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节目 点击上方“印染学习与交流”一键关注
这里是【印染学习与交流】主编财爷:每天学习一点点是我们生活的态度!终身学习是我们社群每个人的目标!2024年,我的口号始终不变:【爱印染,爱学习!】。加财爷微信:13857445503,有生产技术问题欢迎加入印染工程师技术群,交流探讨!
扫码进纺织印染技术交流群
需备注:公司名称+姓名+职位工种(否则不予通过)
▲长按二维码,添加财爷微信
丝光与碱缩的区别
丝光:棉制品(纱线、织物)在有张力的条件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然后在张力下洗去烧碱的处理过程。
碱缩:棉制品在松驰的状态下用浓的烧碱液处理,使纱线或织物任意收缩,然后洗去烧碱的过程,也称无张力丝光。
1、丝光后光泽、亮度提高;
2、吸附能力,化学反应能力增强,染料嘚瑟量提高;
3、缩水率,尺寸稳定性,织物平整度提高;
4、强力、延伸性等服用机械性能有所改变。
1、先漂后丝
丝光效果好,废碱较净,但白度差,易沾污,适合色布,尤其厚重织物。
2、先丝后漂
白度好、但光泽差,漂白时织物易受损伤,适用于漂白布、印花布。
3、染后丝光
适合易擦伤或不易匀染的品种(丝光后,织物手感较硬,上染较快)染深色时为了提高织物表面效果及染色牢度,以及某些对光泽要求高的品种,也可采用染后丝光。(PS:后丝光对染料有选择性)
4、染前半丝光,染后常规丝光
为了提高染料的吸附性和化学反应性。
1、光泽
衡量丝光织物外观效应的主要指标之一。可用变角光度法、偏振光法等测,但尚无统一的理想的测试手段,目前多用目测评定。
2、显微切片观察纤维形态变化
3、吸附性能
(1)钡值法:是检验丝光效果的常用方法,钡值大,丝光效果好,棉布钡值=100,钡值>150表示充分丝光,一般为135~150。
(2)碘吸收法
(3)碘沾污和染色测试法:将不同钡值(100~160)试样,用一定浓度碘液h或直接蓝2B染液处理,制成色卡,再将未知试样的碘沾污和染色深度与色卡对比,定量评定丝光钡值。
4、尺寸稳定性
采用机械缩水法或浸渍缩水法测量处理前后织物长度变化,通过公式计算缩水率,一般经向缩水率常大于纬向,但有些经密较高的品种产生负缩水率(门幅增大)。
1、形态结构
纤维直径增大变圆,纵向天然扭曲率改变(80%→14.5%),横截面由腰子形变为椭圆形,甚至圆形,胞腔缩为一点,若施加适当张力,纤维圆度增大,表面原有皱纹消失,表面平滑度,光学性能得到改善(对光线的反射由漫反射转变为较多的定向反射),增加了反射光的强度,织物显示出丝一般的光泽。
织物内纤维形态的变化是产生光泽的主要原因,张力是增进光泽的主要因素。
2、微结构
结晶度(70%→50%),无定形区域,使原来在水中不可及的羟基变为可及,因此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性能和化学反应性能都有所提高,另外,由于丝光后,纤维形态变化,表面和内部的光散射减少,因此同浓度染料染色时,染色深度也增加。
纤维溶胀后,大分子间的氢键被拆散,在张力作用下,大分子的排列趋向于整齐,使取向度提高,同时,纤维表面不均匀变形被消除,减少了薄弱环节。使纤维能均匀的分担外力,从而减少了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断裂现象。加上膨化重排后的纤维相互紧贴,抱合力,也减少了因大分子滑移而引起断裂的因素。
3、分子结构的变化
棉纤维在浓碱液中发生溶胀后,大分子链间的氢键被拆散,舒解了织物中贮存的内应力,通过拉伸,大分子进行取向排列,在新的位置上建立起新的分子键,且分子间力比溶胀前大。
最后在张力下去碱,已取向排列的纤维间的氢键被固定下来(是在更为自然,稳定的状态下被固定下来的),这时的纤维处于较低的能量状态,因此尺寸稳定。
丝光工艺的基本条件是NaOH溶液的浓度,温度,作用时间,张力和去碱。
1、碱液浓度
影响丝光效果的主要因素
①棉纤维用不同浓度烧碱溶液处理后,长度和直径的变化情况:浓度>8%,直径增加,长度缩短至最大;
②棉纱在不同浓度NaOH溶液中的收缩和染着力;
③棉布丝光对浓度要求(C与收缩及钡值关系):
C=177g/L时,钡值为150,C=245g/l,钡值最高。
C=240~280g/l,收缩趋于稳定。
因此丝光最适宜的烧碱浓度是245g/l左右,考虑到织物本身吸碱、空气中酸性气体的耗碱等因素,棉布丝光碱浓度为260~280g/l。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半制品的品质和成品的质量要求选择。
2、张力
1)张力对织物光泽的影响
棉织物用浓碱处理时,只有加上适当的张力,才能显示出良好的光泽,从张力对棉纱丝光后性能的影响可以看出:张力大,光泽好。
2)张力对织物机械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即在无力条件下,棉纱线的强力已获得提高,如果施加适当的张力,其强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但光泽增加的并不多,且断裂延伸度和吸附性能却有所下降。
3)张力对织物缩水率的影响
丝光时,经纬向张力对织物缩水率有极为重要作用。
实际生产中,各种规格的织物经纬向缩水率是不平衡的。卡其、府调等经密较高的织物,经向缩水率大大超过纬向缩水率,所以优先考虑经向张力;而平布等一类薄织物则正好相反。
3、温度
