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从追赶到引领——中国新材料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术   2024-11-14 20:03   北京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系列文章,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千万IP创科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李元元

在21世纪的科技浪潮中,新材料作为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石,正引领着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从古代的自然材料、青铜、铁器,到今天的纳米材料、复合材料,每一次材料的革新都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特别是在工业革命时代,材料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钢铁材料成就的机器化生产、电磁材料催生的自动化生产,以及半导体材料引领的信息化生产,都是材料技术推动工业发展的生动例证。

在当今时代,具有高科技属性的信息材料、智能材料、能源材料和生命材料,更是对全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支撑和引领作用。例如,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因其出色的导电、导热和力学性能,在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而智能材料则能够通过感知、响应外界环境变化,实现自我修复、自我适应等功能,为智能制造、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最早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国家的新材料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主要依赖于跟踪模仿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逐渐崭露头角。特别是在“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已经逐步从跟踪模仿走向了自主创新,并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材料大国。在前沿研究方面,我国的发明专利和论文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科研机构方面,国家实验室、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数量众多,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生产企业方面,我国的新材料企业数量众多,产值规模庞大,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尽管我国在新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首先,关键材料仍受制于人。例如,集成电路材料和显示材料等高端新材料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其次,新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还受到环保、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新材料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新材料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例如,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质量强国建设、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信息技术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等多个方面,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我国还加大了对新材料产业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了新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总之,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已经从追赶到引领,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面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全球竞争和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国新材料产业仍需继续努力,加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2035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作者:李元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

整理:肖春芳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发布学会最新动态,会议消息及时提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