善”的“独秀精神”,在各自的领域熠熠生辉,开拓教育的更多可能。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我校在融媒体平台开设“躬耕教坛,独秀匠师”专栏,讲述我校卓越教师们乐教爱生、潜心钻研、求是创新的先进事迹,致敬爱岗敬业的教师工作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治区模范教师孟宪平老师的精彩故事。


孟宪平






从教35年 他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



“头顶灿烂星空,在自立自勉中达到心智澄明。”这是孟宪平老师在35年从业生涯中始终自勉的教育信条。作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获得多项国家级优秀成果奖、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有一部著作入选2017年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他心怀育人使命和学术追求,矢志用创新理论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


孟宪平老师在广西第十六次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表彰大会上发言


孟宪平老师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获奖作品



GXNU

传道授业

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孟老师曾在河南沈丘县纸店高级中学任化学老师,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情有独钟,后来考取中共中央党校的硕士研究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结下终生缘分。在他看来,教学是个“良心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孟老师平时总是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给我们上课,他将自己的经历和时事热点、教学要点相结合,让晦涩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2022级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孙浩川这样说。在他的印象中,孟老师总是比学生们早到教室,进行课前准备,又会留到最后,直至耐心解答完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近年来,他讲授的课程涵盖学位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学位专业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课程)、研究生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学科前沿问题)等,注重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方式创新,深受学生喜爱。


孟老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录课


教师都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何传道、授业、解惑,是师范生成长的关键问题,是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必须解决的问题。孟老师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尺,言传身教,提升理论涵养。






为人师表,必须有一种道德自觉、有一种价值自律。






自立自勉,以德润心,当他站上讲台时,他感受到了神圣感、义务感和使命感。“所谓‘德高为师,行高为范’,我给自己提出自律自恪、‘思无邪、行有度’的要求,自觉遵守教育部社会的规范的各项要求,热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孟宪平老师为全体营员做《读书·做事·做人》主题报告



GXNU

因地制宜

将体悟融入教育实践全过程


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研究生,不同教学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的课堂需求也不同。多年的教师生涯,让孟老师对于高校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独到的体会。

他突出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和因材施教,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或疑惑问题,紧密联系现实做出充满正能量的回应。在课程建设中,孟老师结合研究领域推出能够汇聚学术思想并且让学生感兴趣的专题课程,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把大思政、大教育、大学科有机融汇起来,探索具有现实影响力的综合教育模式。“一体化”思想是孟老师的教学理念之一,“本科阶段我们主要以教材内容的知识传授为主,但硕博阶段主要以专题形式来呈现。”孟老师认为,






本硕博阶段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应该是连续的和可持续性的,这也是‘一体化’的观点。






在任职导师期间,孟老师指导的一名研一新生,最初面试表现不佳且较不自信。经过深入了解后,孟老师明白了他的不自信源于家庭的变故以及基本功的不扎实。正所谓“治病需治根”,孟老师一手抓心理疏导,一手抓教育培养,鼓励他树立起信心,努力克服学业上的困难。改变悄然发生,这位学生在孟老师的帮助与细心指导下,夯实了理论基础,不断调节自身情绪,成绩明显进步,2次荣获国家级奖学金。

在指导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孟老师秉持着“面对面、点对点”的方式,鼓励学生们结合自身研究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贴近实践需要、贴近国家大事、贴近党的创新理论的论文题目,教导学生在学术研究上“不要走人家走过的路”,要真正做到学术创新。






我教授学生知识,也在培养他们的过程中感受到思政课老师的价值。






孟老师用这句话描述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沟通的关系。


孟宪平老师参加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专题培训班,并主讲报告



GXNU

科研革新

以高质量理论成果筑基强国建设






科研应该成为教学的有力推动者。






孟老师始终坚持“求是创新”,依托我校重点马院,他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为基地牵头建立了一支由教授、讲师以及博士研究生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团队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谱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建成了一个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息平台,助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服务社会和建言献策为目标,以阐释重大理论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突出针对性,体现持续性,加强时效性。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谱系研究方面,团队的科研任务集中在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经典文本整理和文献分析,基本目标是从文本角度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延展性、科学性、层次性,重点突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理性贡献、原创性贡献和地位。由于研究内容多,年代跨度大、涉及面较广,每一步的探索都充满挑战。


孟宪平老师的科研作品


去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人民出版社签订出版的“广西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正式面世,该系列丛书内容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等方面,孟老师为该系列丛书的汇集与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

为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孟老师奔赴各地进行宣讲活动,从桂林到河池、南宁、百色……,都曾有过他宣讲的经历。在河池市天峨县的报告会上,孟老师以“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入手,加强了天峨县对于乡村振兴的理解。与会干部在会后表示:






报告会内容丰富,其中涉及到的案例十分生动,让我们深受启发,进一步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善之本在于教,教之本在于师。孟老师引用《汉书·郑崇转》里“臣门如市,臣心如水”这句话来勉励自己汲取“教育家”的精神力量,他说:“大千世界无疑是一个闹市,如果能做到心平似水,都会大有作为的。”他希望广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保持定力,力争上游,练好内功,打好基础,为热爱与初心奔赴远方。


图文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梁暌
稿:罗富元、钟叶宽、冯回

广西
gxsdmy
稿15878396773@163.com

广西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
崇人文、尚实干、敢担当。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唯一指定官方平台,你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院新动态,掌握新讯息,分享身边新鲜事!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