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有多好,大家都知道,汗水和内啡肽共舞,活力和肾上腺素齐飞,着实是美妙的体验。特别是在这种天气寒冷、流感肆虐的季节里,所有人都在告诉你:
朋友,别躺了,快起来动一动,不运动怎么能健康哇!
鼓励我运动的朋友们 be like🙄️
图片来源:电影《赤壁》
别骂了别骂了,道理我都懂,但是求求了,对我们两点一线的打工人来说,规律的运动谈何容易——
一想到需要提前自学教程打好基础、安排合适的时间、预约附近的场地、换上运动装、捞一个运动搭子,就……累了。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时候,是真的想运动,但累,但没时间,但没运动基础 🥺
有过同样困扰的朋友们,先别忙着叹气,丁香最近扒到了一些新研究,发现我们「懒人」有救了!
图片来源:网络
《柳叶刀》子刊万人研究表明:不是只有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才有用,有一种运动,只要每天见缝插针地动上几分钟,就能很大程度降低全因死亡风险、不良心血管疾病风险,还能给健康大加分,这种神奇的运动就是——
中度至剧烈间歇性运动
「中度至剧烈间歇性运动」即 MV-ILPA,是一种运动强度介于中度和剧烈之间、每次持续时间在十分钟内的运动。
乍一听觉得唬人又陌生,但你也可以称它为:
见缝插针式运动
我敢打赌,你已经在生活中无数次实践过它了。不信?来看几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早上卡着时刻表赶公交,背着包狂跑两个红绿灯 🚌
打卡快来不及了但挤不上办公楼电梯,看在全勤奖的份上,爬几层楼梯压压惊🚶♀️
快递员又双叒叕把东西扔驿站了,无奈徒手扛起瓶瓶罐罐箱箱回家🎁
终于到家了,赶紧牵上在家憋了一天的狗子出门溜达洗洗班味🐶
这些浓缩在一天之中,无数个「随便动一动」的瞬间,其实都属于「MV-ILPA」!
比如下面这张图中,赶公交、爬楼梯、跟小孩追逐玩耍等日常行为,都是我们每天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MV-ILPA」。
运动强度一般以「MET」为单位,比如快走 MET 值 4~5,拖地 4~5,骑行 5~7 等,MET 值 3~6 为中强度运动,6 以上为高强度运动
图片来源:文献
「MV-ILPA」aka「见缝插针式运动」的核心特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拉高心率,尽管单次活动时间有限,但它有累积效应,可通过多次高效运动显著改善心肺健康和代谢功能,从而实现全面的健康益处。
蚊子肉也是肉!每天只要动上几分钟,坚持下来,身体就能有神奇的变化。
每天「糊弄」几分钟
健康状况大不同
这种四两拨千斤、小付出大回报的好事儿,到底是真的假的?口说无凭,我们用专家们的研究结果说话。
图片来源:网络
《柳叶刀》子刊曾发表过一个万人数据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正是「日常没有规律运动习惯的久坐人群」——这不刚好精准戳中我们「懒人上班族」的需求吗👀
参加研究的受试者们,每天平均会进行 26.8 分钟的「见缝插针式运动」,但单次运动的时长不同:
● 59.7% 的人每次 < 1 分钟;
● 27.5% 的人每次 1~3 分钟;
● 5.7% 的人每次 3~5 分钟;
● 4.4% 的人每次 5~10 分钟;
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 8 年的随访,先说结论:只要每天坚持进行短时、高强度的运动,每次运动时间高于 1 分钟,就能明显降低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死亡率风险。
具体来看:
● 运动时长低于 1 分钟的人,5 年死亡率为 4.28%,MACE 的发生率为 3.5%;
● 运动时长 1~3 分钟的人,5 年死亡率为 2.83%,MACE 的发生率为 2.27%;
● 运动时长 3~5 分钟的人,5 年死亡率为 2.43%,MACE 的发生率为 2.07%;
● 运动时长 5~10 分钟的人,5 年死亡率为 2.09%,MACE 的发生率为2.06%。
简言之,「见缝插针式运动」每次超过 1 分钟就有用,坚持越久,全因死亡率越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越低。
只要运动时长高于 1 分钟(即除了蓝色),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就会降低
图片来源:文献
2024 年底,《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也发现「见缝插针式运动」能保护心血管。
每天最低进行 1.2~1.6 分钟剧烈间歇性运动,就能将不良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 30%;而如果每天的运动时长能达到 3~4 分钟,不良心血管疾病风险可降低45%。
不得不说,这些研究结果戳到了我们「懒人上班族」的心趴:你的每一点点努力,身体都有记住~
没有完整的几个小时,动上几分钟也行;打不动一整场球赛,爬个楼梯、跑两步也很不错~
emmm,有被安慰到 🥺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心血管,「见缝插针式运动」对健康的改善还体现在更多方面。
《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研究发现:每组 1~2 分钟、每天 3~4 分钟的「见缝插针式运动」,可使总体癌症和运动相关癌症发病风险降低 17%~32%。
「见缝插针式运动」将实验中癌症的净发生率从每 10000 人中约 60 例降至 20 例
图片来源:文献
一项咱国内的研究显示:在青少年群体中,「见缝插针式运动」被证实可以改善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并提升整体幸福感。
图片来源:文献
操作很轻松,益处很全面;心理没压力,身体没负担。不愧是你,「见缝插针式运动」👍我们懒人有救了!
