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每提及的禽大肠杆菌病,绝对可以说是家禽养殖业的三大疾病,这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排除大肠杆菌原发病,几乎所有的病毒病、寄生虫病、细菌和支原体病,都有它继发或伴发参与致病,从而造成其它疾病也不好治疗。
所以说,家禽的大肠杆菌病,它是养殖生产最常见的常发病和多发病。
大家随口说的大肠杆菌病,严格来说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对有效治疗用药来说,其实是远远不够和不足以有效治疗的。因为大肠杆菌病是由100多个、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的总称。它总的还可以再分为脐炎型、眼球炎型、肉芽肿型、滑膜炎型、肠炎型、败血型、气囊炎型、腹膜炎型、生殖型等。
如果你嫌弃上述分法太麻烦的话,它还有一个分法是脐炎型、呼吸型、败血型、生殖型和肠炎型等五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多样,并且大肠杆菌常与病毒、球虫或其他细菌、支原体等并发、继发感染。同时,它也是条件性致病菌,当环境条件变化时常发生,给养禽生产常带来较大的危害,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正确地认识大肠杆菌病对预防和控制大肠杆菌病,以及对家禽生产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 病原
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有鞭毛,能运动;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有文献报道;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菌体抗原(0)有146个、夹膜抗原(K)有89个、鞭毛抗原(H)有49个。
根据致病力的大小有把大肠杆菌分为致病性、条件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种、从而使大肠杆菌病更趋复杂化了。河南强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用46种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在做细菌的耐药性实验,用来治疗禽大肠杆菌研究。
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中正常细菌之一,根据文献报道:鸡每克粪便中约含大肠杆菌106个,其中约有10-15%属于有致病性的血清型。
细菌随粪便排除后污染环境、水源等造成扩散;因此在鸡舍内垫料中的大肠杆菌数可达104个/克以上,灰尘中的细菌数可达5.3—104个/克以上,空气中的细菌数可达38个/米3,垫料和灰尘中的大肠杆菌在干燥环境下可存活3周以上。
陈鲜花等报道:在广东省21个地市级的鸡场共分离到细菌434株。经动物感染试验,有204株对试验鸡有致病(死)性,占分离菌的47%。经生化试验在204株致病(死)性中,有182株为禽致病(死)性大肠杆菌。
由此可见:大肠杆菌不仅广泛存在于鸡群中,而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鸡场的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又不尽相同,并且经常处在变化之中。
二、传播途径
由大肠杆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环境后细菌可经鸡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种蛋等途径进行传播。一般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1、垂直传播:(也称母源性种蛋带菌传染)
一般认为在母鸡的粪便污染蛋壳后,大肠杆菌由蛋外侵入到蛋内是重要的传染来源。
据报道:母鸡在感染大肠杆菌后21周所产的蛋中有27%的蛋内(多在气室)可分离出大肠杆菌,经孵化8天后在蛋白和蛋黄中可分离出大肠杆菌。
在正常母鸡所产的蛋中有0.5-6%含有该菌。经人工感染的母鸡所产的蛋中有26.5%含有该菌。从死胚分离到的245个菌株中有43个是有致病力的。
在外观正常的卵黄中有时也能分离到此菌。在卵黄感染的雏鸡中有70%的卵黄囊中有此菌。鸡胚卵黄感染后多在孵化前就会死亡。
鸡子出壳后的带菌雏鸡多数出现大肚、脐炎、卵黄吸收不良,如果把雏鸡抓在手中有软绵绵的感觉,这种雏鸡一般不易成活,多在一周内死亡。
2.接触性传染(也称水平传染)
大肠杆菌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环境等以后经鸡的消化道和呼吸道发生传染。
鸡舍空气中游离的大肠杆菌可随鸡龄的增长而增加。如果鸡舍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灰尘增加就会损伤鸡的呼吸道黏膜。
