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曲靖麒麟老城从1387年开始,由明代首任曲靖卫指挥使刘璧率军民建设,前后用时33年,直到1420年完工(明正德《云南志·卷十九下·名宦五》,清康熙《云南通志·卷二十·秩官志·名宦·曲靖府》、清康熙《南宁县志·卷三·建置》、清咸丰《南宁县志·卷二·建置》等皆有记述)。初建时的规划设计,有38条街巷,街宽6米,巷宽4米。老城西倚寥廓山,南临潇湘河,北接康桥河,潇湘河、康桥河及其沼泽地自然成了曲靖麒麟老城的护城河。北面有白石江环绕,东面有南盘江贯穿南北,东北面有麒麟山隔阻(现麒麟巷、气象局一带,曾更名“红卫山)。老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山阴水阳,占脉拥势。城区整体地貌,状如“龟背”,形似“卉”字,因西南高、东北低,呈一倾斜坡地,民间喻之“鱼翁撒网”。当年,为防御蒙古骑兵冲击,城内街巷以“丁字型”为主。
每一座城市都有街巷,每一条街巷都有名称,而每一条街巷称谓的背后,都有历史缘故。街巷名称透露着曾经的历史过往与地理、民俗信息。当然,街巷名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也不断地发展与变迁。漫步曲靖老城区的老街老巷,这里的街巷地名,背后究竟藏着些什么样的地理信息、民俗美学以及学问掌故与历史渊源呢?
曲靖老城区的街巷地名,无论历史或者文化,皆积淀厚实,历经岁月沧桑的洗礼,六百多年后重新回眸审视,不外乎两种情形:一是保留至今的;二是几经变更的。
以建城时四城门坐标为方位命名的主要街道:东门街、南门街、西门街、北门街(当年老城内有七个市场,东南西北四条街是其中四大集市,按生属日区分赶集)。
以城市排水沟命名的:塘巷街(后改为坛行街、糖行街,曾叫潦浒巷,但潦浒巷包含了分司巷且以分司巷为主)、箭道巷、水闸口巷等,酒行街栅子、射圃街渠、水司巷大阴沟(水司巷现名五福巷,沟上曾有一座由兵士修建的副爷桥)、水闸口巷大阴沟、大场院巷大阴沟是城市下水道的几大汇合处。当年,瑞文街的富裕桥、曲靖文庙旁的飞虹桥、驾虹桥,以及再往下的“三步两道桥”(走三步就经过两座桥),桥下就是下水沟汇集而成的小河流,然后继续往东南流出城外,至城外形成三大下水沟,故有三大沟巷(南园村医药公司宿舍附近)。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建城时下水道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分为明沟和暗沟,暗沟洞口高两米左右,里面高差不大,总体适度,全长两公里左右,六百多年过去了,没有出现严重淤塞现象,至今仍然发挥着城市排水沟功能。笔者孩提时,玩“捉特务、躲猫猫”等游戏,曾躲藏、钻行在下水沟里面,往这条街进去,从另一条街爬出。
卖菜街(学院街南段、鼓楼街西段,包含了总塘街与学院街拐角片区),以卖菜形成集市而得名。酒行街(包含了土主街即下西门街口以南的瑞文街),以酿酒并经营酒类的人家较多而得名。打油巷,因制作并销售食用油作坊相对集中而得名。顾名思义,宰羊巷、三棵树巷、宋家巷、吴家巷、梅家街、食品街等等,也就不难理解了。
1974年学院街口,张志永写生,翻拍于《张志永画作》
学院街,因明清两代的贡院、学政考棚以及府教授署、县教谕署的办公所在而命名(府教授署、县教谕署也曾驻文庙附近)。总塘街(东门街西段),因清代总塘署衙门所在得名。分司巷,因明清时代中军都司分司衙门所在得名,一段时期,巷内因出售越州潦浒出产的日常生活陶瓷器皿而形成集市,又称“潦浒巷”(包含了现在的糖行街。糖行街的东南面是明清时代的府仓。民国时为官仓,官仓内为红糖市场,曾经的“坛行街”“塘巷街”逐渐变迁为现在的“糖行街”)。水司巷(后改为五福巷),由明清时代管理水务的衙门所在得名(民国年间,巷内因有五大茅厕,臭气熏天,污水横流,民间俗称“五大茅斯”,新中国建立后改称“五福巷”)。
土主街,明末清初,居住在西门街的一户地保夫妇,为挽救街坊邻居免遭大西农民起义军涂炭,因“泄密事件”被攻陷曲靖城的孙可望部残酷杀害,为缅怀其功德并永世铭记,曲靖民间自发捐资在其住址建成“土主寺”(即把地保夫妇当土主世代供奉),而将西门街东段(下南门街口以东)改名为土主街(即民间所说的上西门街与下西门街,土主街为下西门街)。两条蒋家巷,一条为明代世袭曲靖卫指挥使蒋氏的家宅所在而得名(位置在上西门街与打油巷交接处,原来可南行至天池巷,现被市第一人民医院宿舍阻断);另一条位于城东,由南城门内顺城墙往东可直达东城墙,因巷内有蒋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巴家巷(位置在原曲靖卫校与原省水利三公司之间),因巷里有几户巴姓人家居住而得名,现在改称“芭蕉巷”(巷内现存“巴家井”)。川主巷,因清代在巷内建有川主宫(四川会馆)而得名。石卷硐街(民间称卷硐门街或下南门街,即南门街的北段),因街口建有石门牌坊而得名。十字街,即水司巷至巴家巷(东西向)、上南门街至卷硐门街即下南门街(南北向)交叉处形成的十字路口那一小段。石子街(原北门街南段),因街面多以小石头铺成而得名。射圃街,以明代设置的射圃(为儒生学习射箭的场地,一般都修建在文庙附近)而命名。魁阁巷则与魁阁有关,文庙巷则与文庙有关。
