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说】高县融媒陈小芳:以“梦”为马 向“新”而行

政务   2024-11-06 19:54   四川  



以“梦”为马  向“新”而行

高县融媒 陈小芳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
坦率地说,在做梦的年龄,从未做过一次记者梦;长大后,兜兜转转,我居然做了记者。
半道出家,除了措手不及,更多的是惶恐不安。因为一直以来,记者是让我望其项背的。
以前听人说,记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万金油”。自己做了记者后才知道,所谓的“万金油”绝非浪得虚名,那是工作中长期不断学习、积累的必然。所以,工作中,知识浅薄常让我“捉襟见肘”,对“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感受深刻。
因为新闻是从不放假的,所以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白昼夜晚,记者都是没有固定休息时间的。
如果说,当初做记者是为了谋生,那么,现在爱上这份职业,或许就是因为这份职业的与众不同。
我曾采访过一个年近六旬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大妈,当她波澜不惊地给我讲述她三十多年时间内,如何照顾瘫痪公婆直到离世、如何主动照顾脑瘫孙子时,我被她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人性光辉所折服。采访中我没做笔记,也没提问,就那么默默地倾听。当她讲完时,我才发现自己早已泪光盈盈……
回去后,我一刻也没停留,挑灯夜战,一篇2600多字的通讯一气呵成。很快,《华西都市报》《四川农村日报》等报刊及省、市主流网络媒体相继刊发了那篇通讯,大妈的事迹广为人知。
此后,大妈先后被评为“宜宾好人”、 县“道德模范”。市、县有关部门领导还特意上门慰问大妈。
得知这些消息后,我很欣慰,为自己传递了正能量感到自豪。
新冠疫情管控期间,我走过寂寥的大街,到屈指可数的营业超市采访生活物资储备情况。当我写完《不慌 高县生活物资储备足》这篇报道、选好市民在琳琅满目的生活物资前有序购物的图片时,我长舒了一口气。我相信这篇报道,会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充满抗疫必胜信心。
2022年持续高温天气期间,我和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一道,顶着烈日在40多摄氏度的室外,用镜头和笔记录村民避开高温抢收稻谷力争颗粒归仓、志愿队伍为村民送饮用水的感人场面。尽管酷热难当、全身很快被汗水湿透,但我觉得为读者讲述全县人民万众一心抗高温抗干旱、积极创业干事的生动故事,再苦再累,都值得。
……
我想,这些,应该是一个记者的担当和使命吧。

2022年1月,我用镜头定格了“走读四川”活动组外国嘉宾对高县美食、文化翘起大拇指说“OK”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当新华社客户端刊发这条消息时,我知道,高县土火锅、川南请春酒、早白尖茶叶等“高县名片”将“漂洋过海”,高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又将得到提升。
我为此生能当上记者而自豪。田间地头的春种秋收、生产车间的热火朝天、项目建设的如火如荼、宜彝高速通车、高铁项目开工、高县翰笙文体中心投用、国家级赛事现场……我有幸用手中的镜头和笔,记录时代,定格精彩。
从传统媒体记者,到融媒体时代记者,我不断挑战自我,也不断超越自我。
勤学、明辨、多思、笃行……我努力跟上时代步伐,让自己思想认识不落伍、业务操作不生疏,努力做好时代的记录者、精彩的见证者。
蓦然回首,我发现我确实早已喜欢上了这个曾被我视为谋生手段的记者职业,不经意间就爱上了去田间地头、厂矿车间那些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现场,为读者讲述一个个鲜活、接地气的新闻故事。工作之余,那些与新闻相关的东西,时常不由自主地牵动着我的神经。
“尽己当为,但求无愧于心,不求功名、荣显上尽如人愿。”我想,既然新闻已成为我执着的“诗和远方”,那么,记者这份职业也将是我为之不懈奋斗的事业,因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始终是我向“新”而行的动力源泉。

来源:陈小芳(记者)
编辑:朱和秋
责编:袁野
审签:罗沾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

▼▼


高县发布 微信

高县融媒 APP

高县发布 微博






高县发布
发布高县重要政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