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原文】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我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战胜一切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
——2024年9月30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出处】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
——南岳衡山半山亭对联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一副对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这副对联援引自南岳衡山玄都观,又名半山亭,此处海拔600米,距登顶海拔1300多米的祝融峰还有一半路程。对联以登山喻义,意在告诉人们凡事不能半途而废,要追寻本心,想要体验“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就得做好不畏艰辛、敢于挑战、不辞辛劳的各种准备。
上联中“遵道而行”语出《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意思是说,君子遵循正道而行,但往往容易半途而废,要成就大道决不能中途停止。《中庸》中还提到“道不远人”,“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意思也是强调君子要把握正确的大道,注重言行的规范与涵养,时刻勤勉而不能松懈。
下联“会心不远”出自《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这里“会心”强调的是与本心相会,本心就在自己的心中,确实是不远的。《世说新语·言语》中提到:“简文入华丽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可见,这里说的会心处乃是心神交融之处,于我心有戚戚焉。引申开来也就是不忘本心、不忘初心之意,强调自我在识道、悟道、行道后的主体性价值得到确证。
这副对联把“遵道”与“会心”巧妙结合,既强调做事要遵循大道,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按照规律循序渐进而行,同时也强调主体的能动性,要发挥价值主体的驱动力,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不懈。从“遵道而行”到“会心不远”,说的是只要我们遵循本心的指示,沿着光明的大道前行,就能够战胜前进路上的种种困难,实现心中的远大目标。
南岳衡山半山亭山门上的石刻名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文兰 摄
寻大道——
中华文明追寻社会理想的人文精神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注重追寻大道,注重以君子美德实现大道,从来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价值追求。尤其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的大同理想追求,可以说以独特的民本观念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理想秩序。正如《礼记·礼运》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里体现的正是对社会百姓的关爱和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描绘了一个选贤任能、没有纷争、各得其所的大同世界。
“遵道而行”需要的是持久的毅力,而不是中途放弃,要以“会心不远”的精神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中华文明历来注重君子美德的驱动力量,基于“人本”而不是“神本”的理念,主张高扬人文精神,强调“尊德性”和“道问学”的统一,强调学问和事功的结合,强调心灵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结合,可谓明体达用、直指本心,赋予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道德主体力量,而这些正是“会心不远”的价值基础。
儒家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阐释,可以说充分揭示了这一特点。如,孔子曾言“为仁由己”“仁者爱人”,孟子曾言“仁、义、礼、智根于心”,说的都是这样的主体性美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主体性力量,才有了永不懈怠、永不放弃的德性基础。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孔颜之乐”的精神,乃是不畏贫寒,不惧危难,追求自我生命境界,主张“君子谋道不谋食”“安贫乐道”,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历史使命感,高扬“天之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主体性力量,强调了实现大道理想追求的精神支撑重要性。“为仁由己”的儒家精神乃是一种自觉的道德践履与人生使命,倡导天下为公,公而忘私,这是君子道德主体力量为他人、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担当与责任意识。
在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中,“遵道而行”始终与“会心不远”相伴而生,展示了独特的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和生命观,从先秦一直影响到后世的仁人志士,如《后汉书》中就有“有志者事竟成”的论说,如李白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追问,如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叹,如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如李大钊有“宜有破釜沉舟之决心”这样的发问,这些都是对主体性生命道德力量的高扬,坚守大道,遵道而行,不懈怠,不放弃,不言败。
莫辞劳——
中国共产党人永续奋斗的革命传统
中国共产党人从诞生之日起就遵循大道,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百年奋进历程中充分凸显了“遵道而行”和“会心不远”的相伴相生,充分高扬了主体性的道德力量,谱写了永续奋斗的壮美诗篇。
正如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正是在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始终保持奋斗者和斗争者的姿态,在登顶之路上取得了一个接一个胜利。经过革命锻造和斗争考验,党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从开始时的50多名党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已经成为一个拥有448.8万多名党员的全国范围内的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得到了锤炼,在艰苦斗争岁月中得到了升华。
1939年5月30日,庆贺模范青年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讲话时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永续奋斗、永不停歇的斗争史。从八七会议、古田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延安整风运动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始终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砥砺前行。
革命胜利后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的建设任务依然繁重,不能辞劳,不能半途而废。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正是基于这样永续奋斗的精神,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要以进京赶考的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引用泰山挑山工不敢在“快活三里”久留的故事,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一篙松劲”,越应爬坡过坎“咬定青山”。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我们党穿越百余年风风雨雨,多次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始终不忘初心,始终永葆斗争精神,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登绝顶——
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总结近代以来各种图强探索失败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走上的光明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前景无比光明,这是因为我们追求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文明超越价值。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民中心、共同富裕、文明进步、自然和谐、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主张摒弃西方世界的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反对走向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也拒绝物质主义膨胀、破坏生态环境和对外掠夺扩张,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超越性”所在。中国式现代化在道路选择上显然不同于中国传统社会,也有别于西方欧美社会的现代化模式,与传统社会主义的模式也显然不同,成功走出了一条既具“世界视角”又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标举了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
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实践上并非一帆风顺,要“登绝顶”岂是轻松之事。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经过75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同时,前进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必定会有艰难险阻。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而言,要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非常不容易,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要拿出“登绝顶”的永不言弃勇气,持之以恒、永攀高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正是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理想再宣示、行动再集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行至民族复兴关键一程,每一步向前迈进都是一次知重负重的勇毅攀登。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委党校文化学与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