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兴县是著名的晋绥边区(解放区)首府所在地,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屏障和门户。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首站便来到兴县,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接见晋绥老战士,深情嘱托“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七年来,兴县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锚定“实施六大战略、建设六个兴县”目标不动摇,持续高质量打好精品杂粮、精深铝镁、红色文旅、生态文明、城乡融合、民生改善“六张牌”,努力让“吕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经济腾飞攀新阶 实力跃升展宏图
兴县始终将经济建设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与“十三五”末期相比,地区生产总值从134.2亿元攀升至201.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03.4亿元跃升至177.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4.3亿元增长到24.3亿元,年均增长19.3%。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显著增长,县域经济呈现出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
产业奋进破旧局 发展突破创辉煌
兴县始终坚持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以“三个推动”实现“三个提升”。
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兴县坚定不移地秉持“特、优、高效”的发展理念,全力全速打造精品小杂粮、现代设施蔬菜、生态养殖、特色经济林、优质食用菌、高品质中药材这六大农业全产业链。目前,已发展核桃经济林37万亩、红枣经济林17万亩、食用菌400万棒。不断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的战略合作,携手共建全国杂粮试验示范和种子基地,成功举办了2023年国际小米年学术年会以及2024年全国杂粮产业发展交流会,持续擦亮“中国杂粮之乡”这一金字招牌,使其熠熠生辉。如今,全县杂粮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产量更是突破了1.8亿斤大关。小杂粮真正成为了打开老百姓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并强势崛起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百姓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推动工业产业提级转型。兴县紧扣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轨并行的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煤电铝气材等产业的互促互融、集群化发展,全力构建多元协同、高效联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智”领航,创“煤”好未来。兴县有序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全力提升煤炭先进产能。斜沟煤矿勇立潮头,建成了全省首个高级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率稳定保持在85%以上。依托矿井安全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配套智能化巡检机器人,实现了“云端”采煤的智能化跨越,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权威命名为“特级安全高效煤矿”,为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聚“链”成势,向“铝”途奔赴。兴县成功建成“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基新材料”全产业链条,成为全省唯一从原材料到深加工全部配套的产业基地,实现了铝产业的全链条贯通与集群化发展。中铝华润99.85%的高纯铝液,为铝深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夯实了产业根基。元泰高导700兆帕级高强铝合金棒制备技术,一举攻克了国内高端铝材依赖进口材料的“卡脖子”难题,填补了技术空白,推动铝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为兴县铝产业的腾飞注入了强劲动力。逐“绿”而行,乘“氢”风而上。兴县煤成气产业发展迅猛,日产达到400万立方,年产量超12亿立方,稳居全市第一,彰显了绿色能源产业的强劲活力。泽丰达公司凭借卓越的实力,成为市级氢能和煤成气“双链主”企业,为加快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转型注入了澎湃新动能,引领兴县在绿色能源赛道上加速奔跑,向着清洁能源的广阔蓝海破浪前行。向“远”发展,勇“碳”新路子。臣功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山大臣功固废碳酸锂项目投入试生产,投产后每年可处理固体废物16万吨,其中消耗电解铝废渣6000吨以上,产出碳酸锂200吨。资源循环利用不断取得有效探索与创新突破,为兴县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固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典范,推动兴县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兴县持续深耕“晋绥首府 红色兴县”文旅品牌,全力做优做强其影响力与吸引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已圆满完成省级初验,这标志着兴县在全域旅游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蔡家崖晋绥文化景区、黑茶山·四八纪念地景区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旅游资源,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兴县文旅产业的两张亮丽名片。距今4000年前的石城防御体系——碧村遗址,这一珍贵的历史遗迹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兴县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魅力。兴县主动融入全市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的发展战略,精心打造1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裴家川口、碧村、张家湾、黑峪口等沿黄村落宛如颗颗璀璨明珠,串珠成链,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成为兴县文旅产业的新兴增长极。黄河奇石湾等6个沿黄景点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迅速走红网络,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被交通部评为“最具人气的乡村公路”,为兴县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领略兴县的红色文化、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推动兴县文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改革攻坚开新路 开放阔步谱新篇
