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乾州锅盔:挂在心坎上的金月亮

政务   2024-11-03 18:32   陕西  

锅盔自小就在心里扎了根,小时候常常就听父亲说乾州的尖杈轱辘多香多香,多硬多硬,它是乾州锅盔的俗名,但是一直都是画饼充饥,从没有尝过一口。总是有一种梦想,啥时候到州里吃一口乾州锅盔。

锅盔,这种看似简单的食物,却是承载着我童年至深的记忆。记得小时候,每当冬日寒风凛冽,母亲总会早早起床,温水起面,把洋瓷面盆埋在热炕上,用被盖地严实进行发酵,发酵好了才能上案反复压揉,擀平,烙锅盔,然后用麦秸火文火正反两面烧烤四五遍,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透着绵绵爱意。那刚出锅的锅盔,外酥内软,热腾腾的蒸汽夹杂着麦香扑鼻而来,瞬间足以驱散北方的寒意。那一刻,时间似乎静止,全家五口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份看似简单却很不平凡的食物,共叙天伦之乐。锅盔的每一份温度,都暖着我们的胃,更滋养着我们的心。岁月流转,我离别家乡的日子渐渐多了,但对锅盔的思念从未消减,那种镌刻在味蕾上的渴望从未消散。

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我尘埃落定于乾州千年古镇——临平镇。偶尔上街吃一顿羊肉泡,竟然吃出瘾来。用地道的乾州锅盔就几口泡椒,我的心中就有一张很瓷实、很劲道、很充实、很满足的感觉冉冉上升。这是一种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幸福感。对于少年时代充满了饥饿记忆的人来说,能吃一碗饱饭,就可以简单地快乐一时,何况是咥一碗乾州锅盔做的羊肉泡。乾州锅盔作为陕西负有盛名的名特食品,早已位列《中国土特产大全》仙班了,实至名归。

乾州锅盔以干、酥、白、香而著称,一般选用本地优质小麦面粉为主料,配以适量酵母,有时还会加入芝麻、花椒粉、鸡油等调味品,使得面团既保持了纯正的麦香,又增添了层次分明的风味。和面、发酵、擀面、做饼、烤制,每一步都需要师傅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精细操作。尤其是烤制环节,需用特制的木炭火炉,内外兼烤,才能做到外表焦黄酥脆,内部松软香甜。乾州锅盔的外形圆润饱满,大小适中,有的地方还会在表面撒上芝麻或其他装饰,使其看起来既美味又有食欲。乾州锅盔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背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在古代,锅盔因其耐储存、携带方便的特点,常被作为旅行和军队的干粮,与丝绸之路商队、历朝历代戍边将士有着不解之缘。

曾几何时,乾州锅盔就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文化的符号,一种乡愁的载体。那里压着深深的乡土味道,那里竖着一座高高的无字碑,那里藏着一股游子血脉深处的坚韧劲儿。那是农业发展的同心轮,那是幸福生活的晴雨表。乾州锅盔是铿锵的乐章,荡漾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那是点缀快乐的音符,那也是点亮人生的风帆;那是大唐浓缩的绝句,那也是千年凝霜的梦魇。

而今,乾州锅盔成了全县老百姓日常生活餐桌上的硬头货,乾县地方名吃之一——羊肉泡根本就离不开乾州锅盔,那是一种惺惺相惜、与生俱来的美食绝配。乾州锅盔,俨然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论在沿街的小店里,还是在省内外的陕西地方特产专柜里,还是在我们平凡人家的厨房里,乾州锅盔都闪耀着金色的笑脸,左顾右盼,皇菊一样绽放,好像时时召唤着我们要多咥几口乾州锅盔。

每每外出,偶尔回老家,买几片乾州锅盔,可谓吃着碗里的,还惦着锅里的。这是一种行囊里无法拒绝的情愫,一种内心无法抑制的牵挂。一口乾州锅盔足以吃出“山河忽已晚,人间已清秋”的况味,吃出“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本真,吃出“高卷竹帘二十年,女人星换紫微天”的意境,吃出“古来多少帝王地,皆付尘土作良田”的劲道。传说,建乾陵时,成千上万的民工和士兵为解决温饱问题,就纷纷拿着头盔当锅用烙面饼,因而叫做锅盔。在一个乾州锅盔的前世今生里,我仿佛看见大唐气象、看见一陵双帝、看见古韵悠悠、看见五峰叠翠。

乾州锅盔——分明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小小的车轮,行进在万古生香的时间河床上,也是一面擦拭生命的镜子,映照在千年岁月的文明经卷里。

渭水之滨,谁知你是否流浪远方?云横秦岭,谁知你一颗心还在路上?一轮月亮悄悄升起,那是闪着金光的锅盔,那是另一种故乡的物语,轻吟浅唱着一种旷世的离愁。(杨辉峰)

乾县半程马拉松

倒计时7天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a1642464366

投稿snqianxian@163.com











编辑:王建飞 李昕
审核:王少仑 张劲炜
签发:葛文博

乾县发布
乾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