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来,贵阳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科技工作部署,以一切围绕产业发展、一切围绕企业发展为主抓手,从政策、服务等方面加强要素保障,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全力推进全区科技创新工作。截至目前,贵阳高新区已组织77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的23.7%,为全市申报量第一。
政策加持 助力企业做优做强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九届“创客中国”贵州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来自贵阳高新区企业贵州北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时空AI数智底座——支撑数字场景精准应用”项目,获得企业组一等奖。
该项目是一款集时空感知、数据分析、智能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时空AI数智底座不仅融合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无人机、数字孪生、AI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应用场景。基于该项技术,企业为全球最大、海拔最高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打造了“北斗+数字孪生”全周期智能化管理平台,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贵州北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科技研发,打通了一条数据由“要素”到“资产”再到“产融创新”的可行路径。目前,该公司在绿色能源、智慧安防、数智城市、现代农业等板块深入推进,已搭建100余个应用场景,服务超1000户用户,业务已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50余座城市。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主要载体。为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贵阳高新区拿出实招、硬招,加快辖区高企培育速度——
出台《贵阳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工作实施方案(2024年)》,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工作机制,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孵化培育、招商引资等领域形成合力,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培育及服务,推动区属各部门下沉企业;出台《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等方面给予奖励;出台《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策实施细则》,对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的具体申领标准以及申领资料进行补充,进一步提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信心……
为鼓励企业持续开展研发,贵阳高新区建立了规模工业研发投入监测机制,组织专家对园区规模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年度研发费用投入监测、辅导、培训服务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的集中培训、座谈等方式,开展2023年企业研发年报报表填报、研发投入政策宣讲及研发投入费用归集实务培训;积极开展2021年度研发投入后补助区级匹配资金申请工作、无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项目凝练入库工作、2022年贵州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后补助项目验收评估工作。
升级扩容 贵州科学城向新而行
日前,来自贵州科学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企业——贵州旺德福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传来好消息,其运营的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产品“嘿嘿种地”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并进入内测阶段。
据了解,“嘿嘿种地”是一款通过开发利用乡村的闲散土地,方便城市家庭“下单种菜”,并将收获作物“送货上门”的线上平台。目前,该项目示范基地位于息烽县流长镇四坪村。这片位于乌江边上的60余亩零散地块,被改造成2000多个干净整洁的“0.5分地”,播种有青菜、茄子、辣椒、西红柿……每隔一段时间,“嘿嘿农场”都会有农作物成熟,并运到城市,秋收的喜悦也从田间地头传递到了市民的餐桌之上。
▲ 俯瞰贵州科学城。
在贵州科学城,像朗玛信息、航宇科技、东方世纪、翰凯斯(PIX)等一批知名优秀企业,都是贵州旺德福的“学长”,它们曾从这里“毕业”,继而又将自己优秀的研发成果,分别投入到其擅长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贵州旺德福十分幸运,因其能够与贵州科学城共同拔节生长,在更肥沃的“土壤”里发展壮大。
以新姿态展现在眼前的贵州科学城,在地理格局上,规划面积由0.12平方公里扩容至20.64平方公里,将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区、小试中试熟化区、未来产业培育区、军民协同创新区、科技人才宜居区”五大功能区,构建“一链、两轴、五区”空间格局,能够为科学家专心搞科研提供具有科学高度的“家”,为企业家、创业者安心干项目提供具有城市温度的“城”。
从创新创业上,贵州科学城将塑造贵阳贵安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创新探索创业孵化模式,支持更多人才团队或企业扎根贵阳高新区创新创业。
从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上,贵州科学城以扩容升级为新起点,将锚定建设“中西部一流科学城”总体定位,立足“服务全省科技创新、链接全国科技高地”基本功能,以高水平规划引领科学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立足高新、服务贵阳贵安、引领全省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平台、主阵地、主引擎,成为“四城”联动科研攻关的核心区、成果转化的主阵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为建设特色科技强省、推动强省会提供强大支撑。
院校支撑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在今年召开的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作为贵阳高新区林泉微特电机产业生态圈“科研端”核心的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评“2021—2023年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单位”称号。
▲ 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控车间生产区域。
该中心由辖区企业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贵州大学共同组建,是我国精密微特电机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平台。截至目前,该中心研发产品已成功配套神舟、天宫、嫦娥、玉兔、天舟、北斗卫星、石油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部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累计获得国家、省部级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项数十项,为我国装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是贵州航天林泉电机的成功“密码”。贵阳高新区建立全省首个创新培育模式的政产学研联培基地,基地入驻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强大的产学研团队,为企业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智力支撑。
通过基地连线搭桥,贵阳高新区联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电子系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材料学院近30名教授专家开展15场产学研“面对面”技术交流会,吸引辖区中航发黎阳、振华集团、云上贵州等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等100余人次参与。同时,来自基地的30余名专家,深入企业共同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除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外,贵阳高新区还与中南大学合作,共同推动航空发动机用涡轮盘热处理残余应力预测和主动控制、穿戴式重载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两个项目落地贵阳高新区。
记者 李雯文 陈佳艺 杨蕾/文 贵阳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图
编辑:吴艺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