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上午,“双年展的中国之路——2024武汉双年展学术座谈”于武汉美术馆(琴台馆)B报告厅顺利举行。
△2024武汉双年展学术座谈会现场
会议由武汉双年展艺术总监、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2024武汉双年展总策展人范迪安,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璜生,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画院院长、2025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吴洪亮,2024武汉双年展联合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绎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边界交汇板块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安德烈·德尔·古尔丘,微光探寻板块策展人、武汉美术馆青年策展人刘舒畅,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国家艺术基金助理研究员、博士韩昆哲出席会议并发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美术处四级调研员刘闻攀,中国美术馆原党委书记、副馆长钱林祥,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菁,2024武汉双年展生灵之境板块策展人王乃一、边界交汇板块联合策展人张鹿鸣等领导、学者应邀列席座谈会。
武汉双年展艺术总监、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首先从观众反馈情况、宣传渠道和效果等方面介绍了武汉双年展开展至今的大致情况,并向与会嘉宾表示了欢迎。
他说本届双年展受观众高度关注,基本符合预期,从10月5日开展以来,截至10月27日接待观众 3.5 万人次。在宣传方面,近35家媒体全网推送报道76篇、短视频25条,阅读点击量超1500万;开展话题讨论突破千万,两次登同城热搜,线上直播活动吸引35万观众;武汉美术馆官方公众号发布16条相关内容,点击量35万,官微的粉丝量在两届双年展中间从30万涨到了104万。
从以上数据看出,武汉双年展备受关注,紧接着他指出,此次座谈会的主题“双年展的中国之路”由本届武汉双年展总策展人范迪安先生提出,旨在与各位研究和策划双/三年展的专家学者共同梳理与总结双/三年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探讨其在新时期国家文艺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璜生从他丰富的双/三年展策展经验出发,着重强调双/三年展的三个重点认识,一是国际性与在地性;二是当代性和创新性;三是规模性、可持续性和可期待性。
他通过一系列策展案例来阐述这三点问题,指出首先最重要的是“双/三年展”学术话题、文化议题、策展话语、展览视野与方法论应具有“国际性”,并引发的国际关注度,产生的国际影响力,而“国际性”必定相伴随着“在地性”“本土性”,所提出的具有针对性意义的“国际性”学术话题往往是“根植”在相关的“在地”之上的,并在“本土”得以“生长”。其次“当代性”是指与当代文化视野、观念、意识、思想相关联的艺术,并与“创新性”紧密相联,包括创新的策展形式、创新的展览形式、创新的观念与形态,也可能更多关注正在成长着的、不确定性的“新生代”艺术。
再有,双年展往往是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事件及品牌,因此,很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动员号召力与联动力,从城市的整体利益出发,展开文化动员、公众动员、空间动员、商业动员、文化赞助动员,政府与机构组织动员等等,通过一个具有“规模性,持续性与可期待性”的双年展文化项目,使得城市的形象、文化、旅游、商业的互动性与社会、公众的参与性整体被调动起来。
边界交汇板块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安德烈亚·德尔·古尔丘分享了他对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双年展的观察与反思。强调了双年展的制度形式在展示各国文化与政治方面的优势,同时指出威尼斯双年展缺乏自己的馆藏体系,这可能会影响展览的独立性与深度。
他认为,中国近年来出现的多样化双年展形式,为丰富美术馆的收藏提供了机会,并且应利用双年展的准备时间与艺术家进行深入交流,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文化。他还提到,展览画册在展览宣传与观众理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强调策展人应与当地艺术家和观众建立联系,深入理解当地文化。
最后,介绍了在武汉双年展中,他融合东西方艺术作品的展览方式,希望能激活观众的思考和交流。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以“上海双年展之路”回顾了近三十年上海双年展的探索历程,在中国开创了“双年展的先河”,他用“在游泳中学游泳”生动地概括了上海双年展从无到有、从国内到国际的发展历程。
上海双年展起源于1990年代,最早以油画为中心,探索双年展的形态来进行艺术家的选择。2000年上海双年展是我国第一次创建了国际双年展模式,建立国际策展人制度,成立双年展办公室,建立以上海这座城市文化历史为母题的学术体系,率先开启了国际合作之路。每届双年展都紧扣时代主题,回应社会大潮,和中国的问题、世界的问题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成为都市文化建设的品牌。
上海双年展积极与国际双年展合作,形成“亚太艺术罗盘”,共同推动亚太双年展事业在国际艺坛上的发声与发展。上海双年展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紧紧把握当代性、国际性和学术性,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领域的重要双年展之盛事。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画院院长,2025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吴洪亮首先以威尼斯的展览门票为例,直接表述了对双年展运营方式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看法。然后从共情场域这个点切入,就是双年展如何架构一个混合空间带给观众多重的感受,介绍了威尼斯双年展英国馆中的一首苏东坡的诗歌引发了自身作为中国人一种特殊的共情感。