当鸡吸入有致病性菌株时就可造成呼吸道感染,又可经气管和肺进入气囊而引起气囊炎,进而又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败血症等。经消化道感染者多因饲料、饮水被粪便中的细菌污染所致。
有报道:给五日龄小鸡饮水中喂服有107个/ml ,致病性大肠杆菌078、K78、感染率可达91%,
另外给不同日龄的小鸡喂含107 /ml个细菌的饮水时,其发病率是:1周龄24%、2周龄17%、3周龄3%、4周龄不发病,从而可表明:雏鸡越小,抗病率越差,发病率越高。
在我们目前的养殖中有很大的误区,特别在雏鸡时期为了预防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疾病的感染,大多兽医就用低廉、低效、低品质的药品预防疾病的发生,在这最易发生疾病的时期往往就会发生疾病,为鸡群以后的发育生长带来了很多问题和隐患。
3.继发与混合感染
这是当前该病流行的一个重要特点。导致本病的发生一般都有一定的条件因素,也可称为是诱导的因素。
其中包括非传染性因素和传染性因素两种。常见的非传染性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的改变,如气候突变、寒冷、潮湿、拥挤、饲料密度大、通风不良、缺氧、有害气体浓度太高、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诱发。
传染性因素主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些传染病;如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流行性感冒、葡萄球菌病等都可诱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或者因大肠杆菌病发生的同时又混合感染了其他传染病,这样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突然增高,一般成急性经过。
另外种鸡在人工授精时常因输精器具消毒不严,在输精狮时被粪便或病鸡污染的用具一直延续使用,会给健康鸡造成人为的传染,从而引起泻殖腔发炎,卵巢输卵管炎证。
三、流行特点与病理变化
根据家禽品种,日龄和发病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与病变的不同,我们举例以下几种类型分析一下不同类型的差异:
1、脐炎型
主要发生于出壳不久的雏鸡,多见有脐环闭合不全、脐孔周围红肿,并常有皮肤破损、发硬、呈黄色,时间较长者脐孔周围发红或呈紫黑色,后腹部肿大皮薄而发红或呈紫青色,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极为腥臭,并将肛门周围羽毛粘连、俗称糊肛。
病鸡全身衰竭,闭眼垂翅不原走动,减食或废绝,出壳后最初几天死亡率较高。剖检变化主要表现:脐环肿大、皮下有暗红色或黑红色液体。
卵黄囊吸收不良,充满黄绿色稀薄液体;胆囊涨满、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暗红色,有斑驳状或点状出血。小肠胀气,黏膜充血或点状出血;直肠部扩张呈囊状充满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
2、败血型
主要发生于雏鸡和4月龄以下的青年鸡,尤其是肉仔鸡的发病率最高。常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等病混合感染。
特征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病鸡表现:精神萎顿、眼半壁缩颈呆立、两翅下垂、腹式呼吸、减食或不食;部分病鸡拉灰白色、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鸡临死前出现仰头、扭颈等神经症状。
病程一般为1-3天,死亡率可达50-80%;病理变化以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气囊炎为特征,肝脏肿大或大出血。肠道发炎,肠管粘连,并有淡黄色或橙黄色腹水。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是《强昇灵杆》。
3、呼吸型
也有叫气囊炎型的,常见于5-12周龄的青年鸡、2-5周龄的肉鸡。
本型常呈继发感染,多因患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非典型新城疫时,鸡体的抗病力下降、而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增加,当空气或灰尘中的大肠杆菌被吸入呼吸道而继发本病。
其病理变化多见于胸气囊和腹气囊壁增厚、混浊、囊内常含有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有的病例呈现肺水肿。有时可见气囊炎、心包炎和肝周炎同时发生。目前市场上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是无抗大肠杆菌药《杆菌肽》。
4、眼炎型
多发生于大肠杆菌败血型的后期,为单侧性或双侧性;病鸡食欲减少或废绝,呆立一隅。
病初表现眼结膜潮红、眼脸肿胀,眼前房有浆液性分泌物,眼脸肿胀严重时上下眼帘粘连,随后分泌物形成黄白色干酪样、挤出分泌物后见角膜穿孔,最终失明,因饮水采食困难而衰竭死亡。
