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从奈李园到红薯田 上寨村的致富新“薯”光

文摘   2025-02-01 09:07   江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春节,是阖家围坐、共话家常的温馨时刻,也是告别旧岁、展望未来的崭新起点。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旧岁的篇章悄然翻过,新春的序章正待开启,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推出《新春走基层》,将镜头与笔触聚焦大街小巷、美丽乡村、工厂车间、重点项目,用文字和画面去触摸这最纯粹的新年温度,聆听新时代里奋斗者的新春故事,感受这片土地上蓬勃向上的力量,见证每一个为美好生活努力拼搏的瞬间。

近年来,睦村乡上寨村大力发展奈李产业,打造了自己的奈李产业基地。然而,从奈李幼苗种植到结果营收所需的时间周期较长,如何破解村里的产业发展的难题,村民们给出了他们的致富密码。
年关临近,红薯粉丝的生产进入黄金期,在上寨村的红薯加工厂,薯味飘香,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们正加班加点忙着赶制产品以备旺季供应销售。
这里就是我们打好包,马上要发货的红薯粉条,这边就是我们的蒸粉区......这个就是我们的晾晒场,我们的红薯粉就是在这里自然晾晒而成的。

谢慧群是上寨村的村书记,一次机缘巧合的尝试,她让红薯在上寨村的奈李树下“安家落户”,并迅速扩大到了村民自家的农田,无心插柳地为上寨村催生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红薯产业。

睦村乡上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谢慧群:奈李它横株跟直株的间距56,中间有很大的空地。我们就想着能否弄一点当年的短期的产业来支撑我们的奈李,后来我们就通过村支两委会研究决定,以后我们就采用(套作)种植这个红薯
谢慧群向记者介绍道,由于目前村里大部分都是一些50后、60的老人,种植红薯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更易于推广种植。

睦村乡上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谢慧群:刚开始我们那些村民,他是不怎么愿意种的。然后就是我自己带头种了三亩地的红薯,我是上半年种的,收了一万八千多斤的红薯,村民看到我尝到了甜头,他们就纷纷的想种。

红薯的丰收让上寨村看到了致富新路径,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加入种植,红薯规模迅速扩大。为了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2022年,村两委与吉源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红薯保价收购协议,兴办了齐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小作坊,村民们不仅种红薯有收入,在合作社务工也能拿到一份收入。

上寨村村民吴双娥:我是上寨村的,有事我就来帮帮忙,帮他们打打包,做做这个红薯粉,有空的时候再帮他们挖挖土,种种红薯,一年收入有事做的话就是五六千,最多的是一万多。

现如今,上寨村红薯种植一亩地产量可达4000斤,多的可达8000余斤。村里保价收购红薯后,统一加工成红薯淀粉,再通过烹蒸拉皮、切割晾晒等环节,做成红薯粉条。提起红薯粉条的品质,谢慧群自豪感满满。

睦村乡上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谢慧群:你看,这就是一张满满的红薯粉皮,都是没有任何的添加剂的,零添加,纯手工制作而成的,你看这个粉皮我们要进行一个拉伸。拉伸能够让这个红薯粉更薄,口感更好。

有了好产品,谢慧群开始从销路上着手谋划。为了把红薯制品销售出去,让乡亲们的腰包真真正正鼓起来,除了和公司合作保价收购农产品,谢慧群还开始接触短视频拍摄,搭台直播,帮村民“代卖”农产品。

睦村乡上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谢慧群:我是7月份到了贵州学习。因为我感觉作为一个支部书记,光带动村民、光种不会卖也是不行的。现在互联网平台这么好,我们不能只待在村里啊,我要走到外面去,我要把我们的农产品带到外面去。通过了学习,就坚定了我走互联网这一个决心

上寨村的“书记助农直播间”设在村支部,在谢慧群心里,一部手机,一个脚架搭建的直播间,便是上寨村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的绿色通道。
睦村乡上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谢慧群:我是1014号开播的,开播了以后,虽然现在我们的销量不是很多,流量也不是很好。我还是觉得这条路一定要走下去
如今的上寨村全村红薯种植面积170余亩,加工厂全年预计可以制作红薯粉条15000多斤。经过不断摸索,上寨村已逐渐形成了一条从红薯种植到红薯粉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从奈李园到红薯田,红薯产业不仅让上寨村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也让村民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敞,越来越充满希望。


  更多精彩资讯扫码下

【井冈山融媒】客户端



  • 者:张井薇 吴乐天

  • 编辑:黄丽平

  • 责任编辑:吕慧慧 

  • 审核:肖青胜

  • 投稿邮箱:jgsdstgj@163.com

  • 声明:转载“井冈山发布”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和原文链接

  • 喜欢就请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井冈山发布
发布最权威的井冈山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