接着梳理了他参与策划的几个双年展,如何把握传统和开放的关系,对城市飞速发展的深刻解读,透过展览呈现城市的人情温度。
最后再次强调,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一个展览活动,如何建构共情场域,跟人发生关系是很关键的。引用黄永玉的一句话作为发言的结束:美,很易消失,艺术的使命是挽留。
“微光探寻”板块策展人、武汉美术馆青年策展人刘舒畅从实际工作出发,分享对双年展的观察和思考。
2024年武汉双年展以“城市流体”为主题,参展作品融合了传统与当代、国际视野和地域实践,分别从文化、身份、生命、生态、科技等角度延展,以回应主题。其中,“微光探寻”希望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关于具体生命的展览叙述中找到共鸣。不可否认,双年展对一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城市美术馆实现其价值最显化的方式。但台前幕后充满挑战,艺术家、策展人、美术馆及文旅系统都踩在平衡木上。
如何与优秀的策展人和艺术家一起找到适合这座城市的共生法则,将是武汉美术馆未来工作的关键方向。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绎美术馆馆长,2024武汉双年展联合总策展人张子康讲述了关于全球化、本土化和智识链接在双年展中的思考。
他提到中国的双/三年展对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的学习与区别,强调全球化背景下多视角讨论的重要性,也指出中国双年展在品牌效应、长远规划、艺术家选择和作品与主题的连接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通过新疆双年展、济南双年展、新绎双年展等实例分析,张子康强调双年展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以及双年展对文化推广和城市更新的积极影响。
他指出,当代艺术双年展已成为推动城市创新,建立城市智识链接的主要动源,能够推动公众认知,以新视角促进当下文化发展,其不只是针对当下,还关乎过去和未来。
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以一线操盘手的角色来分析成都双年展的特点和问题,正在通过课题评估双年展对经济间接性拉动的具体数据,接着从公共美育、艺术生态、产业带动、城市形象活力、国际性参与这几个方面阐述了一个城市为什么需要双年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需要改进的地方,团队的国际性需加强,艺术生产链条的国际化水准不够,需推动生产环节、生产链条的专业化、国际化、规范化。
就如何通过双年展最大展现城市特色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一是学术选择要反映城市特征,其次是板块设置体现城市记忆,配合城市热点问题举行配套活动,实现双年展与城市的双向赋能。
最后提到双年展的持续性问题,未来的重点是需要形成整体的全程调动机制,调动整个城市、整个社会力量的参与,提升海外影响力和完善收藏机制,能够持续做下去。
国家艺术基金助理研究员、博士韩昆哲在发言中谈到回顾双年展的中国之路,可见无论是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还是在中国举办的双/三年展,都在事实上参与了全球性、在地性、多元主义、文化身份等议题的讨论,从策展理念上显示出从着眼于“差异性”的“主体重建”到“中国方式”的话语博弈,再到“超越性”意义空间的发展脉络。在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多重推动下,双年展正在走出民族国家的单一视角,走向人类“共同体”的深层意涵。
同时,在信息化、视觉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更加看重艺术展览在连接图像、视觉与观众方面的结构性作用,进一步完善美术馆和艺术基金会体系,形成专业化、规范化、持续化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武汉双年展总策展人范迪安在最后的总结中对中国双年展的历史性回顾予以肯定,他认为对双年展的中国之路作学术审视,有利于在未来将双年展推向新的艺术生态,以国际通例和中国特色相结合的方式来发挥双年展的文化动能和社会效益。
他从各位嘉宾发言中总结出双年展的五个突出特征:一是以城市为依托;二是以美术馆为载体;三是以主题为统领;四是以当代为范畴;五是以国际为广度。其中重点指出,如何进一步加强和突出中国双年展自身的定位,还要在这三方面发力。第一,需要各地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突出彰显举办城市的文化根脉和文化品格;第二,要充分发挥美术馆的文化功能,让双年展更加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第三,要在主题设置、话语方式上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使双年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的服务人民。
△2024武汉双年展学术座谈会嘉宾合影
*图文顺序按照2024武汉双年展学术座谈会实际发言顺序排序
摄影 / 廖晨阳
设计 / 言午
·END·
2024武汉双年展“艺术盛典”,火了!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注意事项
①请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小件行李请寄存在馆内存包处,大件行李寄存到指定区域。
②未经馆方同意,严禁在馆区范围内从事任何经营、收费研学等相关活动。
③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各类管制刀具等危险品及宠物进入场馆。
④遵德守礼,文明参观,保持馆内秩序及环境卫生,请勿在展厅内饮食、吸烟、喧哗、嬉闹。
⑤敬请爱护展览设施,与展品保持一定距离,勿损坏展品及相关展览设备,若损坏则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⑥未经许可,请勿临摹展品或将板凳、画架、画具等物品带入场馆;馆内拍摄请勿使用闪光灯,禁止将拍摄的照片用于商业和出版用途。
⑦我馆暂无法提供停车服务,请观众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抵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