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再见爱人》最新一期,感觉终于可以写写李行亮了。
因为之前他的人格面具太厚,太过在意自己的“好人”人设。而这一期他终于不装了!也终于有了一丝裂缝,得以让人窥探到他真实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节目组设置了一个游戏环节,让每位嘉宾指出自己心中最理想的伴侣。在座的男嘉宾,杨子和刘爽,都指了自己的妻子。只有李行亮,指的是葛夕。
麦琳当场就情绪崩溃,委屈难过到离席。
事后所有人都劝他去安慰麦琳,但是他非常不情愿,甚至还把葛夕叫出去说,我当时指的不是黄圣依,是你。
他的解释是,他不是觉得葛夕适合做他的伴侣,他的意思是,葛夕对刘爽做的那些事,他是非常羡慕的。
李行亮的这个举动,其实很“炸裂”。因为他知道会搅动舆论,也会让麦琳情绪大爆发。
但是他为什么还要做呢?他自己的说辞是,玩游戏太投入了。
我梳理了他几个层次的心理动力:
第一,他的情绪压抑到极致了,他在报复麦琳。
旅行和拍摄进行了七八天,在过去的七八天里,李行亮一直是情绪稳定,逻辑清晰的,甚至可以说,对麦琳也是照顾有加。但是他维持这样的形象,是有心理成本的。
这个心理成本是,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对外界保持高度的专注,警觉,和顺从。
可是“画像事件”之后,麦琳一直跟他冷战。他那时是想要安抚她的,有一个细节,他早餐帮麦琳剥好了鸡蛋,但是麦琳没理他。
还有一点,我觉得“画像事件”麦琳的表现,也让他有点没面子。他觉得麦琳失态了。
所以情绪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借机爆发了。
第二,他也确实想表达自己的真实痛苦和需求。
我能理解他指葛夕的真正用意是,他想说葛夕能够真正关心刘爽喜欢什么,会陪他做他喜欢的事,会为他制造惊喜。他也需要伴侣这样的看见自己,爱自己。
可能他在家庭生活中,也无数次表达过自己的需求。但是麦琳是听不进去的,他每次的表达,麦琳都当成了对自己的不满,然后要么委屈诉苦,要么强势压制。
“不能表达”需求,对李行亮来说,是真实的痛苦。
当一个人不能表达需求的时候,他在关系里是压抑的,也是没有能量去爱对方的。所以李行亮对麦琳的情绪,越来越冷漠和无视,因为他也没有解决他内心的痛苦,他没力气了,也没动力了。
他不想再去配合她维持“表面的和平”,他想正视问题,拆解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也是最残酷的一点,他们婚姻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麦琳全面失势了。所以他没什么好忌惮的,就放飞自我了。
我想详细解释一下第三点。
李行亮和麦琳的婚姻,非常“传统”。两个人相识于微,彼此相爱,她陪她追逐梦想,最终他功成名就,夫贵妻荣。
我完全相信,他们最初是深爱过的。他们也是三对夫妻里面,最真实和简单的。
但是,婚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爱的背后也隐藏着价值。
在他们婚姻的最初,麦琳对李行亮来说,最大的价值有两点。
一个是性魅力和生育价值。
一个是照顾他和勤俭持家的价值。
理解了麦琳对李行亮的核心价值,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现在的麦琳,会特别有容貌焦虑,为自己的脸和身材而自卑。
会特别强调,她生孩子带孩子,勤俭节约过日子,没有她的节俭就不可能买大房子。
因为她就是在一遍遍强调她的价值。她的功劳。
残酷的是,她的这两方面价值都在贬值,甚至可以轻易被取代的。
现在的麦琳不再年轻美丽,性魅力在衰退。李行亮有钱了,儿女双全了,也住上大别墅了,不需要再节俭了。
所以麦琳非常非常焦虑。
她的焦虑,会驱动她更加严苛地控制李行亮,会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去寻找他不再爱自己的证据,也会因为外界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而更加自卑。
李行亮这边感受到的是什么呢?是麦琳密不透风的强势控制,随时随地发疯的情绪化。他只会更加冷漠,更加逃避。
他的冷漠和逃避,会让她更加感觉不到被爱。然后控制和发疯,进一步升级。
这样的两种内心模式,形成了痛苦的恶性循环。
其实麦琳没有搞明白一件事。
李行亮现在最在意的,并不是伴侣的性魅力和持家能力。时移世易,环境变了,人的需求也是会变的。
他现在需要的是,麦琳能看见他,理解他。他们也有足够的资源,过更加轻松和快乐的生活了。
而李行亮也没搞明白一件事。
麦琳的强势,情绪化,无理取闹,是因为她太自卑了,自我价值感太低了。她走到了一个迷茫的,失去方向的人生阶段。她的内核是空的,她的整个人生失重了,她时时刻刻活在恐惧的阴影里。
他没有看懂她的恐惧,他只是认领了她的疯狂。
其实他应该陪她去寻求专业的帮助。
比如心理咨询,比如职业规划。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女性最好是能重新进入社会。
工作带来的不仅是收入,还有自我价值感,跟社会的链接,以及建立更大圈层的社交关系。
第一次写他们的时候,我说过,他们两个都太想做好人,处理不了自己的负面情绪,也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需求。
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他们就是认知不够。
为什么这个节目里,他们俩被网曝得最厉害?
因为其他两对更精明,他们太懂观众想看什么,太懂怎么维持人设和流量了。
而李行亮和麦琳相对简单,袒露太多真实的东西。
我做自媒体八年,我明白一个真相是,观众喜欢的从来不是真实,而是被精心包装设计过的真实。
所以当他们把婚姻中的琐碎,人性中的不堪,展示在公众面前的时候,公众给予的反馈从来不会是理解和同情,而是势利与慕强。
他们的悲哀也不是被骂。
而是两个同样内在虚弱与匮乏的人,不仅给不了对方想要的爱。
还会因为自身的认知水平不够,看不清问题的底层逻辑,因此一次次推开了对方,也伤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