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新区获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6项,占全市60%;获批市级“揭榜挂帅”项目3个,占全市60%;赣锋锂业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正式启动;赣锋锂业“固态锂电池关键材料开发及产业化”被评为2023年度江西省十大创新成果;赣锋锂电“新能源汽车高安全软包动力电池CTP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入选2024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全市唯一一家入选;赣锋循环“固态锂电池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开发”获批省科技重大专项,全省仅有8个项目获批……这份耀眼的成绩单,是高新区锚定科教赋能主力军定位、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结出的硕果。
科技创新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2024年,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狠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与发展,奋力打造工业强市主战场、产业升级主阵地、科教赋能主力军、全省国家级开发区排头兵。
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作为工业强市主战场,高新区坚持以企业主体培育为重点,强化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最大限度挖掘现有科技企业潜力,建立后备企业培育库储备库。2024年,全区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24家,同比增长11.4%;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24家,有效高企数量达88家,连续2年实现正增长;5家企业获批科技领军及入库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占全市62.5%。
为支持企业自主研发,高新区制定出台《新余高新区“科贷通”工作管理办法》,将科技与金融结合,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灵活充足的资金供给,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高新区推出“科贷通”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型企业积极申报入库。截至目前,“科贷通”入库企业数14家,授信额度5240万元。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能够有效地集聚创新资源,为科研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2024年,高新区围绕全区产业发展需求,认真谋划全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计划,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赣锋锂业“锂电材料及应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及新余学院“动力储能电池及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获省科技厅批复组建;富士长林获批省工业设计中心,方竹药业、江西中材获批省企业技术中心,宝顺昌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品信药业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这一年,高新区在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持续发力,与市人民政府、赣锋锂业集团及中国有研就“新一代电池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签署合作协议,实现国家级大院大所进新余“零”的突破,同时支持在新余高新区创建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分中心;持续推进管委会、中南大学和赣锋锂电就锂电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成立锂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征集企业“科技副总”岗位及技术难题需求,鼓励企业巩固深化专家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切实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全年共有5人入选江西省“科技副总”专项计划,占全市50%,9人入选新余市“科技副总”专项计划,占全市90%。这些产学研平台的创立,促进了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良性循环。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2024年11月,由高新区与市科技局、新余学院共同建设的新余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在高新区高层次人才产业园正式成立,这是高新区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我区在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支持更多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科技项目攻关同时,注重打通创新链条,推动科技成果的有效转移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高新区开展江西省第八期中级技术经纪人(新余)培训班,培育了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人才。有研新能源材料(江西)有限公司“富锂锰基新型正极材料开发及产业化”获科技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全省仅3个。
为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我区围绕重点产业,抓好科技人才项目,以科技人才项目促进人才发展,带动科技人才成长。2024年,我区鼓励全区各类创新主体申报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引导计划项目和人才项目,共有2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计划”项目,占全市的100%;4人入选2024年度赣鄱俊才支持计划——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占全市2/3;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459个,完成预期目标的115%,荣获国家工信部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