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气
【元】
在《周易》中,"元"作为乾卦四德之一,象征事物的初始,对应春天。 元旦是上一年终结,又是新一年的开始,这叫做"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元旦是生机的开始,是温暖的开始,是希望的开始 。
【旦】
据《说文解字》:“旦,明也。以日见一上,地也。”
太阳醒了,缓缓地爬上地平线,射出道道金光,照亮了天上的云,也温暖了人的心。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宣布就职大总统的誓词中,以“中华民国元旦”为结尾。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夏历正月初一恰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的前后,因此便把夏历正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在元旦这一天,许多人会进行一次大扫除,也称“扫尘”。这一天的扫尘,不仅是为了清洁家居,更是一种象征,意味着扫除过去一年里的晦气与不顺,迎接新年新气象。扫尘的习俗源自古人的“除旧迎新”思想,认为通过扫除脏乱,可以驱走霉运,带来好运。
爆竹一响,表示旧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了。传说“年”是一只可怕的怪兽。在过年放爆竹是为了吓走吃人的年兽,保护家人的安全而来的。这也是为元旦添加喜庆、热闹的气氛。
在中国,像元旦的习俗还有很多,元旦的到来预告着旧的一年将要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新一年春回大地的开始,新一年岁月辉煌的开始,是展现自己新的一面开始。元旦的气氛会渲染整个民族。
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曰年年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
元旦的时候北方地区都会有吃饺子的风俗习惯。因为元旦是新1日年的更新,也叫做交子之年,而饺子又和交子是谐音,所以到了元旦的时候,大家都会吃佼子,是希望有一个非常好的兆头,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每年1月1日的元旦节是大家团聚在一起的日子,所以为了庆祝这一天的来临,于是老一辈人一早就会煮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给小辈们吃,希望吃了之后能够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也是希望吃了之后,日子能够幸福,团圆,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