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崩塌:大学生缘何不再相信学校的心理咨询师?

情感   2024-11-26 00:01   重庆  

近日,小红书上有两篇“吐槽”学校心理咨询的帖子引发广泛关注。


一位同学表示,其在去学校心理中心咨询后被强制休学。

另一位则表示,自己谈话的内容被学校的咨询师泄露给了辅导员。

许多网友纷纷留言,同样表达了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不信任。


网友1:大学根本不会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只希望学生别死这儿;关爱自己,别相信大学的心理辅导。

网友2:这玩意是学校隐形的维稳站。

网友3:我大三时去了一次学校心理咨询室,没过几天就被辅导员交到办公室谈心了,我和心理老师说的话一字不差全被汇报给了她。

网友4:大学心理咨询的意义就是要识别出你有问题然后赶紧送走。我上学的时候每个学期辅导员都会强行让大家填心理测试的表,我有个好朋友被测出抑郁症,然后导员就联系他家长,疯狂给他施压让他休学。最后他死磕说自己只是随便填的才不了了之。

网友5:大部分学校的策略就是问题出现了直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所以根本不能相信。

网友6:心理老师只是收集情报汇报给辅导员而已。

2024年11月8日,《南风窗》杂志发表的文章《大学生心理咨询,被泄露给导师和家长》也提到了相同的问题。


本硕7年,木木在学校先后换过四位咨询师。她所在高校的心理咨询资源较丰富,学生需求也较大,由于每个学期的咨询都需要重新预约,她总是约不到同一位咨询师。


她没想到,有的咨询师会“告密”。


“没有任何想要伤害自己与他人的表达,我始终不懂他(高校咨询师)为什么要突破保密协议。”木木说,她在第四段的咨询过后,咨询师将她对学校制度的不满以及学业的压力告知了导师。


这次泄密让木木开始思考,学校咨询师既是心理咨询师,又是学校的员工,“他们更在乎的也许并不是来访者的利益和福祉,反而是降低学校的风险。”


木木的经历发生在许多学生身上,社交平台上,对高校心理咨询的“劝退贴”在不断增加,学生们分享自己被“背刺”的经历,劝退想要尝试高校心理咨询的“同伴们”。


至于“背刺”的原因,文章中解释道:


高校心理咨询一开始就被设置在学校行政体系之内,2023年教育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要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尽管预警机制建立的初心是为了更好沟通学校、家庭与社会(医疗),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迅速采取行动,以保障学生的安全。但在这一体系下,咨询与预警的结合必然需要让渡一定的隐私性,保密突破的范围也就会随着各高校监控预警的方式变化。


因此对部分学生来说,心理健康干预系统越健全,他们越感到担忧。监测、教育、咨询、干预难以分离的高校心理健康体系,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待被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被倾听的个体。


心理咨询的保密性与学校的监管职责之间的矛盾,让学校和学生站在了对立面,心理咨询师往往被视为学校的“同伙”,成为箭靶。但实际上,高校心理咨询师也困于工作要求与职业伦理的两难之中。


此前,搜狐旗下极昼工作室发布的文章《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伦理困境》中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揭露了高校心理咨询师工作中面临的诸多伦理困境。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多数隶属于学工部,新生开学、迎新大会、军训等学生工作都需要专职咨询师全员参与,此外,还有大堆文书报告、日常会议,“行政占了太多精力和时间”。


在一所南方一本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年度统计中,专职咨询师的咨询大多停留在2、3次,最多不会超过5次。“听他们(学生)聊聊,主要是判断一下有没有问题”,很多人只是为了筛查后,尽快上报给学校和通知家长就医。


行政工作和咨询冲突时,专职咨询师很难跳脱出职员角色。有次肖莉(学校咨询师)接到通知,去参加一个临时会议,要取消提前一周定好的咨询预约。她推脱不开,只好事后跟学生道歉,重新改约时间。后来,她发现领导甚至会跳过咨询师直接取消掉预约,让咨询师去办自己安排的事。这和肖莉内心的咨询伦理很冲突,有时候会困惑“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以至于别人问起她的职业,她直接回答“是学校的行政人员”。


僵化的行政体制消耗着专职咨询师的热情。无论咨询量怎么变,工资是恒定的。晋升与咨询工作不挂钩,他们和其他教职员工一样需要申请课题、发表论文。


然而,除去这种“体制”所致的冲突外,很多人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显然存在很大的偏见和误解。


这种误解使得很大学生甚至心理咨询师本身,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角色抱有非常多的理想化期待。


例如,要求学校心理咨询师像个人执业的心理咨询师一样对来访者做到全然保密并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为其开组长程咨询,显然即是一种理想化的期待。


以美国为例,在美国教育系统的定位中,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学生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辅导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满足学生在学业、职业和个人/社会发展方面的需求。在制度设置上,学校心理咨询师是教育团队的重要成员,在涉及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问题上起到“领导”作用。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的愿景,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定义其未来,并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平等的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师遵循ASCA(美国学校咨询师协会)制定的职业规范和其他适用于咨询师的道德伦理和专业标准。在ASCA制定的国家模式下,学校心理咨询师需基于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全面的辅导工作。通过结构化课程、个人辅导计划等为学生、家长和学校提供专业服务。其工作以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


具体内容包括:学生个人学习计划和目标的制定;结构化课程教学;短程心理咨询;转介支持;围绕学生问题与家长、教师、管理人员开展合作;维护学生权益;学生问题和需求的数据分析。


需要强调的是,在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进行的24项工作内容中,心理咨询只是其中的一项。


ASCA明确规定,学校咨询师不得为学生提供心理治疗或进行长期咨询,只能提供短程的个体或团体心理咨询服务。但应及时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响应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并协助学生和家长寻求心理治疗资源。


具体包括:


  1. 通过数据分析筛选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学生;


2.在学生面临适应性问题、压力和发展关键期时,提供个体咨询和小型的团体咨询;


3.阐释短期咨询和长期心理治疗的区别;


4.解释不良童年经历和创伤的影响,并向遭受创伤的学生传授应对技巧;


5.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期间和之后,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满足学生个体、群体或校方的需求。

综上可知,美国的学校心理咨询师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开展系统的辅导工作,而心理问题学生的干预和咨询只是其工作当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上,学校心理咨询师被严格限定了工作范围。只能为学生提供短程的个体咨询或小型的团体辅导,不能为学生提供心理治疗或进行长期的心理咨询。


如果做一个类比,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国内学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十分相似,除去有限的心理咨询工作外,同样需要承担许多的教育和指导职能。


某种程度上,当前我国大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不信任,更多的是心理咨询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严重滞后所导致的后果。


在美国,其医疗、教育、社会领域的心理咨询师已根据其所在的领域发展出适用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服务规范和职能,实现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角色的高度专业分化。


遗憾的是,我国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发展刚刚开始,职业化进程遥遥无期。


这种发展的滞后性,导致现有的工作体系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咨询师则夹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互助实践:


新手心理咨询师互助实践项目招募通知(第53期)!


学习小组:


心智化一阶基础理论学习小组招募(第二期)!


如何养育阿斯伯格症儿童专题研讨小组(第二期)!


成长团体:


比昂模式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团体”成员招募(第210期)!


疗愈者的疗愈: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与自我照顾小组招募!


心理咨询师的执业之路研讨小组招募!


个体督导与个人体验:


需要平价个体督导点这里!


需要个人体验点这里!


合作推广:


关于“合作推广”事宜的说明!


关注Lacan心理官方小号,查看最新行业资讯及精彩文章

Lacan心理
一个有趣的心理咨询行业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