「见缝插针式运动」真的超简单
手把手带你动起来
读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迫不及待表示:这个安利我吃下了,但「见缝插针式运动」具体要怎么实践呢?总不能随便走两步都算运动吧!
我们打工人大部分时候的精神状态,真的没有太多力气和手段!
图片来源:网络
「见缝插针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都有量化标准可参考。
强度:一个简单判断标准,就是运动时达到最高心率的 77% 及以上即可。最高心率(次/每分钟心跳)= 220 – 年龄
时间:最低要求是每次持续 1 分钟,一天至少 3~4 次。不难吧?每天五分钟就可以!
养成习惯后可稍稍加大强度,每天 8~10 组、每组 5~10 分钟的「见缝插针式运动」,是能将益处最大化的推荐组合。
当然,咱如果只是想随便动动,懒得掐表、数心率,我们也查了日常活动的标准强度,给大家筛选好了,表格里的都属于「见缝插针式运动」范畴👇
生活活动 | MET | 运动 | MET | 娱乐 | MET |
淋浴 | 3.5 | 乒乓球 | 4.5 | 散步 | 3.0 |
坐厕 | 3.6 | 骑车 (慢) | 3.5 | 打鼓 | 3.8 |
铺床 | 3.9 | 骑车 (快) | 5.7 | 有氧舞蹈 | 6 |
扫地 | 4.5 | 跑步 | 10.2 | ||
拖地 | 7.7 | 羽毛球 | 5.5 | ||
下楼 | 5.2 | 游泳 (慢) | 4.5 | ||
上楼 | 9.0 | 游泳 (快) | 7.0 |
图片来源:曲绵域等.实用运动医学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纸上得来终觉浅,理论说了这么多,手把手的实操攻略不能少。
丁香找来了康复科专家,贴心地为大家推荐 4 个有意思、好上手的运动,不需要器械,无跑跳、不扰民,不管在家还是在办公室都能随时随地来两下。
01
上蹿下跳
动作要领:双腿分开比肩膀略宽,双手上抬后一条腿交叉至另一条腿后;同时手指触碰前脚的脚踝或者小腿,然后双脚回到起始位置、双手上抬。
注意事项:下蹲和弯腰幅度可以根据自己膝盖的情况、臀肌和腰背的功能调整,下蹲时检查膝盖不要内扣。最开始练习时可以速度慢一点,逐渐找到节奏,到最后甚至可以偏向跳跃的状态。
02
双手传球
动作要领:腰部处于中立位,不要塌腰也不要拱背,身体前倾。双手握住手机,上抬至身体的延长线上。稳定住核心和腰背后,双手交替将手机从头顶绕到身后。
视频里为了让大家看清用的是小球,但是工间日常,大家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水杯或任何顺手的小物件代替。
注意事项:同上,下蹲的幅度可以根据自己膝盖的情况调整,下蹲时检查膝盖不要内扣。全程将注意力放在腰部的稳定保持上;不用担心耸肩造成斜方肌肥大,因为小物件和手臂自重的重量本身微不足道。
03
准备起跳(嘿嘿骗你的
动作要领:双脚与骨盆同宽、背部相对平直中立身体前倾,双臂在身体后侧蓄力。接着,臀部、大小腿和脚部同时发力,用有点爆发的力量将双臂前甩、身体挺直,好像要起跳一样。动作停止在双脚真正离开地面的那一刻,重力集中在脚趾根部。
注意事项:脚跟离地时感受脚趾根的弯折和触地的本体感觉,臀部、大腿、小腿同时发力将力向上传导、增加下肢循环。
04
工位砍柴
动作要领:双脚打开大约肩膀 2 倍宽,双手交握在身体前侧。感受躯干发力,双手和同侧大腿同时上提,再像砍柴一下落下。最开始可以速度慢一些,熟练后可以加快速度。
注意事项:注意膝盖不要内扣,抬起大腿时感受腹部深层和腹股沟发力。落地时感受足弓作为缓冲、避免将地面作用力直接传导至膝盖。
好了朋友们,如果你在繁杂的工作中还能做好时间管理,有精力进行规律的运动,那当然要给自己点个赞。
但「运动」的定义是多样的,即使没有大块的时间做训练,只要忙里偷闲,有意识地让自己多动动——哪怕是见缝插针式的几分钟,对身体都是好消息。
图片来源:网络
动起来,你就赢了!记得给自己竖个大拇指,也欢迎心软的神点击右下角小红心❤️让更多人被夸夸!
今天你「见缝插针」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运动时刻,骄傲一下~
也欢迎转发给你的摸鱼搭子,从今天开始动一动,每天几分钟试试不亏,动起来的人先享受世界,冲!
本文合作专家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策划制作
策划:江野鸿 | 监制:Feidi
插图:见图注 |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大家记得把丁香医生设为星标🌟哦~