陈家大院(张志永60年代写生,戴兴华翻拍于《张志永画作》)
还有按方位命名的,譬如:东城巷、北后街、仓上巷(因位置在府、县仓库的上面)、西北巷、南园巷、小斜街及东关街、南关街、西关街、北关街等。大场院巷,是明清时代操练士兵的大操场及兵备道署衙门所在地。新道巷,为清末新建,因民间俗称久了而得名,之前,该片区还有启文街、黉学巷。再譬如玄坛路,为元代所建玄坛,明代依存,毁于清代,至今称呼未变。
至于天池公园之天池,则与明清时代的“大塘子”有关。老城的城墙四角有四个角楼,角楼下设置四个大水塘,西南角因地势最高,水塘面积最大而被民间俗称“大塘子”或“张仙阁塘子”,也称“天池”(因地势高且从未干涸过,民间传说此水为寥廓山地河水淌入)。西北角为天王寺塘子,东北角为马王庙塘子,东南角为火神庙塘子(也说魁阁塘子),相对应,城外也建有北门塘、东门塘、西门塘、南门塘四个大水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被填平了,西南角的“大塘子”因用作了养鱼塘而幸免,后改建为现在的“天池公园”。天池巷则与天池有关。
鼓楼巷由于连接东南北三城门,相对属于曲靖府城的中心,因此设有钟鼓楼(位置在东门街原彩印厂大门的北面,横跨鼓楼街两端,民间俗称“鼓楼硐”,也称谯楼),“谯楼夜市”是曲靖著名景观之一,明代第一才子杨状元(杨慎,号升庵)曾题对联:“何须密迩尧天,尽是康衢乐国”,感叹“谯楼夜市”之热闹繁华。文昌街,原为后旺街,因明代建有文昌宫的缘故,东段改为文昌街,西段称为箭道巷,现统称为文昌街。诸葛巷,因巷内建有武侯祠(民间俗称诸葛庙)而得名(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班师回蜀前,三军会盟曲靖石宝山,曾镌刻“消兵留碣碑”存世,后被镶嵌在武侯祠正面墙上,此碑高80厘米,长2米,碑额的“消兵留碣”四个大字为诸葛亮亲自书写,20世纪60年代末期拆毁武侯祠时,至今下落不明)。
文庙大成殿,今东门街口原彩印厂里面(画于1961年)翻拍于《张志永画作》
明代的学宫——文庙,是曲靖府城占地面积最大、最辉煌的一组建筑群,设置在石子街与水闸口之间(东西向),南宁(曲靖)县署与射圃街之间(南北向)。按史书描述,其建筑面积和规模不亚于“建水文庙”,只可惜荡然无存了。还有曲靖的“忠义第”(“杨半城”杨本昌私家宅院,民间誉之“杨家花园”),按史书描述,其建筑面积、规模和精美程度不亚于“建水朱家花园”,只可惜也荡然无存了。
西门街(2022年,龚垠辉水彩写生)
曲靖城内两位明代进士出身的官员,在曲靖城边建了两座书院。咸丰《南宁县志·卷二·公署》记载:“靖阳书院,在城外西北,明邑人布政使朱家民建,久废。兴古书院在城关外报恩寺右,明天启间,邑人、吏部主事李希揆建”。靖阳书院位于书院路(书院路因靖阳书院而得名。“靖阳书院”也有史料记载为唐时英建),东南侧靠珠江源广场附近。兴古书院位于原地区粮食干部学校一带,这里曾经是曲靖著名的东山寺,也称报恩寺(《徐霞客游记》记载:“出曲靖府东门半里入东山寺建有大殿,前列楼配之,置宏钟之大,余所未见也……殿左还有藏经阁”),可见东山寺明代就已闻名滇东。清代,曾将明代通判署改为曲阳书院,位置在今天的新道巷城关小学附近。清康熙三年(1664年),南宁知县程封建南城书院,位置在城南正法寺内。
《曲靖军民府六属公立府治碑》记载:“曲靖,滇南首郡也。自汉开疆,千百年来,期间人物之盛,城郭宫室之巨丽,见之昔者,靡不厘然可观。”
清咸丰《南宁县志·卷二·建置》记载:明末清初,沙定州、孙可望率领的大西农民起义军攻占曲靖城后,对曲靖进行焚烧和屠杀,清康熙二年经过复修,新建四个瓮城(月城)及箭楼,并在北城门东西两侧城墙上增修敌楼两座:西为临漪楼,东为眺京楼。1927年2月6日,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发动“二·六倒唐(继尧)政变”,5月23日,唐继尧在愤懑交加中逝去,云南军阀们在争夺政权中又爆发“六·一四”政变,8月30日,“第一次围城(曲靖)之战”爆发,历时40天,11月,张汝骥、胡若愚率所部及黔军一个团共计四万多人退守曲靖城内,导致“第二次围城(曲靖)之战”,历时33天,期间,曾挖地洞把北门月城炸毁,临漪楼和眺京楼也毁于战火。“两次围城之战”,曲靖城内各种古建民宅被战火焚毁后倾圮殆尽,各种文书档案被战乱洗劫后损失散佚。
当然,在历史长河中,事物并非停止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动的。譬如,明清至民国时期,曲靖的府衙与县衙就不是固定于某处,而是几经变迁、修缮或重建。街巷的称谓,也一样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来源:麒麟云(戴兴华)
编辑:梁言、屈成毅
审核:巴永飞
往期推荐
声明:转载时请原文转载并注明来源:麒麟融媒;不得私自修改或摘编内容,否则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