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社区生活,会让人觉得住在这里很幸福?
在浙江平湖市各小区的文明友邻点,随处可见一群群志愿者,或面向居民宣讲理论知识,或开展便民服务,或开展文艺快享。“文明服务随时可得,文明实践随处可见”,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平湖居民幸福生活的轮廓,描绘了一幅文明实践润心惠民的温馨画卷。
四年来,平湖围绕“友邻善治”主题,创新推出“文明友邻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品牌,按照落点到最小单元、服务到最大范围的实践目标,打通文明实践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友邻一家亲”文明和谐氛围日渐浓厚。
就近盘活,把友邻点建在群众家门口
在城市中如何培育塑造新型邻里关系、强化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平湖市充分利用社区(物业)用房、楼道架空层、居民自有房屋等物理空间,在主城区的221个小区创新打造“文明友邻点”253个。小区居民放下筷子、走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文明实践的公共服务,就近参加理论宣讲、文艺快享、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感受文明氛围熏陶。
一区一特色,一区一精品,文明有礼,蔚然成风。滨江小区利用高层架空层设置文明友邻点,添置喝茶桌椅、乒乓球桌等设施,配备跳绳、皮球、笔墨纸砚等文体用品,打造居民学习休闲新空间。梅园小区在沿街商铺设置文明友邻点,配置冰箱、微波炉、急救药箱等便民用品,发放爱心人士捐赠物资,让户外工作者拥有一个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暖心小“家”。
住在龙湫湾悦居的张阿姨说:“原先,参加文明活动要跑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现在,走出家门口就能有文明活动,感觉生活在这个小区有满满的幸福感。”
服务到家,把文明志愿者送进群众朋友圈
从一个志愿者,到十个志愿者,再到一百个、一千个志愿者,这样的文明裂变,正在平湖市的每个小区发生着。通过“友邻使者”的“熟人效应”,带动周边的邻里共同参加志愿活动。
为发挥居民群众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平湖市在全市选聘390名热心公益、具备专业特长、群众威望高的居民担任“友邻使者”,并通过“熟人效应”扩大友邻力量的“葡萄串”影响,在润物无声中宣传党的政策,弘扬文明新风。
为提升“友邻使者”的专业水平,平湖市还与浙江工业大学等3所高校合作共建友邻发展学院,下派专业社工担任“文明友邻点”指导员,围绕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提升文明素养等主题开展现场教学、实务训练和互派锻炼等增能培训。
梅兰苑小区友邻使者谢女士接受培训后,带动120名小区居民组建“绿啄木鸟”友邻队伍,以定期结队、包干绿地的形式,累计劝阻垃圾不分类、楼道乱堆放、停车无秩序等不文明行为三千余次,让邻里关系好、居住环境好成为小区文明新名片。
常态长效,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到群众心坎里
为了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持久运作,平湖市创新设立友邻基金,建立由政府财政资金、社区共建经费和社会公益资金等组成的多元投入机制,累计募集资金600余万元,保障友邻活动常态化、项目化、实体化运行。
在滨湖社区,“银杏伙伴”志愿服务项目正在开展,社区以低龄老人帮忙高龄老人,开展上门陪聊、代购生活用品、打扫卫生等服务。在友邻基金的资金保障下,滨湖社区该项目已经连续运行四年,得到了辖区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文明友邻汇”在项目管理上也制订了“动态管理宝典”。从参与人数、群众满意度和社会效应等方面开展日常评价和年终考核,确保“文明友邻汇”项目往深里走、往实里走。通过“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居民自治”的运营模式,将法律咨询、健康义诊、政策解读、反诈宣传、家电维修等各类志愿服务推送到文明友邻点。
此外,各友邻点每月5日定期举行“善美之声”友邻宣讲活动,通过“宣讲亭”“‘升’声不息”“楼语青新社”等微宣讲载体,深入浅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让理论宣讲从群众“听得清”向“听得懂”转变。
以邻为伴,与邻为善。“文明友邻汇”正在不断抽枝发芽,汇聚成城市文明生活的珍贵点滴。(采访报道组:邓纯雪 顾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