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源头”。十年来,栾川县人民齐心守护着淯河,努力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十年来,栾川淯河流域出境监测断面水质始终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
“守护一河清水,我们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栾川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吴振平说,十年来,栾川县向丹江口水库输送了8亿多立方米的清水,可以填满57个西湖。
十年来,栾川县通过坡改梯、溪沟整治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90平方公里,全县林地面积31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7%,绿化率达85.05%,均居河南省第一位;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达标,是全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千里调水,成败系于水质。栾川县拧紧企业排污闸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先后实施14项治理工程。栾川县在水源区内,先后关闭取缔污染企业40家,其他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如今,栾川县境内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工矿业污染源废水稳定实现“零排放”。吴振平介绍说,在北京市昌平区对口资金支持下,栾川县水源地3个乡镇分别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截至目前,栾川县水源地工业点源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尾矿库治理等8个项目已完工,整个水源地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80%以上。
一年前,栾川县庙子镇桃园村的村民还因为河道的阻隔,出行困难。如今,北京市昌平区捐款修建了一座石桥,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
以水结缘,栾川县与北京市昌平区结成帮扶对子。自2014年以来,南水北调对口协作项目在栾川县共实施108个,总投资7.1亿元,其中,协作资金3.1亿元,涉及教育、环保、农业、水利等领域。
2014年以来,栾川县利用与昌平区对口协作资金、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调整水源区涉及的3个乡镇的农业种植结构,退耕还林,流转水源区土地1万余亩,完成水源区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218.8平方公里,新增林地2.8万亩,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年均实现生态效益424.8万元,增加贮水58.2万立方米。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被称为“中国钼都”的栾川县毅然叫停了采矿业。栾川县金山矿业公司关闭停产后,将积累的5000余万元资金投入抱犊寨景区深度开发,成功转型。
“旅游合作是对口协作的‘当头炮’。”吴振平表示。南水北调对口协作为栾川旅游打开北京市场提供了历史契机。如今,栾川常态化进京开展宣传推介,逐步叫响了“奇境栾川”旅游品牌。据统计,对口协作以来,已有50余万名北京游客到栾川旅游观光。
被称为“天然氧吧”的老君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同时成为国内顶级的5A级旅游景区。旅游收入由2007年的不足30万元,到现在超过6亿多元。
而今,栾川依然“靠山吃山”,“吃法”却大相径庭。栾川县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保护两大国家战略发展规划重要节点城市,正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吴振平告诉记者,多年来,栾川县一直在探索生态大县、旅游大县乡村振兴之路。202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8.5%,老君山景区入选全国十个“2023夜间经济创新案例”,栾川县荣登“2023中国旅游百强县”第二十四位。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