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科技   2024-11-21 21:48   重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劳动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高职等阶段的劳动教育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拥有实施劳动教育的天然条件和功能优势。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对接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培养的技能人才将直接服务地方产业转型与发展,为现代产业集群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一、完善教学体系,确保劳动教育有标准


一是优化教学内容。坚持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一体推进,立足教育规律、学生专业特点、学段差异,构建形成“必修课程+渗透课程+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劳动教育资源建设。坚持普适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研究制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重点内容,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各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学提供基本参考。

二是强化“刚性”学时。开展劳动教育必修课设置专项检查,督促各职业院校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的工作要求,开足开齐开实劳动教育课程,确保必修课独立开设及劳动教育“硬核”要求落实落地,增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效。

三是细化课程清单。以培养新型劳动者为核心,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各高职院校建立劳动教育课程清单和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细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劳动法规、劳动实践等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塑造劳动精神,锻炼劳动技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固化技能大赛。各高职院校要将技能大赛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续办好“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建强师资队伍,确保劳动教育质量


一是配强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构建劳动教育教师共同体,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配备专职教师,积极吸纳班主任、辅导员等作为兼职教师,负责全校“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规划、教学、管理、评价等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建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置荣誉教师、实务导师等岗位,多渠道引入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参与学校劳动教育。

二是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地方劳动教育研究院建设,建立技能大师、劳动模范、乡村振兴带头人、社会专业技术人员等劳动教育研究智库,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特聘制度,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政策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工作。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市社科规划课题、省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各类型研究项目重点支持劳动教育研究,优秀教育咨政决策论文评选等重点关注劳动教育研究成果,以高水平科研成果引领劳动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三是提升业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为大中小学培养专业化的劳动教育师资。依托高校、智库等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和工作研讨,促进专兼职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将劳动教育教师纳入教师职称评审范围,保障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教师享有同等待遇,为劳动教育教师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三、健全落实机制,确保劳动教育有保障


一是加强校地合作。推动高职院校与地方建立劳动教育校地合作机制,搭建劳动教育信息交流、人才共育和产教融合平台,推动劳动教育教学和实践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协同支持的劳动教育育人新格局。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社会力量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劳动教育,为高职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机会和平台。

二是加速数字赋能。地方要建立区域数字化劳动教育智慧平台,统筹区域劳动教育资源“一站式”服务,全过程监测考核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效。高职院校要紧扣数字化变革,数据赋能劳动教育管理与评价改革,开发科学化智能化的劳动教育管理平台,建立健全多维劳动教育评价标准,立体化、全过程精准记录教育情境、师资队伍、教育进展、实施成效等,推进劳动教育总体数据可视化、学生劳动实践参与具象化、劳动教育过程监测智慧化。

三是强化安全保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担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高职院校要健全完善劳动教育安全风险防控标准化管理流程,加强师生劳动安全教育,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科学评估风险排除隐患,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切实做到“劳动有方案,实施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思想,大力宣传劳动教育先进学校、先进个人,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高职院校要立足环境育人理念,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有取向、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风尚融入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生活环境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奏响“匠心追梦、技能报国”时代强音,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作者|陈吉胜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秦素粉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副教授


策划制作

来源丨重庆科技报

编辑丨肖咸秋

一审丨杨帆

二审丨柯昱朱

重庆市科协
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架起沟通联系桥梁,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建设科技工作者共同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