烧碱与纤维素纤维的作用是放热反应,所以提高碱液温度有减弱纤维溶胀的作用,从而降低丝光效果,表现在收缩率和钡值下降,所以丝光碱液以低温较好,但实际生产中考虑到经济效益,以及温度过低碱液粘度增大,使减液难以渗透到纱线和织物内部,再有扩幅较难,所以通常采用轧槽夹层通入冷流水使碱液冷却即可。
4、时间
丝光作用是使烧碱迅速均匀而充分地渗入棉纱or织物内部和纤维发生作用,因此必须保证一定的时间。
将棉纱用280g/lNaOH在无张力下丝光,发现,20s时间就能使纱线收缩率和对染料吸收率达到最大值,延长时间对增进丝光效果并不显著。此外,时间与碱浓度和温度有关,浓度低时,应适当延长作用时间;一般采用50~60s。
5、去碱
去碱对丝光的定型作用有很大影响,若放松张力后,织物上还有5%以上的碱,则织物仍会收缩,从而影响光泽、纬向缩水率。去碱分两步进行:
①在扩幅情况下,使用冲吸装置将热稀碱淋洗织物;
②放松纬向张力后,进入去碱箱,用淡碱洗蒸。
碱缩
棉针织物在松弛状态下,用浓烧碱溶液处理的过程。碱缩和丝光的目的不同,其主要目的不在于获得光泽,而是要增加针织物的组织密度和弹性。
有密度差异、细皱纹、破洞、沾污等。
1、坯布碱缩后密度差异
产生原因
①毛坯布纵向(直向)密度差异过大。
②碱缩时碱液浓度与热洗槽碱度、温度前后没有均匀一致。
预防措施
①纵向密度有差异的毛坯布应该分批进行加工。
②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2、细皱纹
减轻轧辊压力;染色难度大的高档产品,可采取先煮练后烘干再碱缩的工艺流程。
3、破洞
前后轧辊线速度有差异,坯布被轧辊磨损造成破洞;调整前后辊之间的线速度。轧辊上可能嵌有织针头等坚硬物(一般会造成有规律的破洞);开车前要对胶辊进行检查,台车挡车工必须将断针头从坯布上取下。
4、沾污
碱缩前毛坯布沾有污渍;班前做好地面、堆布车等的清洁工作。进布转盘、乳辊、存布箱等清洁工作不良;开车前必须做好设备的清洁工作。
在碱缩过程中,有些工艺条件,如碱液浓度、碱液温度、碱缩时间、去碱效果等对碱缩效果影响很大,因此,碱缩时必须严格控制,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1、碱液浓度
棉纤维在烧碱中的膨化作用与碱液的浓度密切相关,只有当碱液浓度达到某一值时,纤维才会产生显著的膨化作用,因此碱液浓度是影响碱缩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当碱液浓度达到245g/L左右时,织物的收缩率达到最大程度。在实际生产中,并不要求产生最大收缩,因此碱液浓度通常控制在140~200g/L范围内,具体处理浓度视针织物的组织密度而定。
2、碱液温度
碱液的温度也会影响碱缩效果。碱对纤维素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提高温度对碱缩不利。但是,如果碱液温度过低,由于碱液黏性大,会影响碱液对纤维的渗透。在生产中考虑到渗透性和处理效果两个因素,不能采用过低的温度,碱液温度应在15~20℃。由于碱与纤维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随着过程的进行,碱液温度会有所升高,为了不使碱液的温度上升,可采用具有夹层的碱液槽,在夹层中通人冷水,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碱缩时间
碱缩效果不仅取决于碱液的浓度和温度,也取决于烧碱和织物的作用时间,即碱缩时间。碱缩时间是指针织物从浸渍碱液至洗碱之前的全部时间。从碱与纤维素的反应来看,所需的时间是很短的,但碱液向纤维内部渗透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织物充分收缩也需要时间。因此碱缩时,若织物经碱液浸轧后,立刻就进行洗涤去碱,织物就来不及收缩,这就会影响碱缩效果。浸轧碱液后,必须进行堆置,以延长碱缩时间,提高碱缩效果。由于各厂所用碱缩设备的具体情况不同,因而,堆置时间的长短也各不相同,一般在5~ 20min之间。此外,如果提高碱液的浓度,碱缩时间就可以相应缩短。
盐缩整理
盐缩加工主要应用于织物加工中,是一种后处理方法。“盐缩”是采用36°Bè的碱液在无张力条件下丝光,使纤维产生充分的溶胀收缩,其效果是增加面料的色泽饱满度、丰厚紧致感、光洁度和柔韧度,适用于棉类面料和亚麻类面料。由于亚麻类纤维为束状结构,经“盐缩”处理后,会产生更为剧烈的收缩,使织物组织变得更加紧密,产生无法通过织造形成的紧致感;“盐缩”后连续或松式的水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收缩效果。
经“盐缩”工艺处理后的面料
在硝酸钙、氯化钙等中性盐类的热浓溶液中处理,会发生显著膨润、收缩现象。
盐缩整理:
利用蚕丝的盐缩性能,加工具有皱缩效果的蚕丝织物,赋予蚕丝织物蓬松而富有弹性的风格。
主要采用硝酸钙,也可使用氯化钙和硫氰酸钠等。
1、浸渍整理
对蚕丝与其他纤维的交织物进行盐缩整理;将经金属络合染料染色的蚕丝(抑制盐缩)与普通蚕丝交织物,获得特殊皱缩效果。
2、印花加工
可表现多样化的立体花样,获得局部发生收缩的特殊皱缩效果。
3、其他方法
可将蚕丝用防缩剂加工,氯化压锡、甲醛、戊二醛、单宁酸、蜡和合成树脂等,与普通丝并捻或交织,再经盐缩整理。
来源:印染人 印染学习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