兴县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抓改革优环境,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创优提升,15个乡镇政务服务一体机实现全覆盖,打通基层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上线运行32个“一件事”事项,办结650件,让政务环境更加便捷。同时,制定《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持引进人才、助力稳岗扩岗等九个方面,全方位为民营企业提供支持与保障。抓开放增动能,先后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召开招商引智推介会并成立联络处,成功引进总投资170亿元的固贤800万吨煤矿、总投资20亿元的泽丰达天然气提氦制氢、总投资10亿元的臣功固废等一批优质项目。此外,与意大利阿菲市签署发展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为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抓消费添活力,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成功举办中国(兴县)首届杂粮产业博览会、第九届中国山西面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规划“夜经济”便民摊点106个,为全县消费市场增添更多烟火气,激发消费潜力,释放经济活力。
城乡蝶变焕新颜 面貌更新展新姿
我们坚定不移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融合发展,持续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方面,兴县全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多措并举推动城市品质升级。成功申报“城市体检”国家级试点,加速绿色低碳省级试点建设,新建雨污分流管网20.3公里,完成棚户区改造20万平米,改造老旧小区83个,提标升级第一污水处理厂,新建投运第二污水处理厂,县城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5万吨,全方位推进城市更新。静兴高速、北山过境公路、大曹线等交通要道建成通车,龙兴路、府东街、蔚汾南路东延西拓工程顺利实施,既打通了城市大动脉,又畅通了微循环,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同时,市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城市健康客厅全面建成,蔚汾公园、南山公园对外开放,县城文化广场改造升级,胡家沟明代砖塔、东关大舞台、通惠古井等历史遗迹得到修缮保护,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品位显著提升,进一步激活了城市记忆,让兴县在现代化进程中兼具文化底蕴与人文魅力。
另一方面,兴县正全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多措并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精准落实帮扶政策,发放教育资助金4500余万元助力学子求学;推动“先诊疗后付费”和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守护群众健康;完成危房改造255户,实施饮水工程251处,使“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三年投入衔接补助资金7.3亿元,实施强农富农产业项目283个,惠及7万余名脱贫人口;打造“兴县技工”“晋绥风味”等特色劳务品牌,认定帮扶车间57家,开发公益性岗位4575个,每年转移就业达4万人次,推动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此外,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25个,打造4个精品示范村和39个提档升级村;建成“四好农村路”113公里,投运6个建制镇污水处理站,完成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全力推动农村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民生改善达新高 福祉提升暖人心
兴县始终秉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的理念,全力推动各项民生事业蓬勃发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变化,真正享受到实惠。让优质教育更加普惠均衡。阳光小学、一二〇师学校、友兰中学、职业中学等多所学校相继建成投用,办学条件得到全方位提升。同时深化与对外经贸大学、湖北黄冈中学的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位“嫁接”,为老区学子搭建起通往名校的桥梁,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圆梦名校。让优质医疗更加触手可及。兴县人民医院新建项目成功建成,床位数达600张,中医院、妇幼院的搬迁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兴县还荣获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县医院,引进20余名资深专家进行帮扶指导、定期坐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民生兜底更加坚实有力。精心呵护“一老一小”,县级养老院、敬老院、示范性托育机构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照料环境。75周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实现全覆盖,24条城乡公交线路免费乘坐,城乡居民有线电视免费收看,老百姓的获得感明显增强。让生态环境更加靓丽多彩。兴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三年,空气优良率均保持在82%以上,6项主要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位居全市前列。3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改善,绿色发展底色更浓。
新时代新征程上,兴县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兴县篇章。
来源|山西新闻网吕梁频道
责编|杨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