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典型案例!泉州一案例入选!

文摘   2025-01-11 08:02   福建  



近日,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2024)》出版,泉州河湖长制工作先进经验《看“宝藏河湖”如何“点石成金”》成功入选。



看“宝藏河湖”如何“点石成金”

——福建泉州市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实践


泉州是一座以水命名的城市,水是泉州生存发展的根和魂。泉州依山傍海,季风气候明显,河流水系众多,全市1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大小河流有430条,各类水库454座。可以说泉州具有丰富的河湖水系资源,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具有广泛的基础。

同时,泉州森林覆盖率61%,远远超过全国平均覆盖率23%,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十分生态宜居。此外,泉州是全国第一批的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人文荟萃,特别是作为世界遗产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文化十分多元和丰富。几百年前,泉州的瓷器、茶叶就是从泉州港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各地。泉州是著名的侨乡,有将近1800多万的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泉州的每一片土地、每一条河流都是海外游子的乡愁故里。因此,泉州的水文化、水经济、水文章大有可为。



金鸡拦河闸国家水利风景区



主要做法和成效
01

以水兴旅
打造水生态环境修复样板



泉州市聚焦水利风景区建设,以清新流域建设为抓手,全面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居宜业宜游的水生态连绵带,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夯实基础。
一是规划一盘棋。切实发挥河长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对照部、省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等规范,制定《清新流域规划编制纲要》和工程建设指南,实现多方结合。流域治理和交通建设相结合,堤就是路、路就是堤;流域治理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治污、截污、清污;流域治理和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相结合,建乡村公园、休闲娱乐场所;流域治理和林业发展相结合,建绿道、搞绿化;流域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建果园、种花卉,发展观光农业;流域治理和旅游开发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
二是河长一支笔。克服“区域、部门各自为战,上游不管下游,左岸不顾右岸,项目规划不统筹、不协调,资金碎片化”等问题,而由流域河长牵头抓总,流域河长办统筹协调,整合各部门分散的资金、项目,统筹使用、集中发力,分批、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流域系统治理。特别是像晋江市等地,实行“一条河流,一个专户,河长一支笔审批”机制,集中资源,集中管理,为清新流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效果较为明显。
三是水质向好一个目标。坚持“污水不入河、垃圾不落地”,引导涉水部门优势互补、各自融入、各显其功,推进农业、林业、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实现“清新流域、生态两岸、富美乡村”,统筹推进治水、美村、兴业富民。
目前,全市已建成26个清新流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8亿元。积极创建水利风景区,目前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8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1处,数量在全省最多,19家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皆在清新流域的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无论品质还是规模上均具有较高水准。每年吸引各地游客数十万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充分体现了水利风景区的示范带头作用。如银瓶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依托涌溪水库,以水库沿湖、溪两岸山脉、岛屿、峡谷、村庄为基点,将宏伟的工程景观、风光秀丽的山水景观、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有机串联而成的水利风景区。德化县大龙湖景区主要依托美湖镇小尤溪生态水系、小尤溪沿岸古村落古建筑、美湖镇大龙湖峡谷漂流、大龙湖研学基地等而建。



