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签约作家】第1635期 || 王银康《走进四明锁匙鄞江镇》主播:松云
文摘
文学
2024-10-19 11:41
上海
走进四明锁匙鄞江镇
文/王银康
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旧称“小溪”或“光溪”,地处四明山东边,誉为“四明山锁匙”。这里风光绮丽,景色迷人。天然形成、人工开采的尚化山石宕,巧夺天工,可与大自然媲美,天然岩洞云石庵、禅岩寺、它山堰等名胜古迹奇特,更是令人流连忘返。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从鄞江镇北面的毛家山登山,沿着山岩悬崖峭壁,踏着碎石山路,绕过北宕口,就到了闻名遐迩的南宕,只见岩崖下宕口尚化山立有一块鄞州区文保单位的石碑,上书红色的大字:“尚化山石宕遗址”。
南北宕,又称光溪宕。在唐宋时,为了修筑它山堰、官池塘和洪水塘,所用大量巨型条石和石板,都开采自尚化山。从这里开采的石料,除用于本地建筑之外,还销往浙东各地及定海诸岛。同时,还出国远销日本和韩国等地,可称的上光溪石料质量好销量大,声名远扬国内外。
千余年来,鄞江人祖祖辈辈开山凿石,尚化山石宕逐渐形成著名景观。该石宕遗址,东西连接达数里,有宕点十几个,其中南北宕口高近十米。最壮观的是南宕,洞口石柱林立,远看很有古罗马斗兽场韵味。南北两宕,洞内相连,深达百余米,纵横交叉,迂回曲折。洞内可容纳千余人集会。洞中有一个方圆百米的小池,从石宕顶缝渗漏的雨水都积聚池中。夏天置身池旁,闻滴水叮咚,顿觉心情舒畅。在石洞外,观峭壁百仞,鬼斧神工,令游览者赞叹不已。
登上尚化山,越过樟溪河,就到了它山堰大坝。它山堰大坝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唐代太和七年(833)由县令王元暐创建。它山堰是中国水利史上首次出现的块石砌筑的重力型拦河滚水坝,全长113.7米,堰面顶级宽3.2米,第二级宽4.8米,总高5米,用石块石条砌筑,堰顶可以溢流。它山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具有阻咸、灌溉、泄洪等功能。1988年1月13日,它山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它山堰出发,沿着山道向王杜岙南行,一路峰谷连绵,鸟语花香。行约五里,就到了王杜岙的云石庵。远远望去,黄墙梵宇的大雄宝殿分外耀眼。云石庵(俗称岩庵),以天然岩洞为庵基,庵内无梁无柱,供佛像数尊,洞外平台上建有小阁楼一间,洞内滴水成潭,是一处理想的避暑胜地。洞口有两株树龄在二百余年的枇杷树和一株樱桃树,枝叶繁茂,生机盎然。
峰回路转,从云石庵出来,跨过“鄞江桥”,沿清源溪向西南行约5公里,就到了声名远扬的禅岩村,在村外山腰间,有一天然岩洞,洞宽36米,深30米,高约5米。唐贞元元年(785),在洞内依岩壁建寺院,名“禅岩教寺”,此寺屡圮屡修,至今仍存。洞外青山绿树丛中的天王殿,黄墙琉璃瓦,建筑结构宏伟,内塑释迦牟尼、观世音、十八罗汉等神像,金碧辉煌,烛火摇曳,前来千年古刹禅岩寺焚香探幽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四明锁匙”鄞江镇,历史悠久古迹多,风景秀丽环境好,旧貌蜕变换新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已成为全国重点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旅游风情小镇和市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