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一家亲,共庆中国年 | 各族朋友来相会,老牌音乐会的新风景

民生   2025-01-24 22:57   西藏  

1月22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内传来《春节序曲》的熟悉旋律,在小年夜的喜庆气氛中,第21届北京新春音乐会正式上演。一批老中青民族歌手和歌唱家,与青年指挥家肖超担纲指挥的中国电影乐团合作,带来一场兼具民歌特色和现代风尚的艺术盛宴,用音乐开启乙巳蛇年的“春节时间”。


本届新春音乐会由北京市文联、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北京青年报社主办,北京音乐家协会承办,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为支持单位。



经典新唱 

老中青少四代歌手同台献艺


本届音乐会分为“亲情篇”“友情篇”“乡情篇”“幸福篇”四个篇章,各族歌唱家轮番登台,以民族、美声、通俗、原生态等多元唱法带来20余首风格鲜明的中国歌曲,铺展开神州大地斑斓多彩的音乐地图。

在“亲情篇”开场,来自河北的民歌歌手肖文带来一首经过重新配器改编的二人台《挂红灯》,展现了传统曲目的新魅力。青年男高音丁源用中英文深情演绎其父、歌唱家丁毅的代表作《感恩》,令人耳目一新。
▲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演唱《小河淌水》。本报记者 石建杭 摄
在“友情篇”,网络红人“北京口琴大爷”组合配合默契,现场吹奏《打虎上山》《北京喜讯到边寨》,两把口琴交织出宛如乐队般的丰富音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民歌是源自河北省东北部昌黎县的民间小调,该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刘秀文演唱的《小看戏》让观众一睹非遗风采。歌唱家吕薇带来的江苏民歌《紫竹调——燕燕做媒》深情款款,吴侬软语间将观众的思绪带到了江南水乡。随后,她与青年歌唱家宋从举一起演唱《春风十万里》,为音乐会带来春天般的气息。

随着北京音乐家协会合唱团一首气势如虹的《心愿》,“乡情篇”正式开始。歌唱家黄华丽带来一首《故乡是北京》,配上韵味十足的京胡,勾起了现场老北京人的乡情。

在最后一个篇章“幸福篇”,青年歌唱家郝亮亮演唱了由北京新春音乐会导演团队创作的民歌新作——《这不是遥远的地方》。这首歌从王洛宾收集整理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所表达的意境延展开来,唱出祖国新时代的新风貌。

作为北京新春音乐会的老朋友,歌唱家吴碧霞连唱代表曲目《小河淌水》《敕勒歌》,精彩的演绎让现场观众沉浸其中,回味许久。吴碧霞10岁的女儿小春天带来影片《建国大业》的片尾曲《红》,自信从容的表演赢得观众一片掌声。

浓情团圆 

各民族、各地区代表共赏艺术盛宴

“小年夜、大会堂,听民歌、着盛装,同心节、天下缘。”春节,是中华各族儿女共同的节日。音乐会现场,各民族代表身着盛装,共庆佳节,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演出还邀请了天津、河北的艺术家、观众演出和观演,展现京津冀文脉相通、协同发展的情缘。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青年代表也来到了现场,共享欢乐、祥和、喜庆、和谐的中国传统节日。在这里,民歌跨越时空,成为连接民族情感、促进文化交流的纽带。
▲舞蹈家姚亮演绎歌舞《牧歌》。 本报记者 石建杭 摄
本届音乐会上,各民族民歌或嘹亮清澈、或轻快活泼,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土家族歌手邓超予和青年歌唱家尤国通共同演唱土家族民歌《新编六口茶》,热情欢快的节奏让现场观众倍感亲切。内蒙古青年歌唱家傲日其愣与舞蹈家姚亮、马头琴演奏家呼布钦合作演绎歌舞《牧歌》,悠扬的马头琴声、洒脱自如的蒙古族舞蹈,与旋律悠扬的内蒙古民歌相得益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

“乡情篇”的最后一个曲目《节日酒歌联唱》更是将现场的节日氛围拉满:蒙古族《酒歌》、维吾尔族《一杯美酒》、汉族《酒神曲》,首首递进,联结起各族人民的真挚乡情。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音乐会最后,全场观众合唱一曲《爱我中华》,为本届北京新春音乐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这是我们各族同胞共同的节日,在音乐中,我们共同感受和传递这份美好。”71岁的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特意身穿民族传统服饰前来观演。

身着56个民族盛装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欣赏北京新春音乐会。图源:荟萃56

观众席中,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医生刘宝戈,一身藏蓝色达斡尔族传统服装同样引人注目,他激动地说:“今天的音乐会于我们每位观众而言,都是一份节日的礼物、一场隆重的团圆。”

“当民歌的深情旋律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交相辉映时,整个音乐会便成为一个展示民族文化的盛大舞台。”北京新春音乐会创始人、总编导刘国超介绍,今年的音乐会特别邀请了各民族代表参加,不仅希望呈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更希望传递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共鸣,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走向世界 

从弘扬春节文化的新起点再出发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是家国情怀、文化认同和传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春节(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年”上升为“世界年”,春节所蕴含的节日仪典、深邃文化内涵和中国基因得到世界认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

“今年北京新春音乐会的主题是‘人民的节日、世界的春节’,意为站在弘扬春节文化的新起点上再出发。”刘国超介绍,北京新春音乐会希望通过音乐这一世界语言,把春节文化的核心价值——团圆、和谐和希望传递到世界各地。
歌唱家尤国通、戴玉强、黄艳、王喆(从左至右)合唱《二十年后再相会》。本报记者 石建杭 摄
创立于2005年腊月小年夜的北京新春音乐会,已成为春节档的“老字号”。音乐会以演唱中国民歌为主,契合迎接春节的喜庆氛围。从音乐会创办伊始,主办方就确立了以交响乐团伴奏、歌唱家现场演唱的演出形式,以“亲情、友情、乡情、幸福”四个篇章为固定结构,打造一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品牌演出。

“北京新春音乐会已经成为小年夜的重要文化活动,一直以来,音乐会通过经典曲目,让观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也积极探索新的内容,使音乐会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本届音乐会艺术总监戴玉强说。

音乐会结束后,很多观众依依不舍,还在跟唱、鼓掌。来自北京的王先生带着一家老小来听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听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既亲切又震撼,真是一次非常珍贵的体验!”他说。

踏出人民大会堂的时候,夜色已浓,各民族代表结伴而行,辉煌的天安门城楼静静矗立,长安街上的大红灯笼已高高挂起,恰是一派喜庆祥和、国泰民安的动人景象。


监制 | 肖静芳

统筹 | 安宁宁

编辑 | 周芳 魏妙

制作 | 章音頔


 喜欢就点个赞吧

日喀则民族团结创建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