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卫: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现代性思考

财富   2024-11-18 22:41   河南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张大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就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产业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等,已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基本特征,已深入人心。

在这一形势下,区域经济理论与发展实践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是要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来丰富实践,另一方面要围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基本特征、基本任务,建立起能够反映这一进程基本规律的理论结构体系,并在发展实践中不断得以检验和修正。

今天会议的安排与讨论的主题,就深刻体现了这方面的意义。郑州航空港区,是国家构建的诸多战略功能区中的一个,其成功的实践,验证了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顶层设计总体是科学合理的。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在座的区域经济五十人同仁都会有很多体会。我今天所表达的,更多的是出自于我内心的体会,即我们在制订、研究区域性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时,关键在于能否深刻地揭示区域发展文化基因的密码。我认为,郑州航空港区能取得当前的辉煌成就,就充分体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群众对“现代性”的理解与执着追求。

什么是现代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是一种未竟的事业,是为建构新的社会知识和时代而正在进行的一种设计。英国思想家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从观念到经济制度到经济体系的进步与改变。法国思想家福柯认为: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批判精神。

综合上述观点,现代性应该是一种在新技术和新思想引领下,一个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是一种持续进步的、有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面向未来的时间观。现代性更多地聚焦于对未来的关注和对时间的清醒认识。如果说现代化是一个过程,现代性则是推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文化理念和动力机制。

吉登斯还认为,现代性形成的动力机制来源于时间与空间的分离、脱域和反思。用这些观点分析古老的、曾经封闭的中原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真有醍醐灌顶之妙。

现代性理念和动力机制的形成,必定会使经济活动去追求制度、组织、范式和效率的变革与进步,会更加看重人与生态的价值、时间成本节约、制度与组织创新、新技术的生成与引领、产业与区域的协同等,这样才能体现和更多地获取时空分离及脱域所带来的社会进步红利。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与成长,为我国广袤的内陆地区发展带来的示范意义也正在于此。

河南的现代化是从交通工具革命和工业化建设时期开始启动的。河南人的现代性,应该最早发源于铁路的修建。人们常说“郑州是铁路拉来的城市”,何止是郑州,当年卢汉铁路和洛汴铁路的修建,唤醒了河南众多沿线城市。

我读过一本写得非常好的书——《铁路现代性》,它把具体的物质对象置于抽象的理论话语之上,把铁路确立为现代性的范式和言说方法。过去,铁路是河南人心中关于“现代性”不可替代的重要体验。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的修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成为河南现代产业体系、现代都市乡村、人民群众现代生活的重要基础。谁都别在河南人面前夸自己家乡“交通便利”。如今,郑州东站已是国内不多的可直达各高铁沿线城市的主枢纽。做一句广告,您坐高铁去全国各地需中转时,最佳的选择就是在郑州东站,或者叫“不从郑州东站出发,就从郑州东站中转”。

铁路的发展是工业化、城镇化和活跃的市场经济的产物。而进入信息化时代、进入全球化时代、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发展的时代,河南当然要面对未来重新思考,因为未来的全球经济版图,会重点集中于一群由最高效的交通工具和数字化平台联结的金融、物流、产业、市场等供应链枢纽都市。

航空运输,就是那种由物质与技术结合,不断演进为现代文明象征和隐喻的交通工具与交通方式。要追求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要发展一种由航空运输+数字技术+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业+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经济形态。这种新经济形态,经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批准,河南省和中国民航局将其称之为:航空经济。

航空技术是最能体现现代性的技术之一,作为能够最鲜明地映射现代性特征的交通工具,它使航空运输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运输体系的重塑,促进了产业集聚方式的变革、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体系的演进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它发展的内在逻辑实际上也很简单:现代化,包括现代经济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一定要赢在速度、品质、效率和成本上。前三者易于理解,而“现代性”告诉我们,经济越发达,社会越文明进步,就越能体会到成本构成的复杂性,这其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时间成本”。航空经济产业的发展,使人、物、信息、资金的高效流动,破除了地理障碍,缩短了市场间的距离,真正实现了“时空分离”和“脱域”的结合。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突破与跨越,是内陆地区清醒判断和“反思”的结果。航空经济所实现的物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反映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河南全省上下对时空规律认知的演变和现代主体形成的文化与心理轨迹,映射的是曾经落后的河南人内心里怀揣的那份现代性图景:赶上时代、面向未来、赢得市场与世界。

