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散文|今日冬至:春归有期自当时

文化   文化   2024-12-21 23:17   广东  

你来晚了,戳蓝字一键关注散文精选大全

冬至,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日子,却是阳气初生的时节。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这一天,无论多忙,人们都要回家,吃一顿热腾腾的团圆饭。阴极阳生,一阳来复,在冬至的寒意里,总有一抹温暖,悄悄地孕育着春天的希望。

岁月轮回,季节更迭,冬至如一位从容不迫的智者,静静地注视着人间的悲喜交加,世事沧桑。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于是有了“日短至”和“日南至”之称,冬至之名也由此而来。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来袭,就可能出现天寒地冻的天气。

冬至,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日子,也是离春天最近的日子。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古时候,人们认为冬至阳气回升,是上天赐予的福祉,所以这天大多休息不劳作,朝廷也会放假,跟过年一样热闹。

冬至大如年。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清朝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馅料,制成汤圆。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而在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冬至日,还有赠鞋帽、吃赤豆糯米饭等习俗。在古时,人们在冬至日这一天会给尊长赠送鞋袜,以示关怀与问候。民间认为,冬至吃了赤豆糯米饭,可抵御严寒、预防疾病。

冬至日,阳气回升,白昼渐长。冬至后,气候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进九”。民间从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九”。数着数着,春便深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三千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

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表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这是宋代冬至的热闹场景。宋代,冬至开始成为重要节日,皇帝在冬至日要举行祭天大典,百姓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在宋代,冬至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节日,民间甚至有“肥冬瘦年”之说,也就是说,宁愿过年吃得差点,也不能亏了冬至这一顿。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文章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话说# 
@

记录生活


扩展阅读

夜读|你终将闪耀,即使在最幽暗的黑夜中散文原创|走在音乐的T台夜读散文 | 端午的鸭蛋原创 散文精选:夜未央(原创)原创 晨读散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原创)原创 散文|逝去的年 远走的情(原创)原创 原创诗词|春天的诗原创 夜读散文|夏的乐章(原创)原创 散文|六月情散文|心上的刻痕原创 夜读散文|这是你最好的时光


散文精选大全

最受欢迎关注散文精选大全,邂逅诗歌散文

诗词 |朗诵 | 短片 | 散文 | 段子

品散文,阅人生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散文精选大全
分享优秀原创散文,诗歌,诗词,古诗文作品,共赏名家经典散文,大家名作,共建原创文学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