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签约作家】第1657期 || 王银康《海防要塞大嵩所城》主播:宋春献
文摘
文学
2024-11-11 20:57
上海
海防要塞大嵩所城
文/王银康
宁波市鄞州区大嵩所城,是历史文化古城和海防要塞,几百年来威镇浙东海疆。在历代抗倭入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嵩所城,前临大嵩江,东靠瞻岐岭,南连咸祥,西邻韩岭,北扼大嵩岭,是鄞东南沿海、象山港一带进入宁波和内陆各地的交通要津。早在西晋,在依山傍水的瞻岐一带,就有先民垦荒开拓,修建民居村落,从事农牧渔猎,开始休养生息。岁月流逝,地势变形,这一带秦时为大海,汉时成为海涂,唐时则有了盐场。当时大嵩盐场已具规模,世上闻名。南宋中期宁波对外开埠,万商云集,大嵩走向繁盛。江边码头沿街兴市,百业兴旺,形成商贸中心区域。正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历代官府衙署、守防军营、盐场税司及巡检司皆设置于此。据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大嵩前沿屯兵扎寨,戍守禁军厢军。” 由此可见,这里已是海防之要地。明代倭寇入境窜犯,在东南沿海尤为猖獗。曾七进七出,屡犯不绝。面对此忧,建城防倭寇入侵,已经刻不容缓。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爱将汤和赴浙东建设海防,设立“四卫十所”布防重点区域。洪武二十年(1387),在视野广阔的水陆要塞屯兵,筑造抗倭御敌的大嵩所城。随后,又将大嵩巡检司升格为大嵩所城,并从各地调兵加以充实,以精兵强将严阵以待,防倭拒寇。从此,大嵩成为鄞东南海防要塞。
据史料记载,当年大嵩所城是沿着凤凰山而筑的。雄伟的城墙像一条凝固的飘带,逶迤舒展。所城城墙高1.7丈,宽 2.2丈,周长5华里。又立4扇圆拱石门。城墙有矮垛775个,设城楼4座,月城4座,街巷 36条。城内设千户治所1座,有城隍庙、真武宫、天妃宫、关帝庙、文昌阁、雷神殿、土谷祠等。城东南设演武场,以操练军士。南门以山为堡,设烽堠、外架吊桥,以防倭寇入侵。
城依山而筑,景因城而辉。大嵩所城松林遮天蔽日,流水左衬右托。每当夜幕降临,一弯冷月挂天边,所城并未高枕无忧。只要海面上一有风吹草动,壁垒森严的所城,顷刻间便闪现出鼓角争鸣,烽火连天的壮观场面。就凭大嵩所城的气势、有谁敢来冒犯?若闻倭寇再来犯,夜点烽火日举旗。自建城以来,击退倭寇入侵骚扰近七次。明正统四年(1439),四十余艘倭船大举来犯,烧杀掠抢,无恶不作,企图劫夺军械库的粮草和兵器。抗倭将士奋起还击,敌寇尸横遍野。激战中官兵驾船拼死搏斗,以少胜多,与敌寇同归于尽,血染大海。守城官兵屡战屡捷,拒倭寇于海上。使大嵩滨海平原一带的百姓,免受兵燹之祸,从此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弹指一挥间,600多年已经过去了,大嵩所城当年的雄姿,如今已经难觅踪迹,唯有凤凰山下一百余米爬满古藤的城墙遗迹,还依稀能映照出古城昔日的辉煌。一座小小的大嵩所城,浓缩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座集人文、宗教、建筑、军事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民俗博物馆。它是大嵩人民心中永远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