郑州航空港区从酝酿和规划启动至今己十三年了,而获得国务院批准建设也已十一年多。从事区域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的同志们今天汇聚一堂,分析总结其取得的成就和走过的路程,探索实验的效果和对国家、区域、民航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展望其应如何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省委前瞻三十年的工作要求,在新的十年里迈出更大的步伐,为国家战略功能区建设起到更大的示范作用,非常有意义。

作为曾经的参与者、推动者和今天的见证者,我感佩于心的是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和郑州、开封两市及全省人民的鼎力支持下,其为国家战略功能区构建起到了以下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一,自觉对接国家战略,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中,郑州航空港区以其特有的功能,构筑起了被总书记多次给予高度评价的“空中丝绸之路”,搭建起了中欧合作的新战略平台。在国家构建的双循环新格局中,郑州航空港区把自己精心打造成了连接全球供应链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枢纽。在全球供应链的顺畅运营因受到各种冲击而面临威胁与挑战时,郑州航空物流的发展,为中国国际供应链体系的安全、稳定、可靠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成为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创新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在上下通力合作下,郑州航空港区积极推动政府监管创新,在全国海关系统最先实施了24小时通关、“区港联动”“区区联动”的改革措施,最先推动了“单一窗口”的建设。其综保区在100天内完成了从申报、建设,到封关运营的流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和内陆地区品种最多的功能性口岸。

第三,创新了行业发展模式。郑州航空港区以两年的建设周期,建成了全国首个覆盖高铁、城际、航空、高速公路的城市交通立体式、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紧贴跑道而建的综保区和产业园区,依托高铁枢纽和铁路干线而发展的高铁物流和中欧班列集拼枢纽,吸引了众多关联性产业的聚集,提供了口岸经济、枢纽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发展大交通、构建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带动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经济发展模式除了已在河南落地生根以外,还在全国各地得到创新发展。河南首创的航空经济形态,突破郑州航空港区的空间约束,连结国际重要航空物流枢纽城市和国内广阔市场,促进航空运输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呈现出了蓬勃生机,其与卢森堡构筑的航空物流双枢纽模式,也被国际航空运输行业组织称誉为模式创新的典范。

第四,带动全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及转型升级,构建起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增长极,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源。总书记在视察大兴机场建设时,提出要把新港区建设成为国家的一个“新动力源”,当时有很多业内的同志还理解不深不透。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全面阐发了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深刻意义,它的进出口贸易增速和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领先于郑州市、河南省甚至中西部众多地区,真正成为了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的强大动能,它锻造的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现代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的位置,也引领了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价值链的升级。

第五,形成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机制,在宜业宜居环境营造上和航空大都市、智慧新城创新发展上都积累了许多新鲜的经验。我们今天开会所在的园博园区域紧邻着3000多年前的苑陵古城遗址,就昭示了这块古老的土地在新时代已焕发出盎然生机。郑州航空港区发展对人民生活品质提高带来的诸多影响,使航空在河南人眼中,已不仅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交通工具,它更是作为一种现代性的发展范式、工作体验、生活场景和文化想像而存在于意识之中。

面向未来十年,航空经济发展模式既有难得的机遇,亦有严峻的挑战,把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既需要河南、郑州、开封及郑州航空港区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理论界、学术界的持续关注与支持。当然更需要国家决策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像当年义无反顾地支持郑州航空经济业态发展一样,在改革、开放、创新、规划、外经贸、行业管理、空间开发开放等领域能给予郑州航空港区以更多的政策供给和倾心扶助。

谢谢!

河南郑州航空港融媒体中心
编辑 | 梁雅琪
来源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 | zzhkgqxcc@163.com

推荐阅读
         
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现场会在郑州召开

河南郑州航空港发布
航空港实验区官方唯一公众号,为您提供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发展的最新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