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长三角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
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本次论坛以“潜心科研 矢志报国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主题
长三角地区52所高校
共话科学家精神与学风建设
本届论坛共评出205篇“论·理”优秀学术论文;77篇“务·实”优秀工作案例;40名“树·典”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艺·汇”科学家精神文化系列作品共评选出优秀视频作品18个,舞台剧目作品14个,绘画文创作品35个。论坛集中为优秀论文、优秀工作案例、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优秀科学家精神文化系列作品获奖代表,以及优秀组织奖、特别贡献奖获奖单位颁奖。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扬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29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获“特别贡献奖”。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未来的召唤;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传统赓续,更是协同育人的时代之歌。论坛上,上海理工大学江畔剧社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自编自导自演的科学家精神舞台短剧——《追随光 成为光》。该作品以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科研团队为背景,通过讲述在庄院士的引导与带领下,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三个群体人物如何做出正确选择,来反映整个科研团队争做科学家精神的弘扬者,肩负起时代重任,一起追随着光,并努力也成为一束光的故事。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理工大学校务委员会执行主席、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长顾敏作《光学人工智能——科研创新与影响力》主旨报告。他以澳大利亚的创新成果和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的科研发展历程为例, 强调了科研创新的重要性,指出了研究生培养中的创新、工业界合作的重要性和研究为社会带来的影响力,进而详细讲述了国内外科学家们如何探索突破光学成像衍射极限的方法及相关技术在光学成像、信息存储和芯片方面的巨大潜力,展示了光子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光学人智能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论坛还设置《艺·汇——科学家精神文化系列作品展览》,展出部分优秀获奖作品。绘画文创作品以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屠呦呦、孙家栋等科学家的故事作为设计背景,用绘画、海报、印章、绘本等富有创意的文创形式,让科学家精神走入大家的日常生活。视频作品叙事巧妙,引人入胜,情感传递紧凑有力,无论是拍摄、剪辑还是声音设计都在都在触动着观众的心灵,激发出深层的情感共鸣。
科学家精神文化系列作品征集旨在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向科学家精神致敬,展现对科学家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诠释,引导青年群体持续弘扬科学家精神,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共创更加灿烂的科技与文化未来。
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将科学道德与新时代优良学风落实到求学、教学和治学全过程,高质量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努力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学校连续举办二十二届研究生科技文化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一院一品学风建设品牌;持续开展研究生学风传承项目,实施系列科学家故事研习、原创科学家精神舞台剧等项目,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风建设;组织评选百间“学风标兵寝室”,开展“学在上理”一站式社区学风建设系列活动,让学风融入学习、生活各个场景。同时,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建设16个创新实践平台。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高校办学永恒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工程。”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盛春表示。学校将以承办本次论坛为契机,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未来,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厚植爱国情怀、突出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在崇德向善中勇于创新、坚持理性,恪守学术道德,强化底线意识,勇攀学术高峰。坚持以教风带动学风,以管理促进学风,以服务助力学风,以环境涵养学风,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文字:毛信慧
编辑: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