以文活景
打造特色水利人文景观



特色鲜明的水文化品牌塑造为生态产品增值溢价赋予新动能。泉州注重挖掘独特水文化,在拓展水科普功能的同时,积极向外延伸,打造具有深厚水文化底蕴的品牌。比如,在金鸡拦河闸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水利文化展厅,集中呈现了泉州治水惠民、兴水强市的历史画卷。其与山美水库暨“水立方”生态保护展览馆,共同列入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暨两岸通水交流中心,并获批设立为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永春桃溪水利风景区,改造电站厂房,建设“6982”品牌水电站科普馆、咖啡馆、书吧等亲水文化景观平台,打造出特色水利人文景观。
1.建设各具特色的河长制主题公园。全市累计建成260座,集中打造河长制宣传工作的主阵地,放大河湖长制宣传引导效应,让群众在散步游园中潜移默化,增强爱河护河意识。
2.挖掘丰富多彩的水文化遗产。水利风景区建设不仅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水环境提升和水安全保障上,也体现在对水利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上。泉州市深入挖掘,积极开展河湖文化遗产认定工作,其中安平桥、洛阳古桥20个项目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项目,占全省1/4,为今后河湖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打下基础。如大盈溪以安平桥水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打造安平桥湿地公园,打造水文化展示廊道,成为群众争相打卡的网红风景区。
3.打造群众喜爱的水文化展馆。认真总结治水经验,把治水实践中的新认识、新做法、新经验予以总结提升,并以水文化馆建设为载体,向社会公众进行展示。目前,全市共建有较综合的水文化展馆4个,其中泉州市级1个,惠安县1个、永春县1个、德化县1个。这些水文化馆均免费对外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群众、中小学生参观学习,推动幸福河湖理念深入人心。
这些水文化载体由点及面,成为水利风景区的重要补充。



以情动人
乡愁河长助力生态资源增值



选聘“乡愁河长”是泉州市立足本地华侨乡贤多、乡愁氛围浓厚等资源优势,是推动河湖治理保护从“政府治”向“全民治”转变的一次重要尝试。搭建企业家、侨胞投身河湖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新平台,做活做强水文章。
2023年,泉州市举办乡愁河长工作启动仪式,选聘1000名“乡愁河长”。这些“乡愁河长”包括企业家、社会名流、文化名人等,他们主动担起治水护水责任,认真履行宣传引导、建言献策、协调推动和示范引领的职责,积极开展巡河调研、宣传监督、协调化解水事纠纷,发挥社会资源和力量,帮助争取各方支持推动河湖治理,破解河湖治理保护难题。如:首位“乡愁河长”、著名艺术家陈文令出资一千多万元修建了“金谷溪岸”艺术公园,成为当地民众游玩休闲的好去处;福建省玲珑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蓉,始终关注家乡山水建设,通过投资、引资等方式参与到坝头溪流域综合整治。坝头溪流域通过整治,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文明建设优良,将泉港最具特色的文化标志串联在一起,两岸设计的绿道,是休闲、活动、观光的好去处。把这里的山、林、田、古树、古桥、古坝,组成了泉港人记忆深处最深厚的一抹乡愁。通过这些办法,水生态价值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一些水生态产品价值得到转化,让一些老百姓真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泉州美湖小尤溪(樟树王文化)河湖文化遗产



经验启示
02

系统治理
打造幸福河湖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记在心上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建设幸福河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现实需要,是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建设幸福河湖,就是要守住绿水青山的生态财富,并通过系统治理、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变为老百姓的经济财富。


创新机制
多方共治共享


泉州水利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大亮点,在于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共治格局。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了河湖治理与文化、旅游开发的高效协同。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社会组织及公众参与到河湖保护和文旅项目中来,实现了从“政府独唱”到“社会合唱”的转变,实现多方共治共享。


文化引领
强化品牌塑造


泉州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遗产为核心,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河湖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对古迹遗址的保护性开发、民俗活动的创新传承以及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强化了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为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永春县霞陵溪清新流域


来源 | 福建河湖长制、泉州市水利局、泉州市河长办



“泉州政务”微信公众号是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官方账号。在这里,您可以关注权威资讯,感知民生温度、了解便民服务;无论是城市规划、行业政策,还是医疗教育、交通天气,都能第一时间获悉。此外,“泉州政务”还为您不定期推出精彩多样的主题活动,参与互动赢福利好礼。


了解更多政府资讯

参与福利活动

“泉州政务”期待您的关注!

👇👇👇




点亮

转发文章推荐给更多人

↓↓

泉州政务
权威发布最新政务资讯,提供政务服务,搭建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沟通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