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山东将组建省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

政务   2024-10-16 19:37   山东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推动疾控事业发展,为群众筑牢健康防线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请问山东是如何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加快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




盖英群:2023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下发后,省政府把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制定出台山东《实施意见》列为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今年8月5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重塑疾控体系、提升疾控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组织保障力度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政策措施。

《实施意见》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疾控事业改革发展经验做法,结合山东实际,创新机制,细化措施,着力构建山东疾控事业新发展格局。一是重塑疾控体系。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做强省疾控中心,做优市、县级疾控中心。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成立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公共卫生科职能。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压实疾控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建立社区公共卫生片区责任制,夯实疾控工作基础。二是全面提升疾控能力。全面提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实验室检验检测、卫生监督执法、公共卫生干预、传染病医疗救治和宣传教育能力,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积极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三是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深化医防融合,健全医防融合政策措施,开展医防融合创新试点,实现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强化医防协同,支持疾控、医疗机构共建专病防治中心,建立实验室联合检测和报告互认制度。推行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探索授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四是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引育,健全人员激励机制,为疾控工作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五是加强组织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法治建设,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强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为山东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山东《实施意见》在国家《指导意见》基础上深化细化实化相关政策措施,体现山东特色。一是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增设2025年目标,做到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目标路径更加明晰。二是提出建立健全医疗机构首席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三是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提高传染病早发现、快处置、日常防的能力。四是注重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突出实验室检验检测“一锤定音”的重要作用。五是在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引进方式、健全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六是财政投入方面,在完成项目任务前提下,赋予一定自主性。七是科研攻关方面,对疾控机构参与申报科研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疾控项目立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和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山东到2025年,基本建立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疾控体系,应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持续提升。到2030年,统一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不断优化,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央广网记者: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请问山东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



葛玉桂: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是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点任务,山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其作为推进卫生健康和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取得积极进展。

第一,完善“三个体系”,夯实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工作基础。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注重高位推动,制发《山东省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细则(试行)》等文件,为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提供政策依据和工作遵循。二是完善组织体系。明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和人员配备标准,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均成立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已配备2200余名公共卫生人员,56%的机构配备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三是完善评价体系。制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评价指标,将履职情况与医院等级评审、绩效考核相结合。目前,全省82%的医疗机构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单位绩效管理。

第二,建立“四个机制”,打通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关键环节。一是建立柔性流动机制。明确疾控中心可派驻医师,参与医疗机构疾病监测、健康管理、信息统计;医疗机构可派员到疾控中心参与疫情处置等工作。二是建立工作协作机制。省内153家疾控中心全部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在疾病风险评估、机会性筛查和危险因素干预等方面深入合作。三是建立优势互补机制。省、市级疾控中心成立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质控中心,与医疗机构共享检测资源,共同开展实验室检测,有的还参与了当地医共体建设,发挥筛查技术优势,提供相关健康服务。四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目前,山东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已上线运行,实现了医疗机构诊疗数据的实时抓取和监测预警。

第三,开展“五个试点”,探索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有效路径。一是开展疾控中心与医疗机构医防融合试点,在传染病监测诊疗、慢性病连续性服务等7个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目前试点已拓展到16市。二是开展重点传染病医防融合防控试点,5个市先后在优化检测筛查、患者随访和人群健康干预等方面出台措施,试点地区部分重点传染病早诊早治率提升了40%。三是开展“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在全省建设“三高中心”“三高基地”2万余家,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目前已覆盖全省16市。四是开展预防接种健康处方试点,在16市80家医疗机构同步开展流感、23价肺炎、带状疱疹三种成人常用疫苗健康处方试点,更好满足群众接种需求。五是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试点,8个试点市向医疗机构派驻疾控监督员280余人,督促疾控工作开展和职责落实,筑牢防控防线。

下一步,山东将继续聚焦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全过程,不断完善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资源互补、业务融合和服务协同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预防、治疗和管理一体化的防治模式,推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在山东落地生根,为健康山东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就预防传染病而言,应急处置能力对于控制疫情扩散、保护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尤为重要。请问,山东是如何提升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的?有什么措施和成效?



黄杰:目前,山东在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传染病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健全。《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分级分类、高效实用的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体系,省疾控局已按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结合省情,初步完成《山东省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和《山东省肺炭疽疫情应急预案》的起草工作,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体现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上报国家疾控局审核。

二是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建设更加规范。目前山东已建成1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有正式队员60名,具备开展远程运输、野外生存等能力,多次参加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和支援任务。16市和136个县(市、区)也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组建了市、县传染病应急小分队,省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正积极筹划组建中。

三是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遴选省内相关专业知名专家30名,成立山东省传染病疫情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制修订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文件,指导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开展全省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灾后应急卫生防疫联合演练、全省聚集性不明原因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全省疾控系统应急队伍联合拉练等形式,全面提升了传染病应急队员综合能力、人机结合能力和省市县三级队伍协同能力,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和灾后防疫水平明显提高。

下一步,将按照山东《实施意见》要求,通过一系列举措,强化上下联动,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在2025年开展“预案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做好省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动态管理。审核市级传染病应急预案并指导开展相关工作,促进省、市、县应急预案能够有效衔接。全省各级疾控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将完成1000部左右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二是完成省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组建工作,指导市县做好传染病应急小分队规范化管理,结合新时期传染病应急工作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优化人员结构,明确调派程序,配备必配装备,提高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三是持续提升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专家在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中的咨询指导作用,提高疫情处置工作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协同联合演练,分层分类强化省、市、县传染病应急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传染病应急队伍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山东发布
发布权威山东党务政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