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连续19年全国第一!

时事   2024-12-18 13:10   广西  


提到桑蚕丝,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江浙地区,但你知道吗?广西的蚕茧产量占全国的六成,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一。有句话说: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河池。河池市拥有着“桑蚕之都”的美誉!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桑蚕之都”,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宜州区德胜镇上坪村桑蚕示范基地。


河池市种桑养蚕历史悠久,鲜茧产量连续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作为“中国蚕桑之乡”,河池市宜州区条件得天独厚,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日照充足,年均降水量充沛,无霜期长,从而孕育出品质尤为上乘的蚕丝。

早在明朝中期,河池就已开始种桑养蚕,形成了悠久的种植传统。近年来,河池市凭借“东桑西移”契机,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加快桑蚕业发展步伐。河池蚕丝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还通过国际贸易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截至2023年,河池桑园面积95.75万亩,占广西的35.25%;鲜茧产量20.62万吨,占广西的40.31%;桑园面积、鲜茧产量连续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河池蚕丝产业的快速发展,从生态原料茧基地的建立到生丝生产、织绸业务,再到茧丝绸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经营,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从而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直接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工作人员将收购的蚕茧装盘上架,准备进炉烘烤。廖光福 摄


小蚕丝织就大产业


一缕蚕丝缠绕着乡土情怀与深深乡恋,从往昔农家简单的生计来源,悄然蜕变为数十亿元规模的特色产业。

河池市在蚕桑茧丝绸产业的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巨大,不仅研发了蚕桑新品种,还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通过发明轨道省力化喂蚕、自动化上蔟、自动取茧器等70余项专利,以及小蚕共育、方格蔟营茧等先进技术的广泛使用,河池市在全国领先。


河池市上坪村的省力化蚕房。


广西首条全真丝壮锦生产线正式投产‌

12月3日,广西丝绸织造业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时刻——首条全真丝壮锦生产线在河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开机投产。‌此次投产的全真丝壮锦生产线,成功填补了广西在全真丝壮锦织造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壮锦传统技艺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该生产线的投产,不仅对于补齐产业链、拓展海外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更将有力推动河池茧丝绸品牌进军国际市场,加速培育千亿产业集群的步伐。

培育自主品牌,构建产业集群

在品牌建设方面,河池市积极培育自主品牌,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积极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举办丝绸文化节等活动。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发展机遇,积极拓展蚕桑茧丝绸产业链的中高端下游产业。通过建设丝绸小镇、国际丝绸品牌中心等项目,河池正逐步构建起以丝绸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吸引了众多全球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文旅融合,多元体验

蚕丝的应用不仅限于直接产品,还延伸到多个相关领域。河池市在推动桑蚕茧丝绸产业与文旅项目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还注重开发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桑蚕茧丝绸文化旅游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例如,以蚕丝为原料制作的精美工艺品、以桑蚕茧为元素的创意装饰品等,都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此外,河池市还积极推广“观光产业+丝绸文化”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培育了丝绸文化体验、休闲农业、会展等多元业态,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河池市宜州区连片桑园郁郁葱葱。来源:新华社 韦炳华 摄


丝绸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

在推动桑蚕茧丝绸产业与文旅项目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河池市还注重将丝绸文化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绸文化旅游品牌。

河池市宜州区围绕蚕桑产业连续举办了多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艺术节和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合作高端峰会等活动,不仅提升了河池茧丝绸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促进了丝绸文化与刘三姐文化、白裤瑶文化等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为河池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丨广西头条NEWS综合广西新闻网、河池市人民政府、新华社新媒体、人民网等
编辑丨韦柔妃
值班主任丨谭丽娴
值班编委丨王晓燕
河池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河池融媒
河池市官方权威新闻资讯发布平台。投稿邮箱:2757396115@qq.com;hcrbnews@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