5、肉芽型
也叫肉芽肿型。这个较为少见,一般发生于肝、盲肠和十二指肠上,肠管肿胀出血,角膜上有土黄色脓肿或肉芽肿结节,约小米至绿豆大不等。
肠管粘连不易分离,肝脏上可见局灶性,不规则的黄色坏死区,严重时整叶肝脏都可发生。
6、生殖型
也有叫卵巢输卵管炎型的,它主要发生于产蛋期的种鸡及鸡蛋。多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呈慢性经过。
病鸡精神、食欲尚正常,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粪便,鸡冠发白、发红或发紫、无光泽、萎缩并倒向一边。
产蛋减少、而破壳蛋畸形蛋增多,蛋壳退色变白或发灰、蛋壳表面粗糙不平、蛋壳上有针头至米粒大小不等的褐色斑点。
部分病程较长的鸡后腹部膨大、发硬、下垂,站立时成企鹅状。
剖解时可见卵巢发炎,卵泡变为暗红色,较大一些的卵黄变稀变软,输卵管及泻殖腔发炎、出血,有的在输卵管内蓄积有大量干酪样卵黄而阻塞输卵管。
7、腹膜炎型
也叫卵黄性腹膜炎型:多见于产蛋鸡,尤其是人工授精的种鸡,多因在输精过程中消毒不严,操作不当而导致泻殖腔、输卵管感染发炎而引起;本型又多与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混合感染。
特征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等,有的则未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死鸡一般表现体况良好。
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鸡冠发红或暗红,后腹部膨大下垂蹲伏,剖检变化为:卵黄变稀、出血或破裂,在腹腔中弥漫着破裂的卵黄液,将腹腔内的肠管、脂肪染为蛋黄色。
肠管、腹腔发炎,相互粘连,死亡时间稍长着腹壁、腹膜及肠管变为褐绿色腐败,气味腥臭。
8、滑膜炎型
常发生于雏鸡和青年鸡,但发病率低,呈少数零星发病。
病鸡表现关节肿胀、跛行、走路极为困难,关节腔蓄积由少量黄色粘稠液,滑膜肿胀。。目前市场上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是无抗大肠杆菌药《强昇杆菌肽》。
上述这些类型的大肠杆菌,在实践兽医诊断临床上,除单独发生或主要发生以外,有时还会同时混合出现几种的情况。
四、准确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判断;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可从病鸡体内分离的细菌接种于麦康琼脂培养基上,经18-24小时培养后可长出圆形、光滑隆起而湿润的红色菌落,可做出基本诊断。进一步确诊时可用0血清或抗Ok血清鉴定其血清型。
五、预防措施
A.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
搞好孵化车间的环境卫生,对种蛋及孵化设备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经种蛋传播及初生雏的水平感染。
搞好饲养环境的卫生消毒。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特别是粪便污染严重,常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创伤等感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空气和食具等是主要的传染媒介,所以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是预防控制大肠杆菌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B.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在育雏、育成期间,应保持稳定的温度、湿度,防止贼风,保证空气新鲜,防止有害气体污染,控制饲养密度,防止过度拥挤,减少应激,及时清理粪便,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所有用具清洁卫生,舍内外及用具定期消毒。
在育成鸡饲养阶段,除上述外,应注意转群、开产的应激,种鸡注意人工授精的应激及授精用具的卫生消毒。在夏季尽量减少热应激,特别是三伏天。
C.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
选择全价配合饲料,保证鸡群的营养需要,使鸡群体质健壮,提高防病能力。
在受到应激如断喙、接种、转群、热应激等造成鸡体抗病力下降时,可在饲料中加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合适的抗生素,以提高营养水平,增加抗病力。
同时再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降低应激,增强免疫力,预防继发感染并辅助治疗疾病。比如说,使用补中益气散、扶正解毒口服液等这样的消除隐性病理性炎症、提升抗病力、抗应激的复方药物,能起到全面作用。
来源: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